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对面的老爸老妈引发的思考:网络代问题和文化反哺

 

我爸给我发“呵呵”;我爸整天盼着保卫萝卜出电视剧;我爸问我AKB48是什么枪......



本期话题

我爸给我发“呵呵”;我爸整天盼着保卫萝卜出电视剧;我爸问我AKB48是什么枪...本期小强传播聊一聊那些与爸妈鬼畜般的对话引发的思考:代问题和文化反哺

·
某天下午,小编好友一脸不可思议地问:“他们难道都不知道笑脸的表情是呵呵的意思吗?”“他们可能以为笑脸就是开心和微笑呢!”我停顿几秒回答她。(不要说小编蠢,其实当时小编一脸懵圈,默默get新知识...)

~


原来小编好友的父亲在和她聊天过程中发了好多笑脸,就是这些接连不断的“呵呵”表情包让她招架不住。这让小编想起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刷到的话题:聊一聊你和父母之间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代沟”。不看不知道,原来我们和父母之间竟然存在如此多的“误会”,而且众多“误会”现在看来竟然趣味满满,令人捧腹大笑!不废话,小编赶紧上图!











可以发现,大多数“误会”缘于父母对网络语言和文化的不了解,由此形成交流中的障碍,往往令对话走偏方向,形成尴尬局面以致“聊不下去”。网络语言是青年一代在网络交往活动形成的与网络有关并用于交流的语言。“青年一代凭借其在技术与心理上的优势, 在网络语言的制造、使用和传播中,始终处于引领地位。”网络语言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的网络语言包括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例如电子商务和POP协议;与网络有关的特别词语,诸如网络黑客之类的;还有就是在网络交往活动中使用的词语,例如前段时间火爆的“蓝瘦”和“香菇”。网络语言数量庞大,层出不穷,几乎每天都能冒出新的网络流行语,让你一不小心就落伍。




对青年一代来说,网络流行语在表情达意上更为贴切,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每个新的词义背后一般隐含了网民的心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或群体。他们还能通过使用网络语言确定共同爱好,创建群体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年长者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上有着明显的劣势,在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引起的激烈文化变迁时,“长辈作为代际文化传递者的权威地位开始失落, 自上而下的代际文化传承模式出现了断裂”,代沟问题由此产生。而在认识代沟问题之前,对代际文化的传承模式和代问题的考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事实上,人们很早以前就认识到社会的变迁实际上是通过代际变迁实现的。德国历史主义从社会学属性考察代问题,他们虽然承认代问题的生物属性,即一种生物学上的代际更替法则,但是他们认为生物学上的代际现象必须通过社会历史因素进行考察。换句话说,代问题的社会属性和它所表现出来的生物学上的更替法则是不同的。与此类似,“代沟的实际存在是一回事,但代沟的具体内容却又是另一回事。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下,代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代的人对代沟也会持不同的态度。”在网络环境下,代沟表现为双方的网络语言符号系统不同步,一般是长辈落后于晚辈。代问题探讨的实质在于不同代之间的文化系统的差异和更替,因此,由于代传承出现断裂而产生的代沟问题就只需要讨论不同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而不是生物学上的机体差异问题。

玛格丽特·米德,美国人类学家,从整个人类文化史的角度考察了代沟问题,她认为,在文化传递方面,不同时代的传递顺序是不同的,依据长辈和晚辈在文化传递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米德提出三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前喻文化(pre-configurative  culture)、并喻文化(co-configurative  culture)和后喻文化(post- configurative culure),“在前喻文化中,长辈是晚辈学习的楷模;并喻文化时代,长辈和晚辈都向自己的同辈学习或互相学习;而在后喻文化里,晚辈则是长辈学习的榜样。”她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但今天却不再如此。”



这种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的过程在社会学领域中被称为反向社会化。周晓虹教授在1988年发表的《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中,第一次使用“文化反哺”这一概念,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解释社会学家所称的反向社会化。“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文化反哺’,即反向社会化,是一种发生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其实质是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积极主动的文化影响的过程”。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年轻一代在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方面比年长一代更具有优势。年轻一代敏感,好奇,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更强,也更乐于接受新的文化。因此,互联网很容易融入年轻一代的生活。现在,网络社区对青年人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真实社区。而年长者不仅在新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方面落后于年轻一代,更不要说对网络文化的理解和融入。年长者不仅受困于学习能力的不足,还被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过去的生活观念束缚。其实说起来,年轻一代群体中也存在信息差距,但是和年长一代不同的是,这些看起来out的年轻人会主动学习不了解的网络知识和文化,因为他们生活的圈子常常提醒他们更新对网络语言和文化的认识,他们还能从同代人那里了解这些知识。举个“栗子”,宅宅的小编虽然也经常上网逛微博,但还是会对很多新的网络流行语感到陌生,默默百度或者求身边的“老司机”科普,经常受到损友的各种“嫌弃”。就像小编的不识“呵呵”表情...



而对于年长者来说,他们的学习对象只能是比自己年轻的一代,通常就是子女。最近刚刚开通微博的局座召忠为了开微博第一次学自拍,和一大帮90后一起比剪刀手,6号还发微博说:”跟孩子们在一起,要懂得他们的语言,尊重他们的习惯,推心置腹地跟他们交流。现在的孩子们聪明着呢,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中我们只能数字化生存,他们则在数字化创造。”



子女将一些新的文化知识传递给长辈的过程就是文化反哺的过程,而这样的文化反哺其实就是削减代沟的有效途径。“代际之间围绕着新媒体采纳与使用展开的互动,尤其是年轻世代对年长世代在新媒体技能、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的反哺(即数字反哺),为数字代沟的消融创造了机遇”。子女在帮助年长者学习使用新媒介工具的过程其实增加了子女与长辈的相处,使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当然前提子女和长者都应该保持耐心和温和的态度,不然很可能事与愿违。另外,年长一代对网络文化的主动学习和参与不仅能够拉近与年轻一代的距离,使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不说完全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圈子,至少能够增加双方的相互理解,在面对代沟带来的冲突时变得更加包容。

把一些理论用于网络环境,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内容。例如:传播学里有个理论,认为男和女应该分属于不同文化,男女之间属于跨文化交流。通常,男性聊天是为了显示地位和独立性,而女性则是为了建立亲密性。

所以,手机那边不仅有懵逼的老爸老妈,还有来自星星的异性!如果我们对他们多点文化上的理解,这个天就没那么容易聊死了。

参考文献

1. 石国亮.从网络语言看青年文化的反哺功能[J].中国青年研究,2009(7):84.

2. 冯文艳,徐迎春. 从网络语言看青年的文化反哺[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180-182.

3. 刘长城.网络时代的后喻文化特征与亲子互动方式的转变[R].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2010:167-182.

4. 玛格丽特·米德. 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7-8.

5. 方俊. “代问题”与“代沟”:青年研究的理论基础[J]. 中国青年研究,2016,03:30-35.

6. 张昊民 王素婷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并喻文化时代”的“80后”组织反哺功能[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4-27A05.

7. 周晓虹.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反哺的意义[J].青年界,1988.

8. 冯文艳. 网络时代青年“文化反哺”现象解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54-56.





43

1.小强传播•原创

小强传播

微信号:xiaoqiangmedia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小强传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