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石古凹, 人才辈出不得了

 

世外桃源似的石古凹是一渡水镇一个小山村,虽然山寒水瘦,相当贫穷,却是人才辈出。...

情系石古凹
我家离石古凹不到两公里。然而,这两公里却全是陡峭难行的山路。小时候到大山砍柴割草,都要经过这里,而这一段的山路,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视为畏途。

第一次来到石古凹,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直到读书时有一篇介绍洛塔、野鸡坪的文章,描写着“地无三尺平,田在石凹里”,再联系到石古凹,于是就把它们等同起来,印象也就十分的深刻了。

这是一个四面群山环抱、山石犬牙交错的小山村,山寒水瘦,土地贫瘠,阳光照射不足,田地里的作物产量很低。那石凹里的水田,没有一块是规则的,只有十几个平米大的梯田,也是弯弯曲曲的,露出狰狞的面目。地形地貌非常独特,四面环山,坑内巨石林立,道路凹凸不平,交通闭塞,远离城镇。“八分石头,二分田”、“地无三寸平,人无三分银”,至今还保留“二十小丘一亩田”的地名。种玉米红薯杂粮的土地,都是在石缝间开垦出来的一小块,总之,它给我的印象只是一个字——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贫瘠的小山村,给予着我以美好的印象和记忆。

凡是到过石古凹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口好水井。我们年轻时,进山途经这里,无论口渴不口渴,都要进到村子里的水井边去喝水;返回路过时,就更不用说了,万分疲惫地把柴草丢在路边稍歇一下就直奔水井,拿起勺子一顿猛灌,既解渴又解乏——善良的村民为了方便行人们饮水,总是在水井边的石峰里插上一根木棍,竹筒勺子就挂在小木棍上:那泉水的清澈、清凉和甘甜,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在我十二岁到十七岁这段时间,差不多每个周末都要翻过石古凹进入大山劳作的。靠路边有一户人家,生养有四男三女七个孩子,差不多是一岁一个,艰难的岁月里,其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们那时挑着柴草回家,常在这户人家的路边歇肩。女主人把一大锅红薯煮熟了,从火架上提下来,一群孩子就围着鼎锅吃起来——这就是他们一家难得的午餐。闻着红薯的香气,看着一群半大小子欢欢的吃着,饥饿得眼睛发花的我们直抽喉咙流口水,心底有万分的渴望,却矜持去讨要,心想他们比我家还艰苦呀!

我们是途径这里的常客,善良的女主人自然是认识我们的。看着我们饥饿的样子,她伸手从锅里拿出几个红薯递给我们,我们连一声感谢的话也没有,来不及剥皮就把红薯吞进了肚子里——那场景,更是让我记忆犹新的!

这里有我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的同学。记得高中时的周末,我们相约去架天岭砍柴。架天岭全是石山,陡峭的山岭上杂木丛生。我们协同着一个在石崖上砍,一个在下面整理,然后按各自力气的大小挑着回家。到了石古凹时,他到家了,我却还有一段距离,他把自己的柴送回家后再返回来送我一段——再后来,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而这发小情深,至今还历历在目……

慢慢地,因为阅历的加深,对石古凹的认识也越来越深了。两百多年前,小溪李氏一户人家与人结怨,为了逃避仇家迫害,两夫妻连夜两根扁担挑着两男两女四个孩子,慌不择路地往西面的深山老林里走。走到这个四面环山的洼地时,又饥又渴,实在走不动了,听到有泉水流动的声响,两口子摸黑来到泉水边,喝了几口水,歇息一下,决定今晚就住在这里算了,于是在水井边的茅草地里砍开一块地,架起木柴烧火做饭来吃。

周围是黑乎乎的原始森林,深夜里,野猪和各种野鸟发出凄凉的叫声。一家人因为劳累而十分疲惫了,哪里还顾得这些,都沉沉的进入了睡梦里。



第二天一大早,两夫妻就起来了,四周一看,全是合抱不来的参天大树。沿着泉水走了几十米,发现了一个深水潭,再走出去几十米,竟然是一块开阔地。两夫妻不禁大喜,心想这里倒是一个好地方,把前面的开阔地开垦出来,引水浇灌,就是一个好地方啊!

