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一位驻华大使和一段工作时光

 

一些媒体过于强调“美国人”而弱化“华裔”,甚是可惜。...

2012年6月,我有幸与骆家辉和他的夫人Mona Lee交流并合影。

对于华裔美国外交官,很多人说,是美国利益第一。此种说法我持保留态度,因为我认为,一些媒体过于强调“美国人”而弱化“华裔”,甚是可惜。

与我接触过的多数华裔美国人相似,他们都保留着那种当代中国已经失去了的“传统中国思维元素”。——换句话说,就是那种现在只能去海外或港台才能体会到的那种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意识。

与他们的简短交流中,印证了我的想法。这类华裔美国人,是优秀的美国人,更是优秀的华人后代。事情是这样的,那一年,我入职英国使馆。那么你要说了,英国使馆?骆家辉不是美国大使么?且听我道来~入职英国使馆

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英国驻华使馆招聘短期的签证助理正式员工。于是,我报了名,并通过了面试。
会议室


可以说,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培训法律和道德意识

与我经历的几乎所有单位不同,这种外国机构,入职第一件事,就是让你有法律意识。

他们告诉你,你需要保密,不仅因为工种需要,更是因为法律规定。
入职后不久,还要上网络课程,让你进一步增强包括信息数据安全完善、尊重人种多样化等职场意识。

这样是要让你感觉到,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第一步并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要遵纪守法,要尊重他人,不得有种族歧视和残疾歧视。

每天都很励志

我们做的事都是一些杂事,多数是将申请签证的人的档案进行分门别类。
要将不同类型的签证,不同类型的过签和拒签档案分开。完全是人力。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些夏令营签证。到了六七八月,大量游学的孩子申请夏令营签证。之前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类特别的签证种类,而且也没有关注过这个产业居然那么火爆。

印象比较深的个案是,在我手上签过的某个人,已经上了年纪,还申请到了牛津剑桥这样的英国顶级名校。

那时候,每天看这些签证材料,很有种励志的感觉。对于一个个英国梦,我们就是那个“一臂之力”。

隐形福利

这样的单位是有很多福利的。当我指福利的时候,我指的是免费的高档食品,以及免费的阅读诸如《金融时报》这样的收费网站的权限。

有一些是单位没有培训到的,但我自己发现的福利,我就去申请。这一类是隐形福利。有些福利直到现在我都还可以使用(比如有时我们查资料需要一些特定的数据库)。

我们偶尔会有派对。本文开头的那个我见到骆家辉夫妇的,就是在庆祝女王的一个什么活动上恰巧碰到的。英国使馆的活动,美国使馆、法国使馆都会捧场。

这类派对上也有很多吃的。Fish and chips,英国人的国宴也就这个了,哈哈。


    关注 大熊观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