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遵义人的老窝真相!爹住的木屋,儿住的楼,爷爷奶奶住的土墙头!

 

老房子,一个几十平米的落脚之地,一个家庭的回忆,一个时代的印记,撩起一代人感伤的情怀,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太多...





老房子,一个几十平米的落脚之地,一个家庭的回忆,一个时代的印记,撩起一代人感伤的情怀,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太多的爱恨情愁。在遵义一些人,住了一辈子老房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陆陆续续地搬离了老房子,那些老房子,无奈无声地消失淹没,但记忆的思绪一直没有平息。

木房子


木房子的建造可以就地取材,一般山里树木都多,这种老房子都是先搭成主架结构,至于墙壁和顶棚就是五花八门了。



富有的呢,是木墙壁,木地板,瓦顶;至于贫穷一点的,这些就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有些是简陋的竹编墙壁,两边涂上泥巴,房顶呢,可能就是稻草了,能遮风挡雨就行。



房子一般是三间,中间是正堂,两边为偏室,偏室一般隔开,
所谓的厨房,是凑着瓦房和草房搭的一个棚子,简陋的不能再简陋了。




如果房庭比较高,上面一般成为杂物间了。



老房子的密闭性一般不是很严实,四处通风,窗子不大,但足以透光。



现在留在记忆里的还留存着木屋的质感,具体却又模糊。



老木房子历经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常言道:“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家的狗窝窝,更是能激起人的老房子情节。



背井离乡,走南闯北时,没有比老房子更为亲切温暖的了。

土墙房


打土墙盖房子,土墙房子冬暖夏凉。



房不大,放一张六尺长四尺五寸宽的床,空间就所剩无几了。



一般三间大屋,一间灶房;一间供祖宗神灵的地方,堂屋。



家里条件好的摆上一张桌子,就是现在城里人所说的化妆台兼写字台
老家的老房子,有的也有几十年了,在山脚下耸立着,在朝阳与晚昏里叙说着岁月的轮回。
砖瓦房




那时,没有天然气,没有电滋炉,一日三餐就靠土砖砌制的灶台。



瓦房的房顶上有一块一尺长半尺宽的亮瓦,可以让光线透进来,显得亮堂些。



老家的老房子不上锁,白天下地干活,也开着门出去。只有出远门了,才将门锁上,而钥匙就放在窗台或者门口的一块石头下面压着的。



住过瓦房老房子的人都有难忘的一种经历——“屋漏偏逢连夜雨”。住瓦房最怕“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夏天暴雨冲刷着大地,滴答声打在脆弱的瓦片上,要是瓦砾之间有了缝隙,或瓦片开裂,一家人就得四处搬救兵了。水桶、洗脸盘、淘菜盆、黄饭盒、黑瓦罐,一切能用来装水的容器全部上阵,有时甚至得摆到床上,因为床头床尾也漏起了雨。



那时大人管教孩子,有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俗语。瓦片里满是童年的记忆。



生于80年代以前的人,记忆可能更为深刻。那些凹凸有致的瓦片,承载了多么厚重的情感......



我们在瓦房下嬉笑怒骂地长大,也看着老房子在历史的蜕变中渐次消失。



在我们的情感世界里,对于老家的深深留恋,都凝结在了盛放着青春灵魂的那些老房子里。
这些老房子
你都见过哪种?
住过的都暴露了年纪!!
编辑:弯弯
整理:遵义生活通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接地气、重服务,遵义第一微信平台

关心你的,正是遵义生活通




| 贵 | 州 | 微 | 联| 盟 |
(合作微信:q897770)


    关注 遵义生活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