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为何说谎?

 

孩子第一次对父母撒谎时,就是他们首次独立的时刻……...





孩子第一次对父母撒谎时,就是他们首次独立的时刻……

Q
美妈呼叫中……

蘑宁妈,你好!想向你请教个问题。我家闺女两周八,最近发现她爱乱说话,比如吃饭前问她洗手了吗,她着急着吃东西就会说洗了,其实没洗。比如说她想看动画片,我问她看过了吗今天,她会说没有,我说如果你今天看过了我还是会给你看的,但是如果你撒谎,我就没办法让你看咯,她就会说看过了,请问这样的问题算撒谎吗?算严重吗?需要处理呢?期待你的赐教!感谢!
你知道吗?孩子不到三岁就会说谎,小蘑宁不到20个月,只会说简单的语句时候就开始说谎了。四岁时每两个小时就会说一次谎;四岁时每两个小时就会说一次谎;到六岁时就更厉害了,每九十分钟就会说一次,而且越聪明的孩子越容易说谎……

那孩子说谎就不管了吗?万一将来长大变成大话精怎么办?
关键词:孩子为何撒谎?
心理学家麦克路易斯等人,在1989年做过一个"抵制诱惑“情境实验:让一个3岁儿童进入一个房间,他的一套小火车玩具,孩子背对着小火车,当实验者离开房间时把小火车开支,并告诉孩子不能偷看。通过单相玻璃观察儿童行为,现,33个3岁儿童中70%说了谎,即偷看了说没看,说谎的孩子通常是这个年龄段中最聪明的那些。



在抵制诱惑时孩子其实挺煎熬的,瞧这小表情,又想看又不敢看的



“抵制诱惑”情境实验

孩子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心智状态所驱动的——他的意图、欲望、知觉、情绪等。一个婴儿还没有这种心智能力,但当大,积累了经验,有了语言能力,说谎,便成了他们对需求和忧虑的表达。

无意识的说谎


在孩子两岁左右就会出现说谎现象,这个时候的孩子因为大脑认知发育的叛乱经,会有:

常常分不清现实和想象:比如有一次小蘑宁起床跟外婆打电话,我妈问她吃了没有,她说她吃了,吃了鸡翅,还有蛋,我妈问她谁做的,她说妈咪做的,我在旁边插播了一句"还在床上呢,刚起床,水都没喝一口呢!”

这是孩子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结果

没有准确的时间观念:小蘑宁会说她昨天去哪里玩了,可好玩了!而事实上,那是几天前或是一周前甚至更久之前的事了,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无法区别上个星期,上个月,前几天这样的时间范围,会把大部分过去的时间发生的事都当成昨天或是今天发生的事!

法国儿童精神医生莫里斯伯杰(MauriceBerger)认为,只有在一个前提下,我们才能说孩子在说谎,那就是孩子已经能够区分现实和愿望之间的差异,并能意识到自己告诉别人的不是真的,如果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说的不是真的,严格意义上来讲高新区不是谎言!

有意识的说谎
对于3-7岁的孩子,开始会有意识的说谎,而撒谎这个行为背后都会有一些动机。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最常见也是最原始的动机就是——趋利避害!

为了趋利而说谎

比如,小明和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其中一个小朋友展示了自己带来的新玩具,大家都很羡慕,然后,小明说,他也有,而且比这个还大呢,有好几个呢!而实际上,你已经猜到了,他要根本没有,这是孩子想象自己有那些玩具,并且把自己的想象声绘色的描绘给小伙伴听,这样的想象,是为了帮助他获得小伙伴们的羡慕

比如说,小蘑宁明明看过了电视,但是问她的时候,却说没有看过,因为孩子希望能够再看一次电视 。这些都是孩子趋利的一种表现,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带来一些好处。

为了避害而说谎

孩子弄坏东西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否认是自己做的,因为孩子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被惩罚,担心爸爸妈妈会不高兴,所以,他们会用说谎的方式,试图样的“害处”

前面说的小火车抵制诱惑情景实验,不承认自己做过,都是为了在破坏规则行为的惩罚
说谎就是品德不好吗?
瑞士儿童家皮亚杰是研究儿童说谎认知的物,他发现,儿童的首先判断的标准,从早期的以“行为结果”为评价标准,向以“行为的动机”为评价展,儿童的首先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概括出儿童道德认识发展有四个阶段:


