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31 翻书 关于年轻和孤独

 

不触动人的某种禁忌,人是打不开的。...

摘自《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中信出版社

文/廖一梅*

六、关于年轻和孤独

(一)

人类是孤独的,这从来没有改变过,无论哪一代人都不能幸免,并不稀奇。只是年轻时,初遇此事,觉得是一个新发现,觉得不公平,甚至不美好,觉得就自个没赶上好时候,其实我们都一样。不惧怕孤独的生活就是认可它与你同在,细细地打量它,认识它,琢磨它……有时候在午夜,你甚至能听到它在你的身体里嘶嘶作响,通过它,你会更深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和世界。人类的文明、艺术、信仰和各种丰功伟绩都是跟你有同样困惑,同样希望克服孤独,但这些依然是孤独的人创造的,明白这个至少不必为此慌张了。

一个人老去,便对年轻的生命有着本能的崇拜吗?人是贪恋青春和生命的,这强烈的情感会降低人的智力,抹杀一切深刻的经验,无视基本的常识,安静地等待老去也是一种尊严吧。

幸亏还有死亡,有终结,否则就像西西弗斯,无限循环的不完满更可怕。

我同意,胡闹是年轻女孩和年轻男孩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承认的必修课。而且,我不相信有简单、正确、容易的捷径可走。没有胡闹过的人对人的不确定性、自我的混乱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切肤之痛,会较难宽容,对许多人和事认识狭隘。

我害怕年老时会无能为力,不能选择的时候被迫做一些丧失尊严的事情。比如失去了明确的意识还要生存;需要安静死去时还要切我的气管,我也没有能力阻止别人这样做。我害怕自己年老时变得软弱,年轻的时候总会有更多的办法,有更强的生命力,不一定需要自己多大的力量,就可以克服一些问题,不会对别人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所以,如果不能够变得宽厚豁达,年老时就会变得困难。

我们不断长大的过程便是不断不信和厌倦的过程,不可避免,我们丧失了生命的新奇感,不断地学习成熟稳重,克制欲望,保护自己,担负责任,希望在人群中获得成功,而成功的标准也是别人教给我们的。

如果剧场能换回你的记忆,呼应那些心底的渴望,剥掉那些让心灵和感官变得麻木、被生活磨出的厚厚老茧,让你重新感到柔软和冲动,你会知道,生命的本质就是这般无遮无拦的,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

(二)

生命真的很沉重,也很脆弱,不是一个乐观的态度和几句自嘲的笑话能交代得过去的。自由,不是不能获得,但需要万分的坚强和一点点运气。

无论多么固执任性的人,十年的岁月也会在他身上留下痕迹。那是不同的风景,无所谓好坏高下。

渴望被了解,不知道是不是人自身的缺憾和不完满所带来的需要和渴望。渴望被了解是孤独的人类的软肋吧,不能幸免。

不要预设终点,其实别人告诉你的终点什么都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终点。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可能会有人提供一点帮助,但最终任何事情都要自己解决。我经常有那种感觉,如果这个事情来了,你却没有勇敢地去解决掉,它一定会再来。生活真是这样,它会让你一次一次地去做这个功课直到你学会为止。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荷尔蒙高涨得要炸开一样,他想献身,想爱一个人或做一个工作,然而就是在这种最热烈的时候却没有出口,不能抒发,不能像烟花一样绽放。他和世界不能融合,自己那么有力却得不到呼应,找不到可以献身的东西,所以迷茫又不肯屈服……

人是可以像“犀牛”一样那么勇敢的,哪怕很疼也是可以的,看你疼过了是不是还敢疼。大多数人疼一下就缩起来了,像海葵一样,再也不张开了,那最后只有变成一块石头。要是一直张着就会有不断的伤害,不断的疼痛,但你还是像花一样开着。

那些将内心的痛苦转化成外在的力量、或试图影响周围的人,其实比那些死守自己的痛苦的人要坚强得多。

痛苦这个东西跟世俗生活中的顺利、成功没有什么关系。人们在谈论痛苦时会有很大分歧,大家会觉得获得成功就可以避免痛苦,只要你有钱、有权,你就会很幸福,很满足。有无数人做到了成功,但真正获得满足感的并不是多数人。痛苦与否还是要看你对生命是否足够诚实。如果有谁说他们不痛苦,那我只能说他们是幸运的人。

生命就是一个寓言,世界总是用某种特有的方式让人明白一些秘密。

阳光明媚的少年时代必然会结束,你会知道你和生活的碰撞是很剧烈的。

你如果是个一辈子都快乐无忧的人,那你肯定是个肤浅的人。

学校教不了你人生观,也教不了你表达方式,这些东西都教不了,但是大学非常重要,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因为你很多东西都是在大学这个时间段形成的,而且可能会贯穿你一生的东西都是在这个时候形成,但是不能指望谁教育你,或者从谁那儿得到启发,最本质的是自我教育。

 

最可怕的就是有公共的成功标准或者公共的幸福标准,如果你认为好,那就是好。“好”完全是自我感觉,跟别人没什么关系。

(三)

自信和才能是两回事。

不要渴望事情简单到你都可以用最简单的一个词一句话去理解,这个生命就是那么复杂,正因为复杂才有趣,要不然太枯燥无味了。

从长大开始,我们就是在给自己画格子的一个过程,听别人指导我们的人生,告诉我们左边到哪为止,右边到哪为止,上边到哪为止,下边到哪为止;告诉你,左边可能是你学业有成,右边是你要找到好工作,上边是你要有幸福的婚姻,下边是你要有钱,这些格子慢慢地画出来,你把你自己框在里面以后,你就觉得安全了,你就觉得能获得幸福了取得成功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那个格子只能让你更困惑。那些能为人类打开新局面的人,或者能带来新格局的人,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些框子,他是个勇敢的人。

