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孔府之后

 

愿你所见即是心中风景...







1

城墙威严、街道干净、古木参天,初到曲阜,我还挺喜欢这座小城。

因为出了一个孔子,因为建了一座孔庙,曲阜便享有了“东方圣城”的美誉。还有一个“圣城”,叫耶路撒冷。

中国人并不热衷于宗教,实际上,孔子也不是宗教的创立者,孔庙更不是寺庙。曲阜,似乎并不起眼,相对于耶路撒冷。

我和一位朋友早上乘车到达曲阜,直奔孔庙。

售票处冷冷清清,更多的人聚集在旁边的一间大厅里面。大厅门前有一个公示牌,明目张胆地告诉大家:十分钟内准确背出三十条《论语》,可免费游“三孔”。《论语》中最简短的句子立刻交织在这大厅的上空。“嗡嗡”的背诵声前赴后继,盘踞在那三排座椅之间。

孔庙的外围是威严的“万仞宫墙”。墙脚下人山人海,都在拍照。我拍了一张,镜头中满满的也都是人,在拍照。

孔庙很深,九进院落,是皇室的规格。“金声玉振”、“棂星门”、“太和元气”、“圣时门”、“弘道门”……每一道门前都要驻足,不为瞻仰,只为拍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拍照留念似乎成了旅途中的核心。奇山异水、人文古迹,无一不被框在镜头中带走。最真实的景象就在眼前,而人们似乎更愿意欣赏虚幻的记忆。

“十三碑亭”在奎文阁之后,大成门之前,对称分布在大道两边。神兽赑屃默默地驮着这些石碑成百上千年。模糊的字迹无人闲去辨认,“咔嚓”一声,并未惊动那愚蠢木讷的龙之子,背负着流逝的文明,任劳任怨。晴空依旧,白云连绵。

写到这里,我顿然停笔。开始的时候,我是想写出一篇游记来的。然而这一游,究竟有何可记。







2

朋友挤在人堆里,很快我们就看不到彼此的身影了。

明明是人山人海,我却一个人走在青石路上。此时的太阳显出了正午时分的力量。游客开始三三两两地,挑阴凉地儿坐在一起,歇脚的间隙里顺便吃点随身携带的食物。

朋友终于又与我汇合一处。我们坐在大成殿背面的石阶上,撕开一袋面包,拧开一瓶水,无声地吃着,喝着。朋友抱怨说,可惜今天西边的那些殿堂都在施工维修,没法参观了。我只好随声应和着。其实就算没在施工,也无非是用它们被定格的机械的形象占去更多的手机内存罢了。

休息片刻后,我们走进了“东庑”。《说文》曰:“庑,堂下周屋也”。从孔庙的布局来看,应该就是正房两侧的廊屋。而“东庑”,即大成殿东侧的廊屋。这里供奉着七十四位历代先贤鸿儒的牌位。

与我们同时走进东庑的还有三个人。只瞄了一眼,“没什么好看的”,转身离去。朋友也跟我说,走吧,这里没什么意思。我想反驳他一句,可实在搜不出词儿来,转念一想,确实“没什么意思”。那就走吧。七十四座神龛在我们屁股后面始终默不作声。

孔宅故井据说是孔子当年的吃水井。孟庙里边亚圣殿前也有一口井,名曰“天震井”。颜庙有陋巷井。曾庙有涌泉井。看来再贤德圣明的人,也得吃水才行。

从孔庙东边的一个侧门出来,转过几道弯,挂着“圣府”匾额的大门俨然立于眼前。两边的柱子上应该是有楹联的,内容我不记得了,只留下一种颇受震撼的感觉偶尔还能回味。




3


在孔庙逛过一圈之后,孔府这座典型的前衙后宅式的传统建筑已经不那么新奇了。这个时候,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了这里的花草树木上。银杏、侧柏,这些树有了年头,怎么看也比那些死建筑有看头。

那幅“戒贪图”,很花哨,面目狰狞,没有几个人看。对于几位背着相机的人来说,它也不见得有什么拍摄价值。

“六代含怡”匾额是乾隆皇帝御书。那时的“衍圣公”生活倒很滋润,六世同堂,幸福美满,上蒙皇恩浩荡,下受百姓礼飨。有一面公示牌,描绘了孔氏谱系图,一脉脉,一支支,脉脉清晰,支支分明,这大概也是个世界奇迹吧。两千年下来,如此延续不断地继承,是任何一个皇室家族都没有做到的。孔子,这个非权非贵者,做到了,是思想面对权势的胜利。但这思想,后来偏偏又是与权势相依仗而备受推崇。

孔府的后花园,该是唯一还能保留原来功能的所在。“五柏抱槐”是名不虚传的,果真非这块宝地钟灵毓秀而不成。一座凉亭中,围着一堆人,过去一瞧,自称孔子七十几代孙的人在扇面上题字。这些扇子,沾上了孔氏后人手中的墨,顿时变得尊贵起来。纸便不再是纸,墨也不再是墨,作为扇骨的竹也不再是竹——这已经成了“文化”。文化二字,原是如此造就。




4

据说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后来去了台湾。去之前,他早已受民国政府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现在,2009年袭封“奉祀官”的孔垂长系其长孙,仍然活跃于儒学文化的传播。对于这件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我对此向无主见,只觉得就现象本身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实在无聊得很。

后来去孟庙,得知孟子世孙也在台湾承袭着自民国改封的“亚圣奉祀官”,颇觉有趣。

此行曲阜,留有一条遗憾,就是“三孔”之中,唯独落下了孔林。听人说,孔林实在“没什么意思”。想起在孔庙“东庑”所遇,大概那孔林也是真的没什么意思。转念一想,去邹城峄山之前,也听到过“没意思”之类的牢骚,但我终究从中得到了许多乐趣。“有意思”和“没意思”,真得用唯物辩证法来看才行。

从孔府后门出来,一看时间,已经过了十八点。孔林距此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索性放弃。于是在孔府之后的这条街上逛了起来。之所以引起我们逛街的兴趣,全因沿街的古色古香。然而逛过一圈之后,却不无大失所望之感。所谓“孔府特产”,怎么看也看不出个“特”字,似乎大千世界无处不有的东西,只要搬到这里来,都成了圣物,价格也要翻上几番的。

这个世界,究竟还有“特产”这种东西吗?有啊,还有“孔府家酒”,“孔府菜”,都被打上了文化烙印的。

随着太阳慢慢隐逝,古城墙的影子渐渐被拉长又渐渐消褪。孔府后街,喧哗昭示着一种别样的繁盛,一副生生不息的架势。

在初上的华灯下,我和朋友告别了城墙,告别了古木,带着喝剩的半瓶水和手机里面满满当当的照片,赶赴假期的下一个站点。



出去走走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旅行挺没意思,常常是相差无几的风景,相差无几的房间,但意外却总不缺席,有时候很精彩,有时候很尴尬,而这些,可能就是所谓的意义。

在这个时代,我们要面临太多的一成不变,把今天复印一遍,就是明天,也是后天,大后天;

我们没时间读书,没时间思考,甚至没时间享受,就连旅个游,都像小学生一样,被人带着走走停停购物拍照,我们留不下回忆,只留下照片。

我们怎么了?

所以,旅行并不重要,也可能毫无意义,重点并不是你身在哪里,而是心在哪里。

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给自己多一种可能。
愿你所见即是心中风景
文 | 满敬巍

编 | 周长娟


    关注 陀螺微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