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呈坎一生无坎

 

毕淑敏老师来呈坎不禁叹到“中国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呈坎”!...

引子
圣地麦加,在诸多人的眼中,呈坎成了一方圣洁之地。对于易经八卦之学的深刻领悟,对地理学、环境学的完美实践,对徽派古典艺术的高度弘扬,使呈坎成为一种标尺,使呈坎成为一种向往


大风水系列


呈坎风水研究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同时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罗家名人

明万历间(1573--1620),呈坎人罗应鹤曾任御史、大理寺丞、保定巡抚等职,因政绩显著,常得皇帝御赐,罗氏为尊供圣旨和收藏御赐珍品,特修此阁,取名宝纶。宝纶阁,原名“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始建于明嘉靖间(约1542年),后殿几成,因遇事中辍,七十年后重新扩建。


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同时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呈坎村的七大特点:

1.以风水理论指导村落选址布局,枕高山面流水,特别注重对水的活用,符合村落建设的基本条件,而更重视对村落环境的需求;

2.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家庭聚居地;

3.尊儒重教,注重文化设施建设,有祠堂、书院、牌坊、水口园林等建筑,文化氛围浓郁;

4.建筑风格、型制规整统一,建筑组合丰富多变,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木材为主要材料;

5.建筑装饰以砖雕、木雕、石雕三雕为主,雕刻精致细腻,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厅堂内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对联、陈设等,注重庭院园林的营造;

6.以程朱理学观念统治、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水准;

7.村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徽帮在外经商、做官取得的巨大财富。
推荐游玩线路
景区入口(购票)——水口(推荐拍照点,可赏荷花,必看)——下屋(有个易经馆)——燕翼堂(明代老宅,必看)——罗纯夫宅——钟英楼(容易迷路,此处应右拐,往环秀桥方向)——环秀桥(推荐拍照点,也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桥头的环秀轩收藏了大量徽州老木雕、瓷器刺绣之类,必看)——潨川小学堂(不对外开放了)——长春社(导游不走的,不过非常值得一看,是古代的社屋。看完之后可原路走回环秀桥)——罗东舒祠、宝纶阁(推荐拍照点,被称为“江南第一祠”,呈坎的精华,必看)——景区出口。
路线
风水研究
呈坎
一、村落名称蕴含传统风水理念

呈坎,与古村名龙溪相比较,应该是龙溪更为响亮,为什么改为“呈坎”?完全是风水理念使然。罗天真兄弟原居江西,当时江西风水学说甚为流行,他们迁入歙县后没有贸然地定居一地,而是慎重地择定了歙县西北四十里的龙溪,并且将其改名呈坎。此村名到底是何含义?据《罗氏族谱序》说:“盖地仰露曰呈,洼下曰坎”。其实,这只是叙其表,未涉其里。《说文解字》中“呈”:本意是“平也”,后引申为“显”、“表”。从伏羲先天八卦所定方位看,“坎”应属西方,其所对应物象应属水。显而易见,“水西边的平地”就是“呈坎”二字的真实内涵。
二、充分彰显“负阴抱阳”的风水内涵

负阴抱阳是古代建筑选址和建筑格调的基本形式之一。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识层面,都决定了建筑选址要通过“负阴抱阳”形式来体现方向性和空间感。坐北朝南,是“负阴抱阳”的基本形式,依据地理子午线取向,使用平面日晷定向,完全的南北向只限于皇家建筑与衙门建筑,这种思想来源于《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正南正北体现了权力和尊严,也是理气派风水理念的主体内容。由于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存在一个偏角,这就决定了民间建筑物虽然大致面南,但完全坐北朝南的并不多,大部分偏东南的转向。当然,在皖南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多变,完全以坐北朝南理念来体现“负阴抱阳”不太现实,于是,就灵活运用背山面水的风水理念作为体现“负阴抱阳”的另一种方式,也就是形势派的风水理论。这种方式在朝向上没有作出任何限定性的要求,但是注重了山水自然环境的组合。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一书就对营造选址作了总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呈坎村落整体形态是坐西朝东,完全体现了背山面水的“负阴抱阳”形式。村西紧靠葛山、鲤王山,村北有龙山、长春山,村南有龙盘山、下结山,村东紧靠自北向南的潀川河,河之东是数千亩的田园。呈坎村背山依水,山环水抱,地势平坦,但有一定的坡度,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环境正是通过“负阴抱阳”风水理念的实践所获得的。体现了徽商建筑者的智慧和远见。
三、符合理想风水模式的村落典范