后天是包裹在自我外面的一个厚厚的硬壳,而且是一层又一层的硬壳,人不知道要花多大力气才能把这个硬壳一层层地去掉,而且这一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它已经跟你的自我密合地长在一起了。

有太阳就会有阴影,你可能只要太阳不要阴影,这是必然的,你只能正视这件事。

试图解决问题的人从来不是残忍的人,是制造问题的人残忍。不是我发明了这个世界上的问题,是存在这些问题我想知道原因。

 

轻易听信别人告诉你的,让禁忌阻碍你的视野,给自己定下条条框框,过约定俗成的生活,我把这叫做二手生活。

(四)

我们的幸福快乐或者痛苦悲伤,并不因为我们是男人或女人,而是陷入了某种模式和概念。

文艺女青年对这个世界充满一厢情愿的热情和美好愿望,也必然会遭受很多打击。她们和这个世界是一种互相试探的关系,由于找不到答案,所以处在一种困惑的状态。但因为她们始终希望能够在生活中有所发现,容易和各种东西产生共鸣,所以也很敏感,保持着开放的心灵状态,并且容易多愁善感。

文艺青年并不是个坏词儿,说明他们敏感,对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还有追求,但是他们也会作茧自缚,他们经常陷入自己对世界的不满当中,难以跟世界达成谅解,难以以有力的态度或者释然的态度与世界相处,这些问题最后会成为他们的某种姿态,就等于把他们限制在更狭小的空间。我说要终结文艺青年时代,是希望获得真正的自由。

人不是以年龄划分的,而是以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就像彼得潘一样,有时,时间并没有法则。

钻进柴米油盐里,你就陷入了时间当中,时间立马会在你身上发生流动。如果你生活在时间之外,时间自然就管不着你了。想要永远保持年轻,也许应该生活在生活之外、时间之外。

(五)

一个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被教育被规划、不断接受外界赋予的标准的过程,或者可以尖刻地说,是每一个人自我伪装的过程。

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因为你付出了情感。比如某天你看到很美的夕阳,说因为这幅美景,我害怕死去。这种一瞬间很美的情绪,你会贪恋,会感动——这种情绪人们可能能从爱情、友谊、亲情中体会……任何一种感情都有可能引发这种强烈的留恋感。

每个人都对自己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推到极致,在《柔软》中就是对自我性别的不满。有的人的改变,是遵从本性。还有一种改变是改变本性,去适应社会准则和教育准则。后一种带来的身体和灵魂的不匹配,更是造成很多困惑的根源。

真正的浪漫,或者我们用诗意这个词,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诗意的世界,是可以漂浮在城市的上空,凌驾在生活之上的那一面。

不触动人的某种禁忌,人是打不开的。

*廖一梅:作家,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代表作:《恋爱的犀牛》,《琥珀》。

----*----*----*----
最近在整理以前的读书笔记,看到了这本书的摘录,想起它如何帮助和疗愈我,于是分享。把每个字符键入电脑之后,感触更深了。

前面十几年一帆风顺的人生让我对自己放松了很多警惕,直到今年,我经历了长久的低沉,甚至抑郁。作为一个曾“视社交为生命能量”的天秤座,我把自己关在家里连续几个星期不出门,拒绝网络之外的社交,极少说话,顶多发发微博,把所有烦闷和情绪都压在心底。曾被我妈嘲笑“要修炼成精”,而我爸问:为什么半年多了,没见你高兴过?

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心理出了问题。是很严重的问题。

最糟糕的时候,白天焦躁不安,拿起笔却无法横平竖直地写完一个字;晚上迟迟不愿入睡,因为总有噩梦造访,又总在半夜醒来。盯着天花板,不知道明天的意义何在。

这样的情况从初夏持续到深秋,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努力读书听歌看电影转移注意力,每当以为快要战胜情绪的时候,又总被某些片刻迅速拉进更深的地方,被回忆和当下、压力和渴望轮流挤压、折磨。如此反反复复,似乎看不到尽头。

我曾不齿于无法管理情绪,以“无论喝多少酒都能保持大脑的清醒”为荣,却在这一年经历了每个月一两次的情绪大崩溃之后,终于与生活妥协。

去找心理咨询师,她帮我做了意向对话治疗,反复叮嘱别去看医生别吃药,可以帮我做几个疗程。但我找了几个牵强的理由拒绝了她,因为还没有勇气面对自己,也没有把握战胜心魔。

我开始自己寻找出口,然后读了廖一梅的书,带入自己的经历去思考,在某天清晨醒来的时候,突然觉得心里卸下了一部分重担。孤独是人生永恒的命题,而你要学会与它和谐相处,从生活的杂乱和无序中,找到自己的系统。

我开始梳理自己,不再执着于“放下”,也不再勉强地“接受”,认可所有的不甘心,接纳自己的所有好与坏,承认自己的无力感。我也学着去打破给自己画的条条框框,从每个被世俗做好的盒子里跳出来,要做就别多想,想要便去争取,厌恶就快远离;不再掩饰欲望,反而选择都变得简单清晰;不再通过比较来否定自己,而是尽可能去认可身上的每个细胞。

最重要的是,时刻诚实面对自己和内心。

整个人像突然被打开了,也终于跟自己和解了:
我与我周旋良久,宁做我。
但即便能与孤独对酒当歌,仍然贪心地想被了解,因为终究是俗人一个。


    关注 InTheOffing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