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现代汉字偏旁部首探源解读 6-4

 

十)x26nbsp;舌(she,舌字旁):‘舌’字旁-或或。正是‘蛇’的‘信子’伸出时的形象摹写。人们日常所见生物界中舌头...



十) 舌(she-2,舌字旁):

‘舌’字旁-


。正是‘蛇’的‘信子’伸出口外的形象摹写。人们日常所见生物界中舌头很长并能伸出分叉的,非蛇类莫属。‘舌’的发音也与‘蛇’相同。后泛指所有动物、包括人的‘舌头’。


前端分叉的‘蛇信子’   舌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说文解字》中也解释了‘舌’的两大功能:发声与辨味。因此,由‘舌’组成的汉字大多与前述两种功能相关。

甜:添加意为‘口中有美食’的‘甘’,以此表示:舌头感觉到的、像糖和蜜的滋味。

鸹:右为‘鸟’,组字意为:叫声喧闹的鸟。专指老鸹,即:乌鸦。如词组:鸹噪。

舐(shi-4,
):又写作‘舓’,右为表示‘变更、交替’的‘易’。后为表示‘血脉’并表音的‘氏’。组字意为:动物产仔后用舌头舔护幼子。如成语:舐犊情深。引申有:长辈疼爱儿女的字义。


舐犊情深   舐(舓)   图片来自网络

另:‘乱’:繁体字写作‘亂’,为用手整理‘乱丝’的形象,与‘舌’字旁无关。

‘舘’、‘舖’、‘舒’左边为‘舍’字,不作‘舌’字旁释读。

十一) 竹-
(zhu-2,竹字旁-含:竹字头):

‘竹’字旁-


,‘竹’字头同。古文字形为‘竹枝与竹叶’的形象摹画。画坛画竹有口诀:个个个,个个破。即:竹叶在竹枝上面下垂的样子,与汉字‘个’字的书写笔画相似,画竹叶如同写‘个’字一样。


个个个,个个破    竹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说文解字》释读‘竹’是冬天生长的‘草’,实际上‘竹’非草非木。远古时期北方中原大地的气候与现今长江以南地区的气候差不多。因此,古文字中我们才能看到‘它’、‘象’、‘竹’等现今长江以南地区常见的动植物。

‘竹’的种类很多,生长覆盖广,远古先民便以身边随手可得的竹子制作成有用的器物。竹制品如:弓箭、笔杆、乐器、簸箕、简册、盛食器等,记载了古华夏文明进步的历史足迹。许多竹制品的样子直到今天仍没有大的变化,还在使用。

由‘竹’组成的汉字,大多与‘竹’作为制作物品的原材料相关。‘竹’处于组字的上部时,名为:‘竹’字头。

笏:下为‘竹子’的‘纹理’形象。组字为:竹质‘记事本’。虽然后来不再使用‘竹质’记事本,但人们在竹板上记事的习惯,在文字中还是可以看到。上朝议事以‘竹笏’记事,历史大事以‘简册’记载之。

節(jie-2,


):下为表示‘人面对食器跽坐’的‘即’,人体跽坐时腿部关节必有蜷曲。组字意为:似人腿部有关节、竹子两段之间连接的地方。本义为:竹節。引申有:关節、时節,節制、節操的含义。现代汉字写作‘节’,下边简省为‘人体跽坐’的‘卩’,上部讹变为‘艹’字头。


節-节   竹节   图片来自网络

篆:下为表示‘长有突出头部的豕-野猪’的‘彖’字。‘豕’外出觅食及返回时,都走相同的线路。拱地觅食是以突出的吻部左右侧动,而不是一条直线的拱掘地下食物。因此‘篆’字意为:写在简册上面,左右对称,笔画成弧形而非直线的丰润字体。

簋:中、下都为‘容器’。组字意为:古时用于盛放食物的竹制容器。

籥(yue-4,


):古文字形下为排列的竹管,上部的‘口’为:竹管的吹口。组字意为:以很多支‘竹管’制作的、开有很多‘吹口’的管状乐器。后添加‘竹字头’表示制作材质。现代汉字写作‘龠’。最上部为‘倒写的口’,表示该竹制乐器是人用‘口-嘴巴’进行吹奏。  
多竹管乐器   籥-龠   图片来自网络

十二) 臼(jiu-4,臼字旁):

‘臼’字旁-

。正是古代给‘谷米’去壳的石质‘臼’的形象摹写。内中的齿状物为‘臼’中粗糙内面的样子。内部粗糙才会增大‘木杵’与‘糙米’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效果。古华夏早期有‘掘地’为‘臼’的历史,古籍中所讲的:‘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正是其真实记录。


石臼   臼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臼’的本义就是给谷米去壳的‘石臼’,后延伸指形状如‘臼’的物体。如‘陷阱’、‘窠臼’等。由‘臼’组成的汉字,大多与上述含义相关。

舂(chong-1,


):上为‘双手持杵’的样子。组字意为:双手持杵往复冲捣下面‘石臼’中的谷米。其本义为:给谷米去壳。  
舂米   舂   图片来自网络

舀:上为‘自上而下的手-爫’。组字意为:用手抓取臼坑内的物品。后引申特指:以瓢、勺等用具盛取下面容器中的物品。该用具又被称为:舀子。

臽’(xian-4,


):像‘人’掉入陷坑。后添加表示‘土堆、障碍’的‘左耳-阝’写作‘陷(xian-4,
)’。组字意为:为捕捉敌人或野兽而挖的深坑、陷阱。‘臽’为‘陷’的初字。  
人掉入陷阱    臽-陷   图片来自网络

另:现代汉字中不作‘石臼’及‘陷坑’含义释读的字体:

‘兒’、‘舄’:上部为‘头部’形象。‘兒’上为‘小儿头部’;‘舄’上为‘鸟儿头部’形象。‘舄’为‘喜鹊’的象形字。

‘舅’字上部的‘臼’作为‘声旁’只表读声。‘臾’、‘舁’、‘擧’、‘學’上部的‘臼’为‘双手合拢’的样子,不作‘石臼’释读。

注:拼音后面的1,2,3,4分别表示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读音为轻声的不标注。

摇船翁(添加公众号:man yao de chuan 123;或轻点上方蓝字‘慢摇的船’-或点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免费关注)认为,现在我们能够看到几千年前的文字,并能进行识读,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汉文字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根源和血脉,是记录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历史进程的‘活化石’,应精研、珍惜、传承。


找寻汉文字内在逻辑  为分享点赞!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欢迎批评指正!   联系邮箱:13064010791@163.com.     微信:jiang pai gu 1203

原创文字是一个个用手指敲出来,另有查资料、做剪辑。有时也觉得半百的年龄头晕眼花,不过还是认为这是个有意义的事情。微友们觉得不错,动动手指转发到朋友圈与大家分享,就是对摇船翁最好的赞赏!


    关注 慢摇的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