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香约 香盈月之宿妆

 

一钩藤上月 x0a当归也...





一过小雪,气温骤降,听说今年的冬天会特别冷,连续的冬雨过后,晴了。

这个时候血虚体质者可选龙眼肉进补,气虚之人可选用人参进补。

《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

《本草纲目》所述相同,其中所载各附方,如《圣济总方》、《普济方》、《永类方》等,在应对虚症时,人参或与生姜配方,或与当归配方,或与大枣配方。

小雪,面对着铅华、轻粉的化学式,面对着滋补、美容圣品人参却是味甘微寒,感到一连串的困惑。

——题记

美丽相约  香盈月


“揸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

上期篇末尾关于胡粉的制作工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如果妇女经常用它来粉饰脸颊,涂多了就会使脸色变青。

清代赵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认为该品有毒。

胡粉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铅,为原生质毒, 长期外用,能被皮肤吸收积蓄体内,导致腹痛、贫血等慢性中毒。

化学品、毒、药、日用品。

伟人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梦里粉香浮枕簟,觉来烟月满琴书。

——宋 范成大《浣溪沙》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唐 温庭筠《菩萨蛮》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

——宋 晏殊 《诉衷情》

宿妆,一个远逝的名词,不仅仅为了取悦别人的存在,白天淡妆慵懒,晚上却厚粉傅身、香气四溢,所谓何故?

中学课本里《韩非子·喻老》中的

《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故事里有: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唐代王冰注:“腠,为津液渗泄之所;理,谓文理逢会之中。”
《素问·疟论》说:“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 腠理是体内真气外散之处,也是外邪入侵之处。

《灵枢·百病始生》说:“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


所谓虚邪就是无形的邪气。

夜里熟睡之时,全身放松,毛孔张开,外邪最容易入侵。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

汤,用热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

熨,用药热敷。


公元七世纪左右,阿拉伯帝国征服了希腊和罗马等部分西方地域,所创立伊斯兰医学,也叫香药疗法。

这时的“香药疗法” 是指古西域(阿拉伯人、波斯人等)用以治病疗伤、养生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类药用植物,如,安息香、丁香、沉香、西香、檀香、回葱、茅香等,常用花、果等入药。


香药贸易兴于盛唐五代时期,到宋代海外香药香料进入中国的已达37种之多。

宋代在社会上广用香料、香药薰衣、焚香,礼尚往来亦常以香药作为馈赠佳品,用香药配制的药茶甚至一度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时尚,皇权贵族之间也视药茶为馈赠佳品。

直至晚清,《宫女谈往录》中有“我们白天脸上只是轻轻地敷一层粉,为了保养皮肤,但是我们晚上临睡前,要大量的擦粉,不仅仅是脸……”
宿妆所傅是一种混合了香药的粉,在夜间熟睡之时,抵御外邪。
王建的《宫词》里还有: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

……

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沈山麝每回新。

内中不许相传出,已被医家写与人。”

唐的宫女。

宋的文人。


唐的宫女的宿妆残粉,似乎香气飘至宋的文人笔下的枕边,散于清晖明月夜。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其中有:

“香粉方∶白附子、茯苓、白术、白芷、白蔹、白檀(各一两) ,沉香、青木香、鸡舌香、零陵香、丁香、藿香(各二两),麝香(一分),粉英(六升)。
上一十四味,各细捣筛绢下,以取色青黑者,乃粗捣纱下,贮粉囊中,置大合子内,以粉覆之,密闭七日后取之,粉香至盛而色白,如本欲为香粉者,不问香之白黑悉以和粉,粉虽香而色至黑,必须分别用之,不可悉和之,粉囊以熟帛双作之。”
这是极其讲究的一个香方,健康环保无重金属,只用米粉做的粉英,应该是供上层女性使用的。


将青黑色的香料放进丝质的粉囊再置入大盒子内,再将白色的粉末倒入,让香气慢慢渗入混合了白色香料的粉英。

沉香粉末的香气原本是需要加温才会散发出来,可是混合了其他易挥发的香料时,醇和的混合香气便被带动出来。

密闭七天后取出,盛唐之香,就这样沁于粉,散于簟。

粉色至白,粉香至盛。


不可不问香之白黑悉以和粉,为女性合香,古人细微至极。

中秋之夜,南宋词人辛弃疾用24味中药名写了一封家书,寄托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硫磺。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

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

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妻子回书中有:

“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

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香药、宿妆。

一钩藤上月,当归也。



人参

人葠、血参 、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时珍曰]人葠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葠 、神草。

【集解】

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今皆属于朝鲜矣。其参犹来中国互市。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

根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经》)。

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别录》)。

附方

胃寒气满,不能传化,易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二钱,水七合,煎二合,鸡子清一枚打转,空心服之。(《圣济总方》)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生姜半斤取汁,白蜜十两,人参末四两,银锅煎成膏,每米饮调服一匙。(《普济方》)

产后诸虚,发热自汗。人参、当归,等分为末,用猪腰子一个,去膜切小片,以水三升,糯米半合、葱白二茎,煮米熟,取汁一盏入药,煎至八分,食前温服。(《永类方》)

喘咳嗽血,咳嗽上气,喘急,嗽血吐血,脉无力者。人参末每服三钱,鸡子清调之,五更初服便睡,去枕仰卧,只一服愈。年深者,再服。咯血者,服尽一两甚好。(沈存中《灵苑方》)


    关注 凯如馨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