0-4岁:无律阶段

这个阶段又为前道德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认知的局限性,还不理解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在游戏时,父母的要求对他们也是没有约束力的,他们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道德(规则)的意识。4-8岁:他律阶段

这个阶段又为权威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 展锋得尊重权威和年长者的命令,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以父母的要求 ,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但还不会根据行为原因去判断好坏,他们只是从行为的后果去判断行为的好坏,而不考虑行为的原因,比如,他们会认为只要把杯子打破了就是坏的行为,不管这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8-10岁:自律阶段

这个阶段又为可逆性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再是盲目遵守权威给自己制定的规则,而是懂得自主地用自己的道德认识去判断,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有自己内在的判断标准,而且会根据行为的原因去判断行为的好坏。比如,当看到救护车闯练红灯时,他们能够理解 那不是一个错误行为,而是为了救人而做的事情。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已经开始摆脱外界的约束。并具有自律首先水平的初步萌牙!

10-12岁以后:公正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的首先观念开始倾于公正。比如,同样是偷窥的行为,对于为了救自己亲人而不得已去偷了别人的财物,儿童会倾向于让法官从宽处理,而不是和普通的偷窥行为同样的对待。

所以,从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中可以发现:

0-4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本身没有道德的概念,所以于一个2岁左右的宝宝来说,虽然行为上是说谎,但并不品德就是不好的。而对于4-8刚的孩子,他们处于“他律道德“的阶段,在行为上,更多是依靠父母以及其他 成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说谎同样的也不是孩子的品德问题。那么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呢?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具体 的情境去先把是否要说谎,就像成人经常会说自己的谎言是”善意的谎言“——因此,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说谎是涉及品德问题,就需要根据具体的判断 了。

引导孩子寻找方法

对于孩子的需求不要简单粗暴的拒绝。而是帮他们发现更多的替代方案,比如,在孩子继续想看电视或想要重复做某些事情时时候,可以问问他们:

你还要看电视对吗?

看电视的时候很开心对不对?

还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你开心呢?
如果离子没有想出替代方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方案,比如告诉 他们:

上次你打鸡蛋打得特别好,来帮妈咪一起做松饼好吗?

孩子时候 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满足的方式比较单一化,父母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想出不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 
我们小时候谁没说过谎,想象一下当时大人斥责时是什么心情,我们只会编造更完美的谎言以逃避惩罚,孩子在犯错时大人的过度反应是造成这种行为愈演愈烈的催化刘,不妨给孩子更多的宽容,理解他们的小心思,比如孩子不行手的时候可以跟他们说:
“妈咪发现一个秘密了,你想马上吃到好吃的东西,所以连手都不想洗了是不是?”

“妈咪能够理解你的心情,就像有时候妈妈很累,累到不想洗澡一样。所以,你不想洗手妈咪也不会怪你啊,你不想洗手的时候可以直接跟妈咪说!”

“既然想快一点吃到东西又不想洗手,那么妈咪给你想办法,带一次性手套吃吧!”

看到孩子的小花招,别马上如临大敌一样的,而是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宽容对待,在孩子面表现诚实的时候给予鼓励,如此,孩子将不会因为害怕被责罚而先把说谎。

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了解逻辑后果,就是,能奏效,诚实 更容易解决问题。当孩子不担心父母的爱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减少时,也就没必要说谎了。
父母要以身作则
不言而喻,孩子模仿的能力与生俱来,论起说谎,大人绝对是老道的行家,自己都 办不到的事,如何要求孩子?

不同年龄的的不同的谎言,会传递出截然不同的信息,弗洛伊德说:孩子第一次对父母撒谎时,就是他们首次独立的时刻。就像出牙、如厕、独睡一样,都是成长的体现。需要我们平和、智慧的面对!
妈妈们,加油,有时候问题请及时私信给蘑宁妈咪,育儿路上,蘑宁妈咪与你同在!

联系我们:

微信:morningmua

微博:Morning妈咪的发现

邮箱:122098563@qq.com
美妈,长按关注公众号


不定期分享蘑宁妈咪的怀孕育儿经


    关注 Morning的小草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