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我们的生活真的会有希望吗?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周末看了《驴得水》,还挺有感触的。

这部电影是成功的。将舞台剧搬上大荧幕,没有让观众尴尬,反而增加了电影的张力。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2。

电影的开始只是一个小谎言。小谎言越来越大,直到最后无法收场。

铜匠从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实人变成了一个有文化的流氓,佳佳从最初的反抗到最后为了父亲不得不顺从,周铁男对死亡的恐惧和一曼对死亡的从容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虽然以民国时期为背景,但是也在讽刺这个时代和每个没守住底线的人。政府官员的仗势作福,校长看似为了实现梦想而放弃的底线,裴老师为了金钱的性格转变……

最可怜的是一曼。她对性的渴望,对自己生命的放纵看似是一个浪荡的女子,却是最纯洁的人。而这个人最后却被这个政府这个社会上的人逼得自杀……

其实每个人都是赵一曼。我们都有着最原始的欲望,也有最纯洁的感情。但当我们面对社会时,有些人变成了周铁男,这些人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还被人称之为成长。有些人变成了裴老师,欲望来袭就放弃了自我,对金钱和女人的占有欲让人瞠目结舌。有些人变成了校长,打着为自己理想奋斗的旗帜做着偷鸡摸狗,放弃原则的事情……

电影中的一曼死于自杀,有些人觉得一曼的死很突兀,但这才是电影的点睛之笔。我们面对压力该如何自处,面对欲望该如何拒绝,在这个吃人的社会中我们是不是只有死亡才能解脱,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呢?

但看完电影我并不压抑。佳佳最后去了延安投奔她的大哥,那时候的延安代表着与国民政府相反的势力,那是希望。生活总会有希望。所以一定不要做坏事,坚守底线,也不要放弃自己的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

然而今天的一则新闻却让我对希望产生了疑问。



《人民日报》很不满许多网友对国产电影的评分。因为《摆渡人》,《长城》这些电影在豆瓣网上都获得了低分。而他们认为,低分和低票房的原因是因为许多恶意的中伤伤害了中国人民对电影的热情,导致大家都不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看到这则新闻,我真的挺生气的。因为这几部电影的评价就是很糟糕啊。举个《摆渡人》的例子。

不只是公众号说烂,中国人民也说烂



剧情烂,演员演的还烂,杨颖的演技就是很烂啊!

剧情烂,演员演技差就算了。这部电影还有毫无营养的台词。听说整部电影都是靠心灵鸡汤拼凑出来的。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段话。

(《摆渡人》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编剧是一个人)

人民日报的这段话还有一种偏见。并不是所有的国产电影分数都很低的。今天说到的《驴得水》在豆瓣上就被打出了8.2的高分。《湄公河行动》8.1分。《罗曼蒂克消亡史》7.6分......可人民日报却因为这几部大家喜闻乐见的烂片而否定了豆瓣整个网站的价值,实在有种这几部烂片的导演买通了人民日报作者想要洗白他们的电影的嫌疑。

烂泥扶不上墙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如果电影真的好,评价会这么低吗?

烂就是烂,烂就应该努力变好。演员演技不好就应该选好的演员。剧情逻辑不通就应该将剧本从头再造。台词不好就应该好好修炼自己的艺术功底。而不是买水军刷评论,或者由人民日报这种主流媒体来引导所谓的政治正确。如果都像现在的电影这样,中国的电影还有救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用心创作才能创造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

可是现在 ,给电影评价也不行了,说话要考虑后果了。就像《驴得水》里的佳佳,在看到了社会的不合理性想要举报的时候也无能为力,因为社会的大环境就是那样的。在一个被控制思想的社会里,人怎么可能有希望呢?

《驴得水》是被剪辑过的。在被剪辑的内容中,扮演反面角色的特派员在贪污腐败之前是东北的军官司令。可是在他想保卫东北时,伪政府却将东北三省割地给了日本。这磨平了他的棱角,因为他知道,那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而我们看电影的人,看烂片已经是种伤害了,还要限制评价电影的自由,中国电影会有未来吗?









中国电影真的会有希望吗?

或者说,在强权政治引导下的中国人民,会有希望吗?

我的心中充满问号。


    关注 我的飞行日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