我国传统堪舆注重四灵兽的配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按照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无论城市、村落,还是住宅的选址,最理想的模式是: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亦称靠背山,且来龙山后要有龙脉,即与大山形势相连通,背后要有厚实的靠山,并且要俯首,就是玄武低头;基址左右有略次于来龙山的山岗或土丘,俗称为扶手,即左辅、右弼山,也称青龙、白虎砂山,青龙在左,白虎在右,即左右要有青龙、白虎有情护卫;基址前有月牙形池塘或弯曲的水流,水流的对面有一座对景山,也称案山。即前有宽阔的明堂,朱雀要翔舞。我们将呈坎古村落的选址与最佳风水模式进行对照,发现两者之间竟然是如此一致的吻合。有风水理论要求的四灵兽。请看,村落背后紧靠的来龙山为葛山和鲤王山,高大的葛山与西北方向的黄山山脉连成一气,黄山即是呈坎村的龙脉;村落左边有龙山、长春山为青龙、为辅;村落右边有龙盘山、下结山为白虎、为弼;村落前潀川河依村而过;潀川河前是工阔的平畈,遥遥相对的对景山是灵金山。呈坎古村所处的位置,正好处于风水理论所认为藏风聚气的最佳位置一穴中。另外,特别要指出的是,呈坎的水形势非常优秀出色,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潀川河是主干流,此外,还有数条小溪从各方汇入潀川河,“潀”者,水多之义也。《说文解字》释分“潀”为“小水入大水”,实为众水汇合。《诗经大雅》有“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之句,意思是“野鸭和小鸟停留在港汊之处,尊敬的祖先来这儿赴宴”。鸟瞰潀川河水系与呈坎村的关系,风水学上称为“九龙戏珠”,也属于风水书《水龙经》中所列的“舞凤”型吉水格局,认为这种“舞凤”水格局是“群流飞舞入垣缄,风舞鸾翔羽翮轻,更得穴中真气结,不为仙客也公卿”。如果把呈坎的山势比作一条起伏的龙(实际上,早已形象地称为龙山、龙盘山了),那么潀川河水系就象一只飘逸起舞的彩凤,真可称得上是龙翔凤舞、龙凤呈样。

呈坎村落建筑成功后,从此地出去的从商的多有盆满杯溢,金玉满堂;做官的也有官居显要的,体现了风水的妙画功能。呈坎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历史上,徽州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兄弟九进士、四尚书者、一榜十九进士者”,“一科同郡两元者”
四、灵活运用风水理论调理完善村落形态

人无十全,地无十美。即使大地的自然环境也有其不足之处。 从风水理论出发,可以选择一些较好的生态环境,但是这些环境由于地理形势上的微小差异未必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于是,在村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运用风水理论作指导,对村落形态进行适当的完善修正,以达到完美的精神追求和环境营造,在皖南古村落中不乏其例,呈坎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据《呈坎前罗氏族谱》所载,呈坎罗氏始祖原定居于葛山脚下,这与西递胡氏始迁祖定居东山脚下、宏村汪氏始迁祖定居雷岗山之阳是一致的。当时呈坎的地形为一溪水沿山脚而流。后来,罗氏家族发展,兄弟二支繁衍成为前后二罗夹溪而居。以溪为界分出二罗的领域,但由于溪水沿山脚走,大大限制了以背山面水为格局的村落建设用地,并且当时前罗祠堂朝向不利,据风水师的意见,必须引水相克。再加上原来的河流水势对村落呈直接冲射状,非理想状态。于是,根据风水理论的指导,同时也是出于村落发展建设用地的实际需要,罗氏家族不惜耗费巨资,在潀川河上修筑了七道石坝使河水改道,绕祠堂前面而过。这样,不但扩大了村落建设用地,而且还将原来对村庄直射之水形改造成为冠带形,完全符合了风水理论。无水或者水小的情况,或者形势不佳的情况,要求化解调理,因此采用水来化解。
五、以人工补村落水口,弥补先天环境之不足

