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 小柳树和小枣树

 

亲爱的宝贝们,现在是宾果鱼讲故事时间。要认真听哦。今天讲的是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





亲爱的宝贝们,现在是宾果鱼讲故事时间。要认真听哦。今天讲的是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

还可以和孩子进行下面的交流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凡事不要斤斤计较,培养一种谦逊的品德。

关于“枣”的来历,有一个传说!



一日,黄帝带着大臣们去野外狩猎,走至一个山谷时,饥渴难耐。这时,忽见半山腰有几棵大树,树上果实累累。大家忙奔去抢食,未料此果酸中带甜,分外解渴,惹得大家赞叹不已,但都不知何物,便请黄帝赐名。黄帝说:“此果解了我们的饥劳之苦,找来不易,就叫它‘找’吧!”后来,仓颉造字时,根据该树有刺的特点,用刺的偏旁叠起来,创造出了“枣”这个字。

这些与“柳”有关的风俗,你知道吗?

柳是报春的使者,杜甫有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它告知杨柳是春天气息的预报员,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


插    柳


我国古代寒食节,清明节,那天家家门前有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扫墓时把柳条插坟头上以示纪念,这种习俗也就是由此而来的。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折    柳
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折柳”一词最早见于六朝无名氏所撰的《三辅黄图》一书。此后“折柳”在诗文中为送别的同意语。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射    柳
据有关资料记载,这是古人在清明前后开展的一项娱乐活动,即在距离柳树一百步远的地方,用弓箭射击悬挂的柳叶。这一活动起始于战国,流行于汉朝,至唐时,被官方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

以后,不知何人又出新招,把原来射柳叶改成射葫芦:在葫芦里装一只鹁鸽,挂于百步之外的柳树上,射中葫芦,惊飞鹁鸽,以命中率高低决定胜负。虽是射葫芦,仍旧叫“射柳”。



赏    柳
清明是踏青的大好时机。《武林旧事》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妆饰,金翠琛玉,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踏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看柳,这点,从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可以看出来,如,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关注 宾果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