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运动生理学讲义II:失重下的猜想(二)

 

这篇解读文章,我们就会从之前的血液容量而逐渐引导到心血管的整体功能在失重情况下的状况。上一篇我们有提到过,人类很早就开始用病床效应去研究生理的适应和变化,在心血管上,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去逐渐适应。...





这篇解读文章,我们就会从之前的血液容量而逐渐引导到心血管的整体功能在失重情况下的状况。上一篇(点击这里)我们有提到过,人类很早就开始用病床效应去研究生理的适应和变化,在心血管上,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去逐渐适应:

1. 血液流量向头方向倾斜导致上肢血容量开始上升,心血输出量上升,心脏储备压力增加(失重后立即出现);

2. 几乎一至两天时间后, 大脑和生化的联动也会逐渐适应,然后做出相应反射让血容量有所控制;

3. 大于一周后, 血容量降低,心肌功能开始重新建模。

大家看到吧, 这就是神奇的模式。生物的适应和再造这可是高科技产物“机器人”无法做到的(很多人认为电脑的高速发展会在若干年后产生超级机器人,可以和人类想提并论, 但是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电脑中的代码系统本身是死的,这就是为什么生物的“生”是富含哲学意义的!



第一阶段:

好吧,我们来解读这三个阶段,就像上图所示第一个阶段中心血输出量提高(SV),就来源于GPH这个公式不成立(你们还记得之前文章有提到),重心加速没有就导致游体静力压减弱,更多血液会从下往上走或者往下走的速率减小。就像上图一样,胸腔的血容量就可以达到30%,胸肺容量被扩大,从而迫使血液动力性地变化,此变化会形成个扳机点从而诱导大脑和生化性适应及调整。



第二阶段:

当适应和调整产生之后,血浆浓度开始降低, 大家应该知道血浆中含水量在80% 左右,建模过程中水分开始被迫流失,1977年的Krotov 发现水分急剧下降最高达到2.5升 (48天卧床效应),排尿的频率由此提高从而导致脱水现象,脱水现象的明显特征就是纳和镁的逐渐流失。再另一边我们会发现过多排水会冲淡血浆,最明显的特诊是红血球降低(达到15%) 。



第三阶段: 

心肌开始缩小, Saltin 和Krasnykh 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发现每十天就有大约10%的缩小(利用之前的理论猜想下为何心肌缩小了)。  所以说在这个阶段就是心脏的重新建模,由于心输容量减少,那么心输压也会降低这会迫使心室储血放慢,那么很显然左心室逐渐缩小。心室输入量的减少也开始影响了心脏的动力后开始着手放缓心血输出量。



或许会有人质疑,那么心肌变小是否会影响做功。 我觉得这是环境导致的一种适应调整,在失重情况下代谢当量会改变,肌肉收缩本身会处在一个不同的运动模式,血液循环的定论在这个环境下很有可能被动摇。这也是为什么在1996年有人提出来失重形况下,必须要保持运动而且这个强度要在50% 的最大摄氧量来避免容量和心肌缩小(哪怕此人还是在床上)。

下一篇,我们将进入骨骼和肌肉篇(运动的重要性和实战性也将正式开始)。

原创文章 请您赐稿
微信平台将通过作者投稿,或从论坛选取原创帖子的方式推送原创贴。原创微信文章将:标记为原创贴,并开启打赏功能。所有的打赏费用均通过微信支付到作者的账户。

推荐或投稿方式:

微信:yundongkexue

邮箱:vo2max@qq.com

论坛:发帖时标记原创


    关注 运动科学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