筚路蓝缕十几年,这两夫妻艰辛开垦了十来亩水田,几亩山地,种地打猎,含辛茹苦把四个儿女抚养成人了。为了防止仇家寻仇,夫妻俩带着儿女在闲时练功习武,以备不测。

这里虽然是世外桃源,但为了生活所需,总还是要到十几里之外的集镇上去购买一些日常用品的。

以前一般是父母分别带着一两个小孩下山,以便熟悉外面的世界,但在家里都要叮嘱小孩,到了街上不要多嘴,以免仇家发现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但现在儿女都长到十七八岁了,夫妻这天就打发两个儿子下山采买物品。

两兄弟来到集镇,购买好物品正准备回家,弟弟说肚子饿了,哥哥想着也难得来到集镇上一次,就带着弟弟来到小食店,兄弟俩就买了两碗饺子来吃。

也是冤家路窄,两兄弟在街上的的一举一动,被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盯上了,这两兄弟他越看越像十多年前与自己结怨的仇家,于是趁着他们进了小食店,来到两兄弟面前攀谈起来。

虽然在家里父母千叮万嘱,要他们不要说出自己的身世,但毛头小伙口无遮拦,在汉子的诱导下,把自己一家的住处和过去的经历都讲了出来。

汉子一听大喜,寻找了十几年一直杳无音信,真是得来毫不费工夫!于是慢慢退出小食店,飞跑到家里,叫上十几个家人摸枪拖棍地赶到街上来。

两兄弟吃完饺子后就提着物品往家走。他们哪里知道会遇见父辈的仇家,刚走到岔路口时,仇家的十几个人就追上来了,大声喊叫着要打死他们。两兄弟见来者不善,哥哥大喊:“弟弟快跑!”他一根扁担握在手里防备着边观察边退。

弟弟在后面飞跑,哥哥在后面掩护,仇家就拼命在后面追赶。两兄弟是练过武功的人,又常常在山里行走,又都是上坡路,仇家哪里赶得上?但仗着人多势众,还是一路不停地追赶上去。追到山坳,两兄弟已经到家了,大声叫喊着父母有人追杀来了。
碰巧父亲带着两个女儿出去种地了,只有母亲一人在家。母亲听见儿子的叫喊,走出门来就问来了多少人,当听说来了十几个时,对儿子说:“别怕,都拿着绳子站在我身旁,我撂倒一个你们就捆一个!”

说话间,追赶的仇家就来到了家门前。仇家看也就是三个人在家,就挥舞着枪棍一拥而上。只见母亲把头巾解下,往井里浸湿,然后向外一甩,走在最前面的一个五大三粗的就被卷进头巾里拖到了身边,两个儿子马上用绳子捆了起来——其他人一看,哪个还敢上前?于是就往后退。

母亲大声喊道:“你们不要走,要走你们是走不脱的。我跟你们说几句话,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在这里十几年了,从来没与外面的人惹是生非,也不想与你们冤冤相报。今天你们追打到我家门口,我也不计较你们,我们以后相安无事,你们以后也不要再来寻我们的麻烦了!”

仇家一听这话,一是情理所在,二是再纠结下去也沾不到什么便宜,于是连忙答应不再来找麻烦了,一行人灰溜溜地跑回了家。

从此以后,外面的人才知道这深山老林里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大山婆,这户人家才正式与外面的人有了正常的交往……
人们见这里四面是山,乱石林立,又是在山凹里,于是就把这里叫做“石古凹”。

这家人在这里休养生息两百多年,散居到四邻八乡,至今已经繁衍有七、八百人了。

在现代,这里走出了一个与李朝鼐齐名的黄埔四期生李奇光。从南口到衡阳,从华北到华南,李奇光在抗日战场上驰骋屡立战功,最终战死疆场,后被追认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还有黄埔十三期生李中典,身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上海战役的解放军投诚战士李朝发,当代的消防之家李中伦和留美经济学博士李湘……

上帝留给石古凹村最大的财富就是那些还没有开发的数不清的岩洞和一条至今没有探明的地下河。好几个山洞,至今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有多深。

我们小时候去过一个叫“烟岩”的山洞,洞里有无数个巨大的石钟乳,石钟乳姿态各异,仪态万千,五彩缤纷,我们走了一小时左右,就能听到从洞内传来暗河急流的咆哮声,再也没有人敢前进一步了!洞内显得神秘,富有诗意。“露水岩”、“狍子岩”、“烟岩”、“豪猪岩”…这些神秘的岩洞,我从没有进去过,只知道洞很深邃、很阴森。地下河叫“露水岩”,地下河的进口在这个巨大天坑底,有一支河流穿山而过,进口有两个深不见底的倒立的岩洞,据说里面有地下河,可以漂流,游船也可以通过。整个地下河有多长、有多宽,却无法确定……

这里虽然环境艰苦,奇山异水间却养育了一群十分坚强的人。所以,无论在民国时期还是现代,这里走出了无数的优秀军人。在我们的眼里,石古凹的人,是最能吃苦耐劳的。因此,一直以来,我对勤劳、善良、隐忍、具有坚韧意志的石古凹人,都怀有深深地敬意!
鸣谢:           蒋双捌图文

编辑:辛游之  新宁二中:www.hnxnez.net


    关注 xn2z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