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杨波:晚清海外文人眼中的牛津剑桥

 

晚清域外游记中有不少关于牛津、剑桥大学的相关记述,长期湮没无闻。这些史料记述了海外文人在风气略开以后,新学未盛之前,与牛津剑桥相遇的种种细节,弥足珍贵。...

杨波,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晚清海外文人眼中的牛津剑桥
晚清域外游记中有不少关于牛津、剑桥大学的相关记述,长期湮没无闻。这些史料记述了海外文人在风气略开以后,新学未盛之前,与牛津剑桥相遇的种种细节,弥足珍贵。

作为英语国家中最早成立的两所大学,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数百年来卓然傲立于世,秉承自由独立、探索真知的宗旨,不仅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典范,更是西方文化精神的象征。在当下中国教育界,言必称牛津剑桥早已蔚然成风,它们到底何时开始走进中国人的视野,最终成为中国大学念兹在兹、不断追摹的标杆?晚清中国,山雨欲来,变局骤起。内忧外患的因缘际会,一大批士人或奉命出使,或远游求道,或去国避祸,跨洋出海,在异域羁旅中留下了大量的域外游记。鲜为人知的是,他们在采风觇国之余,与牛津剑桥结缘,得以亲炙其风采,留下很多相关记述,如今几乎无人提起。在笔者看来,正是这些文字,打开了中国学习借鉴西方大学体制的窗口,梳理这些史料,对研究西方大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十分重要。
1866年3月,为改善中国对外洋情形一无所知的窘境,清政府派斌椿率同文馆学生张德彝等一行5人,由时任中国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带领,踏上游历泰西的旅程,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斌椿等人访问了法、英、荷兰、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比利时等9国。斌椿自诩“中土西来第一人”,写成《乘槎笔记》记录此次行程,另有诗稿《海国胜游草》、《天外归帆草》行世。1866年6月7日,斌椿一行“乘火车北行一百八十里,至阿思佛(读作熬克),游大书院数处。掌院者名勒得富,邀至家。”牛津大学在斌椿笔下仅此而已。此文曾在1871年7月22日《中国教会新报》刊出,文字基本一致,只在牛津大学发音上略有出入:“阿思佛(读作熬克贺祖斌:书院文化与大学精神
老舍: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

谢有顺:中国当代文学的有与无
         现代大学周刊

大学人文主题微刊

关怀时代,构建思想空间

追求自我,拓展价值版图 

  这一刻,遇见大学!



微信号:Uweekly

官网:www.cnuu.org

投稿:iuniversity@qq.com


    关注 现代大学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