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破旧一方梦

 

如果说善良的人不应该被轻易地辜负。那么,愿那些努力坚持的人,最终也不被梦想辜负。...



点击上方 "Sparks" 关注我 ↑↑↑



我想跟你们讲讲我眼中的城中村。

在广州城中村,你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成排的摩托司机在地铁口候着。虽说是谋生的竞争者,但他们并未因此而相互敌视。相反,他们能聚在一起唠嗑家常,也会把乘客让给他们之中顺路要回家的摩托司机。他们就是交通尚不发达的城中村一道鲜明的风景线;也像是一支士兵队伍,因为神圣的使命而在这里日夜坚守着。



我不喜欢城中村,这很明显。在我看来,城中村是一道伤疤,裸露着,让人觉得尴尬且悲伤。

那是城市的另一种样貌。低矮的楼房紧挨着,如同结在屋檐上的蜘蛛网,一层层地扩散出去。零星几栋新建好的房子在周遭的破败,残旧中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墙面上贴满了暗含特殊服务的牛皮藓。楼道之间的路狭窄且坑洼不平,几乎常年都是潮湿状态。密密麻麻的电线缠绕在一起,宛若一条毒蛇盘绕在人们的头上,不知何时会吞噬掉人的性命。“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楼”……拥挤的楼房隔绝了阳光,也隔绝了与外界联系的渠道——信号。倘若没有网络,屋里外就是隔绝状态。我时常在想,一个人,若常年的生活缺乏“阳光”那会变成什么样?不敢想象。



白天的城中村,显得异常的安静。夜幕降临时,工作了一天的年轻人开始挤满了街道。虽是巷弄交错,但不乏主街以及林立的商铺,超市,饭店,服装店,还有各种流动的小摊,应有尽有。各处灯光亮起时,望过去也是闹闹哄哄一片的样子。

 
对城中村的进一步认识,源于一本书——加拿大新闻记者道格·桑德斯的《落脚城市》。在道格·桑德斯笔下,城中村有一个新叫法:落脚城市。聚集在这里的外来人口,希望通过这一辈的努力,获得更好的生活。他们将十几年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或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出卖自己的时间跟体力,或做点小本生意。如果过得可以,他们会将妻儿也接到这里,一家人租着窄小的屋子,经营着生活。

在这层面上,我觉得自己跟城中村是相似的。每一个变好的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总是太心急,在事情没有得到预期结果时就会觉得自己是个Loser。工作不到一年谈多大的成就感,这着实是对自己苛刻。刚出来社会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有疼痛才会有思考才会有进一步的成长。同样的,不是每个地方的发展都是深圳速度,日新月异。有些蜕变是缓慢的,这需要多代人的努力才能看到成果。
《落脚城市》里面有一段话,作者采访重庆六公里地区时,一位父亲说:

“我希望孩子们有一天能够了解——了解我们为什么那么长时间不在家,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在他们学着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陪在他们身边,了解我们所做的牺牲。我相信我们可以弥补他们。我们希望为他们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不知道,这种弥补要多久才能实现,但一切的努力都值得肯定。我知道在高校林立的广州,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住在城中村。白天衣着光鲜地办公于宽敞明亮的写字楼,夜晚回到拥挤嘈杂的住所。但我知道在他们心中,一定有信念支撑着他们坚持。正如我希望父母能理解我,为何毕业后不愿回到家乡,常伴双亲左右。家乡固然亲切,一切都是现有的。但我不想在这个年纪就选择了安逸,不想在五年十年后,看到朋友过上了自己曾经期待的生活,会怨恨自己当初的不勇敢。

如果说善良的人不应该被轻易地辜负。那么,愿那些努力坚持的人,最终也不被梦想辜负。




    关注 Spark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