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白露沾碧草

 

时间已经悄悄溜达到了九月。清冷的风一起,又是一秋的诗意。今天是二十四节之一的“白露”。白露,这个美丽晶莹的词...

悲秋将岁晚,

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

沾篱菊自黄。

——《白露为霜》    唐·颜粲


时间已经悄悄溜达到了九月。清冷的风一起,卷动一秋的诗意。

今天是二十四节之一的白露。

这个美丽晶莹的词汇一出口,就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不禁引人浮想联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雾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像一道清凉的篱笆墙,把夏天和秋天彻底分开,从此再不必眷恋夏的火热。
特点


一年中早晚温差最大的季节到了。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白天形成的湿热之气到晚上遇冷,便形成露珠结于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经早晨的阳光照射,晶莹剔透,好像挂上了白色的珠子,因而得“白露”美名。早晨外出,轻轻抚摸一下路边的小草,手感特别清凉。但是待日出之后,露珠很快就会溜走。
三候


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鸿雁自北而南迁徙,大者为鸿,小的称雁。而玄鸟就是燕子。大雁与燕子等候鸟要飞往南方避寒了。“羞者,所美之食。”此时留守北方的鸟儿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习俗


每年白露时节,太湖渔家曾有祭拜大禹的传统。《禹贡》记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泽底定”,震泽便是太湖的古称。相传大禹治水由北而南,最后在太湖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于湖下,消弭了水患。但鳌鱼并未甘心受缚,禹王与湖怪的恶战还在继续。太湖渔民所能做的,就是千百年如一日,为禹王举办盛大的祭典,祈求他能保佑一方的平安。
白露时节斗蟋蟀的风俗起源于唐。苏州一带,每年白露,市井乡野开始斗蟋蟀。而在湖南湘潭,“白露节”这天,城中还会张贴斗蟋蟀的“斗帖”。秋风一起,虫鸣不止,少年三两成群,提着自制的网兜、竹筒,于草窠石砾间听声辩位,搜寻蟋蟀的所在。蟋蟀喜昼伏夜出,少年们也不眠不休,提着灯笼跑遍田野。除了贪玩的少年,还有专门以捉蟋蟀为生的“蟋户”,寻访蟋蟀中的将军,再高价卖给斗蟀之人。

这个节气不只是秋凉的开始,诗情画意的名字,也赋予了诗人太多灵感。

曹丕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陶渊明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穿过夏风,走过雨季,白露吟着秋的序曲,与中秋月相约七天后相逢。露从今夜白,月从秋夜明。这就是一个叫白露的日子。
-END-


直接点击 文章名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处暑,暑气至此而止

精彩看点:
暑气开始退伏潜藏,以待来年,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


你以为立秋就凉快了?还有24个秋老虎

精彩看点: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如今,秋风至,应是凉快无边。然而,并没有……


都大暑啦,不热才怪,古人诚不欺我

精彩看点:“暑”是“热”的意思。而“大”在古代汉语里面有程度深之意,还通“太”,有最的意思。大暑连起来就是最热、相当热、炎热至极。

小暑过,暑连连荷田田

精彩看点:日头火辣辣的,人如同坐进了蒸笼里,汗水滂沱。当你感受着越来越浓烈的暑气时,就会发现,盛夏的序幕正式拉开。

夏至,阳光烈性又直接的表达

精彩看点:于大多数北半球的人们来说,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天,也是阳光总值最为丰沛的时候。因此,夏至,是阳光烈性又直接的表达。

芒种忙,麦上场

精彩看点:"有芒的大麦、小麦快收,有芒的谷子、稻子可种。"夏熟作物要收割,夏播秋收作物要赶着播种。"芒""种"两个汉字组合,就是一茬庄稼与一茬庄稼的接替。

立夏:5月5日,夏木已成阴

精彩看点:"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关注 课堂内外作文大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