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这坑爹档期,韩寒也不太行。

 

对了,电影结尾的彩蛋很有意思,千万不要错过。...





其实,乌鸦一点不爱写院线新片。我的太极拳没练好,老爱瞎写真心话,捅娄子,给别人添堵。

比如说,我觉得《长城》不好看,你觉得好看。你爱看看去,你给亲朋好友推荐,你到大街上逢人就往影院拉,你发朋友圈发微博写公众号,这都挺好。

你要是觉得还不过瘾,要来说服我,那也可以。如果我被你说服了,我道歉。如果你没说服我,那就求同存异。如果我们之间没有“同”只有“异”,那就道不同不相为谋,拍拍屁股各走各的路。这也挺好。

但偏偏有些人只相信两个“凡是”:凡是自己的看法都是绝对正确的。凡是与自己不同的看法,都是“别有用心”的。

他会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推测出你“不可告人”的动机:博眼球、骗点击、收了钱...

好吧,《乘风破浪》又一部极富争议的片子。我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来了,只不过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次是骗点击呢?还是当水军?



春节前,有靠谱的朋友在北京看了《乘风破浪》点映,评价很好。搞得我对此片的期望值有点高,为此还提前买了剧组出的一本关于拍摄纪录的书。

今天,看完电影,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还是不太行



乌鸦为了做功课读了《乘风破浪》电影拍摄纪录
年轻的赛车手徐太浪,与父亲关系紧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阿浪穿越到了1998年,遇到了年轻时的父母…然后发生了一系列奇幻搞怪的事情。

故事很简单,并不奇异。有人说有抄袭93年香港电影《新难兄难弟》之嫌。我觉得还好,只是父子矛盾、时空穿越这个设定有点类似。

说起来,时空穿越、父子重逢、过去改变未来…这些桥段,早在1985年《回到未来》就玩过了。



韩寒,80后作家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从不断被删帖的博客,到和各种作家之间的“斗笔”;从“代笔疑云”,到最近的“直男癌歌词”;以及搞得沸沸扬扬的“韩三篇”,就连他的身高都被质疑过…总之是各种糟心事。

他自己在书中写道:从17岁出道,到今年34岁,我的半个人生都活在是非争议和风浪飘摇之中,虽然刺激,但也有些厌倦,不奢望之后的生活会风平浪静,只愿作品可以乘风破浪。



乌鸦虽然不算是韩寒粉丝,但有好几年都在看他的博客,喜欢他的杂文,更欣赏他的机敏聪颖…但唯独不喜欢他的小说。

我试着看过两三本,都看不进去,看一半就丢书架。我总结了一下,之所以不太喜欢他的小说,大概是因为韩寒太聪明了。

他总会抑制不住把自己的聪明转移到角色身上,让角色说出一些不符合他身份的机灵话。这让读者很出戏,看着看着,你会发现小说里的人物全都是韩寒自己…



说回电影吧,当韩寒的身份从一个作家转型为导演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写小说的习惯也带了过来。过多机巧的对话,把人物本身的性格特质掩盖了。

这个问题在《后会无期》时就有,《乘风破浪》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





刚开场的20分钟挺好看的,赛车戏拍得很真实,节奏明快,气氛轻松。我一度感觉自己看到了春节档最好的一部电影。

但画风忽然急转直下,从徐太浪穿越到98年开始,奇幻小清新故事,忽然转向青春热血的成长故事。





争地盘、街头械斗、帮派谈判和乡村蝙蝠侠、青春怀旧、亲情回归、网络段子…混在一起,残酷的帮派械斗显得很儿戏,而怀旧气息又被搞得很血腥…

就我个人的观影体验而言,有点无所适从。就像是在香港老片《喋血街头》中忽然插进来几个机灵的网络段子,热血械斗的残酷气息被冲淡,变成了过家家。又像是在青春感怀的舞台上,躺着两具血淋淋的尸体…

特别是有个雨伞捅死人的镜头,我不知道该感到好笑呢,还是该觉得悲伤。而它又不是一部荒诞剧...








接下来说我喜欢的地方。摄影牛逼,剪辑也很不错,演员大多演技在线,就是彭于晏的台湾腔纠正得还不够彻底,让人频频出戏。总的来说制作精良,创作团队的诚意是看得出来的。

特别提一下,董子健的表演非常抢眼。火车上独白那段表演很动人,可惜戏份少了点。这个93年出生的年轻演员太出众了,之前看他的《少年巴比伦》就很喜欢,前途不可限量。





另外,有一些剧情设计很出彩。比如,徐太浪的爸爸是个小镇无业青年,也就是一小混混。一群人在天台上吃火锅,吃到一半,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他朝着天空大喊:我是不会变的,这个世界也是不会变的!

这是1998年,一群小镇青年,幼稚的以为这个世界不会变。但我们每个观众都知道他们错了,大错特错。这个世界将翻天覆地的改变,许多人在这场巨变中扶摇而上,更多的人则会陷入时代变迁的泥潭…





电影中也一些有趣的细节设计。比如:BP机是上世纪90年代唯一的联系工具,所以就有人囤积BP机,准备在五年后发大财。

比如:徐太浪的父亲预言,录像厅必将战胜电影院和家庭影院,互联网是没有前途的…他越是自信满满,越是让观众觉得有趣。

比如:“KTV小姐的大腿不能摸”,让人特别怀念那个纯真时代。

好了不写更多剧透了,反正有挺多细节都讨人喜欢。如果不是因为剧作上存在较大问题,《乘风破浪》可能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个数据。昨天也就是农历鸡年大年初一,全国票房超过了8亿,超越了去年的6.4亿。很多行业的大佬都在盛赞这个“喜大普奔”的成绩。

但我要唱一唱反调:8亿这个数字,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真实反映吗?

下面是我买票时的截图,分别是《西游伏妖篇》的昨天早上11点场,和《乘风破浪》今天早上的11点20场。请注意那些边角位置,我在影院里留意了一下,整场都没有观众落座。是不是有“买票房”的嫌疑,我不能确定...





这部《乘风破浪》的制片人在书中写了一段感性的文字:多年以后,我们都成尘埃,偶又外星人路过地球,翻看人类的遗物时,偶遇这部电影,字幕上刻着一群人类的名字,这些人有欢笑,有哭泣,短暂地聚集又散去,它本身就是一出戏。想到这一点就觉得很有意义。

希望如她所说,中国电影能回归更简单、更单纯的状态。



最后提醒一句,结尾的彩蛋很有意思,千万不要错过


    关注 乌鸦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