与师父宋德珠先生在一起的日子里

 

宋德珠先生德艺双馨世人敬,珠镶玉盘耀梨园――与师父在一起的日子里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至今,我师父宋德珠先生已...



宋德珠先生
德艺双馨世人敬,珠镶玉盘耀梨园
――与师父在一起的日子里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至今,我师父宋德珠先生已然谢世24年了,今年12月又是师父的90寿辰,十分遗憾——。师父虽然驾鹤远行,但师父的音容笑貌,言传身教时刻铭记在我的心中。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回忆,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她会如茅台酒一般越久越醇。与师父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所能感受到的师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那宽厚高尚的品格,就是那些重要的回忆,激励鼓舞着我,并将会影响着我的一生,照亮着我的艺术道路。
宋德珠先生舞台艺术照


(一)沁人心脾、余香久存。

有一位戏剧理论家有过这样的一个立论:艺术人才的成才之路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天赋、勤奋、机遇。我自身的禀赋不十分饱满,爹妈给我的智慧也进不了“天才”的行列。常言道勤能补拙。我练功的刻苦精神可以补充一些“先天不足”。但是,如果那天没有去剧场看演出,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成为师父的弟子。更不会有我今天的李荣霞。认识了宋派艺术、认识了师父。这也就是我的天大的机遇了,感谢苍天给了我这么好的机遇。

记得那是1978年,我有幸欣赏了宋先生的高徒安荣卿老师演出的“宋派”名剧《扈家庄》。看演出时,我深深地被扈三娘的飒爽英姿所吸引,被安荣卿的优美的身段、漂亮的武打所吸引。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演这出戏。中华梨园,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这出戏是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宋派《扈家庄》在唱、念、做、舞、打的风格上和技艺上以及锣鼓经的伴奏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且超群出众、高人一筹。他的艺术特点理论家概括为:“宋派”的风格——脆、帅、敏、捷,美、媚、娇、柔,刚、挺、劲、锐,辩证地融化在他的艺术血液里。耍枪花等技巧也非常干净利落。《扈家庄》是一出唱、表、舞、打并重的刀马旦重头戏,最能展示演员功力。我当时正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学员班学《武松打店》,我向老师表明了我的心迹,艺术教师伍连双帮我找到了给宋先生当助教的胡金玲老师。胡老师毫无保留地教我,不久,又把我引荐给宋德珠先生,宋先生答应要看看我练的如何。我听说要见宋派的创始人,我仰慕已久的京剧名家宋德珠先生,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人物。我心里的确有些紧张。有些忐忑不安,不知先生如何看待我。

使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的四小名旦、“神州谁人不识君”的宋德珠先生竟然是那么和蔼、朴素、平易近人。见到先生后,先生并没有多少话,只说了一句:“走走吧,我看看。”平和的语调,慈善的眼神,使我一下就放松了许多。先生对我走的路子还算基本满意。从此之后,我就一直跟随先生学习,直到1981年8月26日,这是一个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老一辈艺术家鸿艳霞、夏明喜等长辈的主持下,我给师父磕了三个头,正式拜先生为师。

拜师过后,与师父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多了,其中也闹过不少小笑话。一次我陪师父一起去王继珠师姐家,师父要我骑车带他去。(当时还没有满街跑的出租车)我自己骑车心里都发慌,更别提带人了。师父要锻炼我的胆量。鼓励我说:“没事,骑吧。你摔不着我”师父的态度给了我几分勇气,更何况,师父的话在我心里是一言九鼎。我只好胆颤心惊地上路了。去的时候还算顺利,可在回来的路上过一个十字路口,有个人突然从前面走过去,我心里一紧张,手就失灵了,车子一歪,人仰车翻,师父也被摔在地上。这下可把我吓坏了,连忙去扶师父,心想师父非骂我不可。可师父只是拍拍身上的土,说了声“没事”就起来了。我心想:谢天谢地,如果师父没有一身的功夫,这后果实难想象。师父为人之宽厚,可见一斑。

从小父母就对我十分娇惯,在家很少干活,做事常常是笨手笨脚,师父有时叫我办点事,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多。师父认为,一个好演员,首先应是一个有生活能力的人,不能只会演戏而不懂生活。生活中的小事也需要动脑子,也要有智慧。师父为了培养我的自理能力,在教我学戏之余,也教我生活当中的一些常识,比如说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如何观察生活;如何炒菜做饭等等。正所谓润物细无声,人生之品,惟德芳馨。师父的美好品质及谆谆教诲就像永开不败的莲花沁人心脾、余香久存。

(二)衣带渐宽、业精于勤

师父在生活中对待学生就像慈父一般,但对待艺术却一丝不苟,没有丝毫马虎。而这种严谨求实的态度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在1979年末,我们剧院由夏鸣喜老师组织排演《扈家庄》,并在省艺校礼堂里做汇报演出。当时师父和剧院其他领导、老师都在,对我的表演反映不错。这是我第一次演这么主要的戏,也可能是由于太累,再加上当时太小不懂事,大幕再次拉起时领导和老师都上台来看演员来了,可我居然还在台上坐着。先生上台来,一脚踢在我屁股上,说:“起来,至于累成这样么!”我感到很惭愧,太失礼太不懂事了。我的进步得到了师父的首肯,从此,师父对我的要求更加严格了。我意识到艺术追求永无止境,必须要不断总结提高,完善自己,才可能有更大进步。

