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具代表的民艺馆,只有口水,没有之一!

 

黑、白、灰,x0a似乎就能很好的勾勒烟雨朦胧。x0a江南传统生活的方式,以茶米为食,以麻丝为衣,以竹陶为用,以林泉为居。x0a所以不难猜,这瓦片覆盖的博物馆,就和走进任何一处江南的水乡一样,里面一定有竹子、木料的气息。...









·
·

·

xiang shan & min yi guan
.........................................................


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山间,掩映着一座外形层层叠叠宛如茶田的建筑,这就是由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中国美院民艺馆。“让建筑消失”是隈研吾秉持的设计理念,这座建筑几乎满足了他所有的构想,因此这座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➊ ➋图片来源于网络

➌ 图片来源于「胡杨叶 摄」

民艺是什么?是一砖一瓦种出来的大地

作为建筑师,隈研吾喜欢用本地元素作为空间语言,正如长城脚下的公社中竹屋的运用是对长城的理解。在民艺博物馆中,他用“瓦”来理解中国语境的民艺──“在日本,厚重的瓦片都是被用来抵御台风的,很无趣;在中国,瓦片轻薄,也更加接近泥土原来的颜色,所以瓦片是民艺馆的主角”。所以,和日本民艺馆清寂的风格不同,在这里,成千上万的瓦片被悬挂漂浮在墙面上,与阳光交织,光影看起来像雨后的竹林,斑驳摇曳,仿佛能闻见泥土的味道。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➋ 图片来源于「胡杨叶 摄」民艺是什么?是百鸟归巢的田园诗

“家”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概念,我们心目中的家要“青山傍水白鹭飞”。所以,博物馆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取代了冰冷的水泥墙,窗外的青山是室内的盆景,而窗户上错落有致的白鹭,是归家似箭的象征。




➊ ➋ 图片来源于网络「张虔希 摄」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建在了中国美院的半山腰上,那里曾经是一片茶园。若不穿过上山的小径,你几乎看不到这座建筑,它隐藏在了树林,隐藏在了层层叠叠的斜坡后面,仿若一个小村庄。





这是隈研吾一贯坚持的“隐藏建筑”,或者说“负建筑”的理论,让建筑与环境揉和,仿佛土生土长——

他用“瓦”,来理解中国语境的民艺。



“在日本,厚重的瓦片都是被用来抵御台风的,很无趣;在中国,瓦片轻薄,也更加接近泥土原来的颜色,理所当然,它是民艺馆的主角”。

于是占地约4936平方米的民艺馆外墙,全部由数万块用铁丝相连的瓦片构成。



民艺馆外墙由数万块用铁丝相连的瓦片构成,美院方也曾考虑像校区的其他建筑一样,用旧瓦片来完成。后来发现建筑体量太大,旧瓦放上去不美观、厚度也不均匀很难用铁丝固定,因而为民艺馆特别烧制了瓦片。




江南,是最适合水墨画的。

屋子不能太高,随便打开窗户,就能看见远处的水田;倾斜的屋顶用瓦片搭盖而成,黄梅天的时候,雨滴打在上面,叮叮咚咚。



博物馆用斜坡取代了楼梯,人走在迂回的道路上,仿佛正沿着村子里高低错落的小道,从这家跑到那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种田园诗似的设计“会给人一种像是在家里的感觉。”隈研吾说道。





➊ 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艺是什么?是微光之中向上的民意

光线是所有建筑设计最重要的考虑,如果说建筑是音乐,那么光线就是能掌控悲喜的节奏。隈研吾想要一种温暖的、可以感受到触碰的光来构成建筑,因为在柳宗悦的概念中,民艺是日用之道,是蕴藏在民间的美的力量,它如同星辰微光,不曾耀眼却是生命力的所在。这样的理解,在中国民艺博物馆中得到了体现──“光线并非从头顶照射,而是从侧面照射。”随着行走的路径,光线引导着人们不断走进博物馆的深处,如同探寻着迷失却真实存在的中国创造力。



➊ ➋ ➌图片来源于「胡杨叶 摄」这是大师试验场?还是先行者对中国民艺最大的善意?

