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学堂第446期讲座预告|冯时:重拾中国文化(内有彩蛋)

 

羊城学堂十岁啦在这么特别的时刻,又怎么少得了惊喜!十周年特别回馈:学堂君将邀请学术界有分量的教授学者,在12...



羊城学堂十岁啦


在这么特别的时刻,又怎么少得了惊喜!
十周年特别回馈:
学堂君将邀请学术界有分量的教授学者,
在12月举办十周年系列讲座。
先来看看第一位出场的学霸男神
将带来什么精彩讲座!
(请注意:12月10日讲座因故暂停一期,敬请相互告知)


羊城学堂第446期:


重拾中国文化
主讲嘉宾:冯时
(天文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


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担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暨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职。

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学与天文考古学,旁治商周考古学、天文年代学、先秦史、古代思想史、历史文献学及科技史。
近期电视荧屏大受瞩目的
就属由畅销书《鬼吹灯》改编的电视剧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里面有万千迷妹的男神:
靳东老师!
古墓的悠久和神秘
仿佛藏着万千无声语言,
给人带来无尽想象。
讲座嘉宾冯时教授
也是这样一位探索古墓谜团的男神
他不是胡八一,
他是一位真正的考古学家,
他探索的是古墓中的“天人感应”。
冯时教授曾说,
“天文学知识是中国最古老的知识体系,
它对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着直接影响,
因而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源。
人文从何而来?
一言以蔽之,
人文来源于天文。”
1990年,刚满31岁的冯时教授就发表了轰动考古界的《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论文,文中揭示墓主脚下的二根人胫骨和蚌塑三角形就是北斗星。
☟☟☟
嗯,没错,就是把墓主脚下的这个摆设认定为北斗星
理由是,因为自然界中北斗星的斗杓(斗柄)是指向东宫苍龙七宿中的龙角(即角宿。东宫七宿为角、 亢、 氐、 房、 心、 尾、箕),把这七宿所在位置连线后,冯时发现,正是甲骨文、金文的“龙”字,这就是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是龙的传人的原因所在,原来“龙”字本身就是一幅星象图。

墓中摆设与十万年前北斗星形状相符
庞朴先生说:“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它为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的争论画上了肯定的句号。


但这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
这么有才的人还这么努力!!!
冯时教授出版学术著作十一部,发表论文一百九十余篇,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在天文考古学研究方面,所撰《中国天文考古学》学术专著开创性地建立了中国天文考古学体系,具有学科奠基性意义,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打破汉字一统的传统思考,在成功解读早期夷文字与夏文字的基础上,首倡中国文字起源夷夏两源论。

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天文考古学》、《天文学史话》、《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天文历法》等。
书名:《中国天文考古学》
索书号:P1/52/[2]
书名:《天文学史话》
索书号:P1/159
书名:《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
索书号:P1/170
冯时教授的部分论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国民其实只是在用汉字学习西方文化,而对自己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已近乎彻底地遗忘了。所以,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首先从重新捡拾自己的文化开始,正读文字,正读文明,使人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所了解,这样才可能重建传统文脉,重建文化与民族自信。

讲座将以实例说明中国文化、礼仪、思想、哲学所具有的独特义蕴,弘扬传统宇宙观的优秀价值。

12月17日,期待冯时教授从多方面来阐释人文精神,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

时间:2016年12月17日(周六)10:00-12:00

地点:广州图书馆负一层2号报告厅

Tips:讲座免费,无需报名,请提前10分钟入场,座位先到先得,坐满即止!
学堂君想说,
这样有颜值,
有才华,
还这么努力的嘉宾作客羊城学堂,
你怎么能不来!
号外!号外!


羊城学堂十周年系列活动持续进行中!

◇ 展览:12月22日起,负一层小展厅,“我们的十年”——羊城学堂十周年展;

◇ 讲座:12月24日,负一层1号报告厅,三位嘉宾,三场别开生面的TED演讲,敬请期待!

(讲座预告将于近期在广图官网“活动预告”栏目和羊城学堂微信公众号gzlibycxt 同步推送,敬请关注,登录报名参与)
获取更多讲座信息,请扫二维码


    关注 广州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