那时只要我不到外地演出,师父就要求我每天早晨五点之前赶到艺校他住的地方,看着我练功走戏。每当我赶到时,师父都早已洗漱完毕,在小院里等着我,使我不敢有一丝懈怠。众所周知,“宋派”的圆场又快又漂亮,梨园界有句谚语叫做“要想台上显贵,必定台下受罪”我深深体会到师父的“又快又漂亮”来之不易。不吃一番苦功是绝对练不出来的。我练功时,师父经常站在中心拉着我的手练圆场,不间断、长时间的练习。那时我的脚踝骨内侧肉皮受损出血,总是血痂还没脱落就又被碰掉再次出血,袜子不知磨坏多少双。师父要求我每次练功,“戟花”、“枪花”和每个“下场”及剧中几处身段难度较大的动作要连练十遍以上,每次练功整出戏要连走三遍。当时觉得确实很辛苦,可回过头来看,正是师父的严教,才使我在演这出戏时从不觉得很累,比较轻松自如。师父曾说:“有了扎实的功夫,才能更好地把人物塑造好。”师父之所以成为艺术大家,正是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戏不顾身憔悴。他的精湛技艺当归于业精于勤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艺术创新、源头活水

师父是中华戏曲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他的老师都是戏曲界德高望重、技艺高超的前辈,这些老师都有着自己的艺术风格。师父还曾向各个流派的艺术家们虚心学习,这更使他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了。师父在继承戏曲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大胆改革创新,蔚成一派,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宋派艺术。

师父最大的一个特点,善于从生活中提取艺术创作素材。他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平时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美,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中。师父让我观察许多生活景致,如:风吹动柳树时,柳枝的摇曳美丽,随着风力的大小,柳树有时动有时静,正如诗中所说:动似癫狂静似愁;燕子从高处俯冲下来时,滑翔的优美平稳;公园里水面上天鹅划水的美妙姿态……这些都被师父很好地结合到戏曲的身段、圆场当中。他还曾反复的给我讲:观察生活要细腻,你看,孔雀开屏时羽毛展开时多美呀,经过他的形象思维和艺术加工,把这种美也体现到了剧中,即双手掏翎,双手从胸前向两边撕开,犹如孔雀开屏,又似凤凰展翅,正像扈三娘所唱到的:“披挂整齐凤翅飞。”和谐的身段,优美的舞姿,颇为新颖。不仅造型独特,动作潇洒,而且也突出了扈三娘自美高傲,恃勇轻敌的人物性格。师父认为在传统戏中,武旦、刀马旦虽然塑造的是一些尚武的巾帼形象,但毕竟是女性人物,应该把女性的美充分体现出来。为此,他把“山膀”、按掌及其他一些握举在胸前的手位改在小腹,(即手对肚脐处);掏翎子出场“亮相”以原托掌位改在侧腰下方(手位距胯部约两拳远),这样就体现出扈三娘这个婀娜妩媚的美少女形象,人物显得落落大方,高傲自负。再比如:宋派身段动作中的滑步,是师父根据滑冰转弯时身体倾斜的美感,经过加工,运用到圆场及舞蹈身段中。剧中扈三娘在边唱边舞的身段中还吸取了舞蹈中的单腿碾转……师父由生活中及其他艺术门类中提取素材,改革创新后为己所用,这些例子不胜枚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源源不断的美的发现,超时代的艺术创新,正是师父勇攀艺术高峰的源头活水。

师父在教学中因人而异。记得在当时学演《扈家庄》时,我的个头算高的。师父说:“你的个头很好,胳膊腿长,你更要伸展,做出的身段动作才更优美。”师父还嘱咐我说:“一定记住,技巧要安排的合情合理,不能离开剧情和人物去单独的卖弄技巧,技巧是为剧情和人物服务的。”因此师父根据我的特点在《扈家庄》一剧的《喜迁莺》曲牌的最后一句“你怎能够生双翅飞出重围”,做四五个快速“点地翻身”紧接一个“大蹦子”“翻身”“亮相”,动作轻盈敏捷、干净利落,更好的表现出扈三娘女中豪杰的形象。师父对艺术的深入理解和不懈追求,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宋德珠先生——我的恩师,虽然已离世多年,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先生在一起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单单是艺术,还有师父精神品格。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当竭尽全力秉承师父的理念,为发扬宋派艺术而不懈努力。愿师父在天之灵安息。

作者:李荣霞(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

2008年8月18日
http://www.gxxq.org/

了解更多戏曲知识,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登录高校戏曲网站噢!



欢迎热爱戏曲

的朋友加入并

分享经验噢

戏曲高校联谊群

群号码:114308400
高校戏曲联盟


长按二维码关注新号噢

欢迎大家关注更多的

戏曲知识噢

戏曲你好   很高兴爱上你

觉得不错点个赞评论一下噢⊙▽⊙


    关注 高校戏曲联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