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都提醒我们要积口德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代表处世必须要慎言,谨慎自己的言语,不可言语太多,因为话多容易失言...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代表处世必须要慎言,谨慎自己的言语,不可言语太多,因为话多容易失言,容易说错话,就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招来灾祸。所以孔子的教学分四科,而言语排在第二位,所谓「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为本,言语不当,走到哪都造成是非纷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怎么去利众?言语排在第二位,我们了解到人一天不知道要讲多少句话,所以老人都提醒我们要修口德、积口德;不修口德,福报全从嘴巴溜掉了。

比方喜欢批评人,喜欢挖苦人,喜欢讲一些伤害别人的话,那一天就折了很多福报。人假如懂得修口德,每天安慰人、鼓励人,都讲利益别人的话,甚至于人家寻短见,你一句话能劝他回头,那都积很厚的阴德。比方你「见人善,即思齐」,「道人善,即是善」,对这一方真正有道德学问的人,你不嫉妒、赞叹他,让更多的社会大众跟着他学习,这随喜功德,每个人受益都跟你的赞叹有关系,所以口德重要。一念「道人善,即是善」功德很大,但一念嫉妒、毁谤、批评,断了很多人的信心、法缘,这个罪业就很重了。所以对自己来讲,言语当中,要下很大的功夫来提升;对团体来讲,才能真正和睦相处。

而我们要了解到,言语是心之声,是我们的心体现出来的行为,所以言语有问题,事实上还是心地偏颇了,都要从心地下功夫。比方「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这个多言是行为,病在哪?病在心太浮躁了。《易经》告诉我们:「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浮躁的人话太多了,他定不下来;吉祥的人他很安定、安详,言语不多。

历史当中,晋朝宰相谢安,当时王羲之三个孩子去见谢安,结果见完以后,旁边的人就谈到,这三兄弟哪个德行最好?谢安马上就说到,最小的王献之最好,因为他两个哥哥谈很多没有意义的话,而他很有礼貌的问候长辈之后,就非常谦卑的在听长辈讲话。因为去见宰相这么有人生阅历智慧的机缘很难得,谦卑的态度一定是恭恭敬敬听,怎么还会多话?后来确实最有成就的,就是最小的王献之。所以《弟子规》也告诉我们,「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孝和文化中心

為承傳中華傳統文化

而不懈努力

歡迎關註並轉發!

隨喜您功德!


    关注 孝和文化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