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北冰洋的贵族范儿

 

他个性而不张扬,平和却依旧保有自我。...

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
置顶了“瞎说八道”


今天想写一个人。他是我很敬重的一个长辈,我们有着因采访而结识,却未因采访而结束的交情。

他叫金毓岚。今年68岁。是的,名字里显然透露出了他的不一般。的的确确,他也真的就是个皇亲国戚。末代皇帝“溥仪”是他的亲大伯,清末摄政王载沣是他的亲祖父!



【前排带红领巾男孩是幼年金毓岚】

两年前,我供职一家团中央旗下的杂志,其中有个栏目叫做“往事”,有一位旧友推荐我可以采访这位老爷子。我一查这背景绝对有故事啊,必须写还得好好写!

于是便上门拜访。

那是位于美术馆后街的某个胡同的某处不起眼的老宅子,院子不大种着花花菜菜,房屋拥挤也低矮,但安静且接地气。我第一次在那里见到了瘦瘦高高的精神矍铄的金老爷子,后来许多次的见面也都是约在了那里。
事实上那并不是所普通的宅子,幼时金毓岚和父母兄弟姐妹就住在那里,越上了年纪,金毓岚就是对那里割舍不下。童年对他来说是很珍贵的回忆,常常坐在窗前,他就会回忆起小时候父亲溥任和好友们聊文玩聊字画,自己扒着门缝听的场景,内心感到温暖而满足。也许就是那时的一点一滴促成了现在的他。

退休后这处小院成为他待的最久的地方。白天骑着自行车从家里来到这里,一待待一天,有时自己写字看报,有时和朋友们喝茶聊天,聊收藏聊展览也聊点过去聊点现在聊点将来。



【金老的书法作品】

这是一个爱结交朋友的人。虽然他是贵族出身,骨子里淡定、贵气,透着从容、优雅,但却没有贵族毛病,说话平和,待人谦恭有礼;虽然当过很多年老师,从河南到北京,但并不说教,讲起话来很是让人暖心服气。小小的房间经常不断人,特别是周末,这个走了那个来了,他都以诚相待,别人也就肝胆相照。

那篇采访稿子最终在三次拜访后搞定,其中我的主编恩师也帮我修改了几次,出乎意料的在网上很火!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等媒体相继转载。

直到现在金老提起时,仍说那篇稿子是所有采访过他的写的最好的一篇。我当然愧不敢当,但感兴趣的可以戳此阅读→《中国最后的贵族》
后来的后来,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原因,我离开了那家杂志社,也就结束了我几年的记者生涯,转投向互联网领域。身份变了但与金老的交情却一直持续着,有事没事微信都会问个不好。

后来还带了朱先生一起去拜访他。没有特别的事,常常就是聊聊彼此都在做什么。

他讲到仍旧会和几个老朋友开车或是坐火车去各地淘古玩,讲到仍旧总会有当年在河南教过的学生时不时来看他,讲到南锣鼓巷被改造的没有韵味,讲到去年他的老父亲去世时的一些事情。

经历过浮浮沉沉的人生,金老对很多东西也就看的更为透彻。他个性而不张扬,平和却依旧保有自我。他充实的享受着当下,也无时无刻都回忆和记录着过往。
我这个人本来就特别喜欢跟小孩和老人聊天,总觉得言谈话语间能够触动到内心一些东西,也因此会得到很多的启发。

最近一次是看他是中秋节。约的上午10点,推开吱呀的院门,恰好遇到金老出屋门,“嘿,还真准时,我正准备出来看看你来了没有!”寒暄着进了屋,发现他将原来那间会客室已经打通了,一些摆件,墙上一些字画,桌椅摆放得当。显得更为清幽而充满底蕴。



【2014年采访时摄于他的小院门口】

许久没见,还是颇为亲切。他拿给我看老父亲去世后为他做的一本集子,提到最近在串一些小物件,挂的、戴的,有模有样,串了好多,也送人了好多!也提到最近整理家里的老物件时又发现一些东西。比如父亲过寿时的一些礼单还有当年那种请帖。都让他感到欣喜而珍惜。

中午,金老执意要请我吃饭,在隔壁的川菜馆子里,我们这一老一小足足吃了四菜一汤外加葱油饼和蒸饺。金老很健谈,他聊到小时候最爱吃的那口现在仍旧爱吃,他还叫了北冰洋说这是小时候最爱喝的饮料。像是在家里的饭桌,金老对我叮嘱结婚后的夫妻相处之道,与公婆的相处之道,我都记在心里。

我总是想,自己何德何能能让这样一个经历过风雨的长者如此关爱?内心也就更加勉励自己多向金老学习,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真诚专注。

如果你也想认识这位平易近人的爱喝北冰洋的老爷子,机会来了。10月24日金老将会在北京郭沫若故居开办他的文房雅玩展览。届时,不仅你会有机会见到这位儒雅的先生还会看到其收藏的700余件藏品。有祖辈流传下来的也有他各地寻觅来的,但都是精品藏品。

金毓岚说:“收藏主要是一个过程。做任何事情我喜欢走一个过程。我收藏这么多东西,七八千件东西,我觉得真正给我留下来的财富,是我收藏的这个过程。我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我跟他们说的话,我在什么情况下买到的,这些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祝福他!

关于本次展览,详情和报名请戳【阅读原文】


    关注 吉祥满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