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故事汇】(二十)我们的中学时代

 

感谢您关注活力清水河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活力清水河”关注我们。...



感谢您关注活力清水河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活力清水河”关注我们。





文/高仝才

1975年,我由大湾小学升入杨家窑五•七中学读初一。那时候叫六年级。所谓的“五•七中学”是什么性质的学校?我们也不是十分的理解,只知道是走“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的。

一个学期上多少天课记不清楚了,反正是参加校内校外的生产劳动是特别多。平时上课好好的,一个通知下来,班主任老师便带领全班同学不一定去到哪个生产队去帮忙的。这可便宜了班里的残疾同学高继英了,班里停课支援生产队忙农活,他只得拉着一条拐腿一步一颠地往家走。同学们从学校课堂转战到生产队的秋收现场,拔荞麦、拔胡麻、割莜麦、起山药……如果受助的生产队是远离学校的山村,需在村里住宿吃派饭。偶尔也有的生产队会杀上一只羊,犒劳一下付出辛苦的师生们的。一顿羊肉焖山药蘸素糕还可以打打瘦虫的。离开受助生产队时,生产队长的几句表扬鼓励的话语倒使同学们心里暖暖的,似乎忘记了一身的疲劳。若是帮助邻近学校的生产队劳动,别说羊肉焖山药了,连一句表扬的话也听不到的。帮助生产队收秋成了每年秋天的必修课。此外,我们还参加过石峡口干渠工程的劳动,杨家窑大队的改河造田工程劳动,大湾大队的修河工劳动……我们这些学生娃娃除了岁数小身个小以外,和民工没有两样。每年放假时的学生鉴定书上总会给每个同学写上“劳动积极、较积极、或不积极”的评语。

学校里有校田好几块,那是我们的“实验基地”。从春种到秋收,实验基地里时常出现同学们的身影。记得我们那时有一本教科书叫《农业基础知识》,刚开始上几天,坚持不到三个星期就不上了,全在校田里实验了。





学校教室冬季取暖生炉子需要燃火柴,自然也是高年级学生的任务。每个学生几铺子耙搂柴必交。这可是苦了我们这些住校生了,因为学校没有搂柴工具,我们得星期天回村里搂好柴,星期一早上十多里山路背柴到学校去。



春季种校田之前的几个厕所清理工作也一定是高年级学生的任务。一双高筒雨靴,一把铁锹,一个纱布口罩发给你,跳在臭轰轰的粪坑里往出铲粪。如果哪个同学出现恶心干呕的反应,老师和同学们会骂你是“资产阶级臭毛病”。

学校除学农外,还学工。1977年学校创办了一个校办小工厂。就是一个小小的铸铁翻砂车间。校园里堆放着炼铁用的焦炭,一堆从石峡口部队拉回来的废铁,一个简易的直筒炼铁炉,一个大大的鼓风机等设备。铸件的模型好多是学校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而成的。

学校除学农外,还学工。1977年学校创办了一个校办小工厂。就是一个小小的铸铁翻砂车间。校园里堆放着炼铁用的焦炭,一堆从石峡口部队拉回来的废铁,一个简易的直筒炼铁炉,一个大大的鼓风机等设备。铸件的模型好多是学校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而成的。

翻砂做模需要纯细砂,记得学校动员全校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徒步到十六七里外的五良太公社水泉沟村的沙漠里背砂子。到达后,水泉沟生产队长阻拦不让背砂子,原因是村里和清水河县水泥厂有交易,砂子只供水泥厂的。学生娃们强烈要求背砂子,有的同学几次和那位生产队长顶嘴理论都被老师们制止。聪明的校长去水泉沟村部给五良太公社的领导打电话,要求背点砂子。领导以支援杨家窑五•七中学校办工厂建设为由批准了校长的请求。同学们异常兴奋,装了砂子在回返的山路上慢慢前行。看上去金黄透亮的细砂越背越沉重,同学们个个都越走越慢。有的同学就有了半途中倒掉部分砂子的念头。各班的班主任老师用激励的语言鼓舞大家。实在走不动了,就集体休息一会儿再走。总算回到了学校,食堂的大师傅老汉给每个参加背砂子的师生称砂子重量。记得我们的班主任侯老师那时正值年轻气盛,背回的一袋砂子足足152斤。同学们都傻眼了:“侯老师,您怎么背那么多啊!您可是有较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的啊!”侯老师只是笑笑说:“没事的,不累!”能不累吗?往返三十多里崎岖山路,150多斤重的砂子。累不累只有侯老师湿透了的条绒褂子知道了。



校园里的大鼓风机不定期的就会呜呜地嚎叫起来。吵得整个校园都不得安宁。上课的学生听不见老师讲什么,老师只得给同学们布置点作业做。有的同学也时不时地看看窗户外面红火热闹的翻砂场面。

校办小工厂可以铸造取暖火炉,炉圈炉盘和笨重的暖气片,还给清水河县胶化厂铸造过一个150多斤重的工件呢!学校学工学农的收益如何我们也不过问,我们只知道1978届两个毕业班的78名同学在参加1978年高考中,全部在录取分数线下。只有一名同学补习一年后,于第二年考上了中专,其他参与补习的同学都名落孙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日一条安全常识

火灾中致人死亡的罪魁祸首不是火,而是浓烟。一旦起火会造成大量有毒浓烟,不仅妨碍了视觉,更直接威胁人的生命。

实验表明,一条普通的毛巾折叠16层,烟雾消除率可达90%以上,一条普通毛巾如果被折叠8层,烟雾的消除率也达到60%,在穿越烟雾区时,以毛巾、口罩、床单、甚至衣服都可以替代作为临时的“空气呼吸器”,捂住口鼻,采用低姿行走或匍匐爬行的方法,以减少烟气对人体的伤害。


    关注 活力清水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