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我用坚守迎“春天”

 

导读古诗有云:“工笔精刀摹美人,环姿燕色幻如真。晶莹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这首诗描述的就是“燕京八绝...



导读
古诗有云:“工笔精刀摹美人,环姿燕色幻如真。晶莹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这首诗描述的就是“燕京八绝”之一雕漆的制作技艺之精湛与成品的精美绝伦。


雕漆技艺从唐代开始,在民国后期开始恢复,起起落落百余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雕漆的黄金时期,但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雕漆在近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又走向了凋落。
固安县的雕漆匠人朱江却迎难而上,为了留住濒危的雕漆手艺,他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着,不但继续从事雕漆,还在北京开起了雕漆工作室。他耐住了清贫与寂寞,始终如一地钟爱着自己的雕漆事业。12月12日,记者采访了雕漆匠人朱江。
用时光雕刻“缓慢艺术”
       走进坐落在北京市东木樨园9号的“朱漆坊”雕漆工作室,雕漆匠人朱江正忙着手中的活计,调漆、上漆、打磨……手法娴熟、技艺精湛。



在朱江眼里,做漆匠人是为了追求技艺的完美与作品的极致,每件作品的每个细节都严格地按照制作流程来进行,历经数月甚至数年,反复处于裱布、刮漆灰、打磨、推光、揩清等程序之中,容不得一丝浮躁,不允许有丝毫误差。



他向记者介绍,雕漆制作过程繁杂,共分为八大工序、七十余道小工序,以及上百种的操作程序。其中仅大工序就包括制漆、设计、制胎、作地、光漆、印画、雕刻、干燥和打磨。因雕漆使用的是纯天然大漆,不同于一般油漆,需在窨房里阴干,对温度和湿度要求也很苛刻,湿度必须在80%—85%度之间。待大漆从窨房中刚成膜时取出,还需每天刷一遍漆。



“一件完整的作品出炉,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耐酸、耐碱、耐温的效果。所以雕漆又被称为‘缓慢的艺术’。雕刻的时候更不能有丝毫的差池,一旦失误整件作品即宣告失败。”朱江说。



朱江认为,漆器有时就像人生,不要急于得到些什么,而是先勤勤恳恳去干。就像漆器作品一样,几十道工序积累,几个月甚至更多时光沉淀,最终它会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效果。
历经萧条不灰心
       谈到雕漆这门手艺,朱江得益于他的父亲朱庆元。朱庆元,固安人,心灵手巧,酷爱画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朱庆元来到了通州的雕漆厂跟随着雕漆大师周尚贤学习雕漆。刻苦加勤奋使得朱庆元仅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掌握了雕漆的所有工艺。艺成后,他回到家乡固安,在自家的小院里开了一家雕漆作坊,并在本地招收了二三十名雕漆学徒,一边带徒弟,一边生产雕漆作品。



朱江从小就跟着父亲朱庆元学习雕漆,在父亲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下,他熟练地掌握了雕漆这门手艺,还在传统的基础上学会了设计、创新。二十多年的雕漆功底,再加上他的后天努力,三十岁时,朱江就已在雕漆的小圈子中小有名气。为了更加丰富自己,2008年前后他又拜在了雕漆大师殷秀云的门下,得到了殷大师的细心教授,进一步提高了他的视野和雕漆技艺。



朱江回忆,那时,北京雕漆厂因为外贸单子非常多,人才的培养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因此,北京雕漆厂就把一些生产任务分到了朱庆元的小作坊。“八九十年代,雕漆的生意可火呢!我家当时能有五十来号工人。”朱江对雕漆的黄金年代依旧恋恋不舍。可是好景不长,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当雕漆突然被推进到市场中来的时候,一下子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家里的工人也仅剩下一人。



二十多年过去了,朱江漆雕技巧愈发娴熟,但做起漆活来仍是废寝忘食,几近痴迷,一个人每天关在屋里,对着作品研究、练习,朱江并没有感觉到清冷与寂寞,收获的是一种充实与满足。



朱江通过第一线生产活动累积的审美经验,综合书本的理论所创作出的成熟的漆器作品,不仅能给人带来材质所体现的润泽美感,而且包含着制作过程中反复打磨、层层累积、逐渐呈现的无穷韵味。
技艺传承文化


有技艺没市场,眼看着家里的工人们一个个离厂而去,朱江不得不另换思路。



以往雕漆仅是单纯为外贸服务,接单后就把生产任务交到雕漆厂。如今中国老百姓有钱了,并且收藏市场也渐渐在国内兴旺起来,朱江决定主动出击。“我很看好国内的雕漆市场,所以我就经常带着雕漆作品参加国内的各种展会,让国人重新认识雕漆。”朱江说。





朱江表示,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很多漆制品调制中,加入了化学漆,虽然可以达成批量生产的能力,但是自工艺角度上说,其精美程度与自然漆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有的漆器工艺品缩减流程,所制作的东西粗糙且容易开裂。就如同一碗手工面和一碗机器轧的面,什么面口感好,自然一吃就知。”



经过不懈的努力,朱江从各种展会上认识了一些客户,并向他们推介了这门手艺。此后,不少大客户登门而来,虽然做工精良,可看到朱江家老旧的作坊,不少的客户又转身离开。穷则思变, 2003年朱江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在北京开设了“朱漆坊”雕漆工作室。2008年,朱江又创建了北京博雅艺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从作坊到公司的华丽转身。



不难发现,在朱江的雕漆生涯中,他不仅将自己定位于一名传统技艺的传承者,更是通过自己的技艺来展示雕漆文化,用自己的行动来扶持手工艺更好地传承。



如今,“朱漆坊”蒸蒸日上,每年都制作了不少的艺术精品,又培养了二十多位雕漆的匠人。经过朱江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雕漆这门濒危的手艺终于留了下来。






    关注 不言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