天门地户,天门开,地户闭。地户即水口。水口要求严实。 水口,是皖南古村落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特别的组成部分。水口概念,源于风水理论,但在皖南古村落中,水口经过人工的补充,往往成为该村落的形胜之地。在皖南古村落中,自然形水口居多,如黟县西递的水口处,两山夹峙,中间一小溪流出,实乃天然屏障。也有人工型水口,如歙县棠樾村,在水口处人工堆筑七个大土丘,称为七星墩,以形成锁钥。呈坎水口,既有自然形态,又有人工刻意营造。呈坎村的水口营造,无论是上水口,还是下水口,都非常注重。村北的上水口,也称为天门,山林笼密,并建有龙山庙。村南的下水口,也称为地户,是藏风聚气的关键部位,所以,历史上曾建有上花园、下花园、上观、下观。上观有都天庙、隆兴桥、钓鱼台、观音庙、百步云梯和隆兴观等建筑;下观则有廊桥、乐济桥、女贞观、关帝庙、文会馆、文昌阁、藏经楼、大圣堂、旷如亭、石牌坊等建筑。上、下观之间是大坝(南河堤)和小坝(北河堤),这两道大坝、小坝使潀川河在下结山自北向南转而西行,至龙盘山后又复往南,使水口处水流弯曲,更符合“藏风聚气”的要求。同时,也使潀川河水形象地体现出了太极图中的“S”形意念。为什么采取这么多的人工建筑来补足水口?这是因为南边水口部位的龙盘山和下结山形成的水口形势不够严密紧凑,不补,就达不到藏风聚气的效果。不补,就不能全面地体现风水理论对村落建设的指导作用。因此,以后天弥补先天不足,体现了人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六、以“礼制”、“理学”为精神支柱的村落结构,浓缩时代精华

任何时代的文化特色,都会在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建筑风格中得到体现。皖南古村落,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因此在村落结构的形式上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也有一个共认的组织规律和模式。这就是,从中原陆续迁入皖南山区的中原士族,尽管他们逃避战乱,躲入了深山老林,但是,他们原来所遵守的“礼制”却一直与之相随,所以,他们在构建村落居住地时,仍然奉行“礼”所规定的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建筑结构布局,这种“左祖右社”,的结构布局,在皖南古村落中可以说是只有呈坎村硕果仅有了。村北,也就是村的左边,气势恢宏的罗东舒祠傲然挺立,威武雄壮;村南,也就是村的右边,长春大社英姿勃发,风采依旧,罗用东舒祠被国内专家、学者赞为“江南第一祠”,是当之无愧的国宝,这充分说明罗氏家族当时对祖先的崇敬程度。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东舒祠内右侧的女祠,题额为“内则”,这也完全是根据“礼制”的内容而设的。罗氏家族规定女子可入祠,可上谱,未出嫁而亡的女子可入“姑姑祠”,在礼教盛行的时代,罗氏家族这样对待女性,应该说是很开明的举措。长春社是一幢始建于宋代的祭祀土地神和组织农事生产的特殊公共建筑,是皖南古村落中极为珍贵的完整实例。村中3街99巷的规整里坊结构布局,前罗文昌祠与后罗文献祠东西相峙,前后呼应;村南长春社与村北罗东舒祠南北相对,首尾相望,充分体现了古徽州“礼仪之邦”的文化特征。

在风水理论指导下营建起来的呈坎古村落,确实是钟灵毓秀之地,近千年的历史上,罗氏家族英才辈出,既有高官,也有隐士;既有富商,也有高僧;既有诗人,也有画家;还有史学家、医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自然科学家等等。理学集大成者烹朱熹就曾题联赞美呈坎“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良好的人居环境对于人的智力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山脚下的弹丸之地呈坎能够孕育出南宋时期的方志学家罗愿和清代杨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等一大批在华夏文明史上都能占有一席之地的罗氏英才了。

当然,也许有人会怀疑风水学术的科学性。风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要与时俱进,需要在传承的基础加以挖掘发展。因为时代的发展,环境会发生变化,建筑风格也有中西结合,原有的风水格局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有的地方出现大破坏,因此地不灵了,人也不杰了。当然,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有好的环境,有好的风水,也需要积极努力进取,这样才能够发挥最大效能。盲目的相信是迷信,完全违背自然规律也是迷性。
 风水课程 昊燃 




昊燃

中国职业易学家,风水师。昊燃扬名轩创始人
关注微信hryss688

长按咨询


    关注 昊燃_易说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