在民艺博物馆落地建成的那天,民众对建筑最大的质疑,在于为何中国的民艺馆要请外国人来设计?中国美院美术馆馆长杭间说:“日本民艺非常发达。而只有将全世界最好的文化集于中国,我们或许才能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而当一个日本设计师为中国设计民艺馆时,不过是想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来过民艺馆的中国人能发觉,中国民艺之美。”

而坦白说,这个建筑是一个非中国文化体系的外国人在竭尽全力呈现的,对于中国民艺的理解。而民艺的生命线恰恰掌握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这些也许还在为生活奔忙,顾不上活得美好的普通人手里。但如柳宗悦所说:“一个人生活在粗制滥造的环境里,他的内心也会粗糙。“







一个开明的国度对于文化至少要有两种态度,一是包容二是自省。我们也许有幸成为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试验场,有幸在此看见世界看我们的眼光。但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我们心中的自己吗?也许,从一开始就在争议中前行的中国民艺博物馆,也想要我们寻找到其中的答案。






以茶米为食、麻丝为衣、竹陶为用、林泉为居是江南传统生活的方式。围绕着这种衣食用居,维系着一个独具风采的器用世界,浸染着本土日常生活的技艺精神。这种独具风采、日常活用的器用世界与技艺精神,人们称之为「民艺」。


“格物之知”展区
新设“手工艺术学院”培养民艺人才

“看到今天中国家庭起居的所谓舒适的‘无椅’布置,看到今天的孩子们将身体绻曲在‘互联网+沙发’的绵软之中,看到中国传统座椅退守在茶室雅集一类的仿造空间独自沉寂之时,这让我有所惊醒。”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说。

中国江南传统生活的方式是以茶米为食、以麻丝为衣、以竹陶为用、以林泉为居。围绕着这种衣食用居,维系着一个风采独具的器用世界,氤氲着本土日常生活的技艺精神。这种独具风采、日常活用的器用世界与技艺精神,我们称之为“民艺”。

许江表示,现代社会面对本土的生活世界不持有尊崇和承续的文化职责,而一味看重功能化的器用标准。由此人们失去的将不仅是中国木艺,还有陶艺、茶艺,以及诸多维系着国人生命基因的礼俗和民艺,甚至赖以生存的家园与乡土,这正从根本上毒害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的内涵。

或许这正是让许江下定决心,在中国美院建这个国内最大体量的民艺博物馆的源头。
民艺之父柳宗悦有言,‘一个人如果生活在粗制滥造的物品环境里,那他的内心也会是粗制滥造的;生活在不美的生活空间里,他的心灵也肯定会受到不美的影响。’民艺能对生活有醒示作用,它让我们不忘生活美的本质,这是建造民艺馆的最重要原因。”




| 拙觉 |
【 有拙,乃慢;能慢,方静;若静,便思;善思,终得 】
【 茶道 】
【 香道 】
【 文玩 】
【 木器 】
【 空间 】
【 摄影 】
【 文化 】
打造中国慢生活文化第一微刊


热爱生活美学的世界里
多个你
我们很幸运
图文转自公众号:    物道 / 日本设计小站 /   月印池文化
图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拙觉整理编辑
僅限交流、学习,不做商用
转载请说明出处
| 拙觉 |


助力拉动20位微信好友
帮你转发本文至其微信朋友圈
共集齐20个转发
便可免费获得价值 ¥ 199
·······   加里曼丹沉香线香1桶   ·······
······  联 系 兑 奖  ······
微信公众号(留言)
活动获奖者邮费自理(申通)
活动奖品由拙觉联合龙木度责任发起
▼关联 - 点击左下角 | 一生惹一器,一器降一人 |


    关注 拙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