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拍什么样的电影,韩寒这次好像想明白了

 

这一次,不谈情怀,不论文艺,且看一部温情喜剧如何在春节档大战商业闹剧。...



文 | Push Bear(北京)
对于一部直指春节档,立志加入票房厮杀的电影,作为观众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期待?

回望2014年7月登陆院线的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不难发现他在“商业”与“文艺”、“电影”与“小说”这两组标签之间的纠结。诚然,商业与文艺并非对立,电影与小说也不见得没有兼具二者优点的“混血儿”,但就韩寒在《后会无期》中的尝试来说,影片不尴不尬地卡在这两组词语之间,尤其是影片整体电影感的缺失,直接给韩寒的导演能力打了个大问号。

韩寒的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2016年下半年开拍,12月14日刚刚杀青便立即放出1月28日大年初一上映的消息,如此“快枪手”的拍摄方式令人难免质疑影片的质量与诚意。然而,在观看了《乘风破浪》的超前点映后,笔者似乎立刻明白了韩寒这样做的道理:韩寒想明白了——这次,他想明白了自己的电影应该是什么样的,也想明白了他的目标观众。偏要赶在大年初一这个时间点上映,他决心与春节档上一大批商业片较劲,而事实上,他的确做好了较劲到底的准备。

《乘风破浪》海报
《乘风破浪》里的男主角徐太浪(邓超 饰演)是一名事业蒸蒸日上的赛车手,也是一位与自己父亲(彭于晏 饰演)看似永远无法和解的儿子。他无法理解幼年时父亲的狂躁与暴力,而另一方面,父亲同样无法理解和尊重他作为赛车手的职业选择。通过一种颇具奇幻色彩的方式,徐太浪与二十多岁时的父亲相见,在一条条错综迂回的街巷和一排排低矮房屋之间,一同闯荡了一把青春,那是一段徐太浪不曾理解过的,充斥着录像店、传呼机和周润发的挥霍时光。

彭于晏片中形象
《乘风破浪》中的赛车主题让人自然联想到了2015年林超贤导演的运动题材青春片《破风》,后者中一段段刺激的自行车令观众血脉喷张,青春热血,富有张力。然而反过来看,华语电影中过于冷门的运动题材也令《破风》的受众受限,票房止步1.4亿。韩寒显然意识到了国内院线上运动题材的局限性,因此聪明地做出了取舍:《乘风破浪》以一场专业赛车比赛开篇,但很快规避了过于专业的赛车话题,反而将对速度和动作的表达从赛车运动本身抽离了出来,转化为了高潮部分从狭窄小巷间疾驰而过的飞车、以及帮派间热血澎湃的打斗。

换句话说,“运动”更像是一个扳机,令《乘风破浪》这颗子弹在出膛瞬间便继承了运动题材中紧张的动作衔接,以及对速度的极富感染力的视听表达,却在随后变线,以一种大众都可以接受的通俗方式,穿透观众的感官并调动着影片的速度感与活力。

剧照
躲在热血青春片的外壳之下,《乘风破浪》试图找寻父母辈与孩子之间和解的方法。现实生活中,韩寒逐渐也从公众眼中那个放荡不羁的少年、作家、赛车手,一步步成为了丈夫和父亲。《乘风破浪》中,韩寒借赛车手徐太浪之身,传达着对于自己职业选择与家庭关系的反思。对于”和解“这个命题,张艾嘉导演通过《念念》(2015)给出了自己答案,她的叙事也是从两个年轻人的私人经历出发,借一对兄妹之眼,反复寻觅成长伤痛的根源所在,企图理解父母辈的选择,反思家庭建构与代际关系。

面对同样的命题,《乘风破浪》给出的答案更为直白:与你的父母一同经历一次他们的青春。与《念念》相对寡淡的摄影风格和沉重的基调相反,《乘风破浪》动用花衬衫、喇叭裤和闪烁着荧光灯的KTV,以一种相对轻松调侃的方式寻找着代际之间理解与被理解的方式。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之所以能够被共同解读,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无法脱离这些身份所带来的繁复的感情牵绊。片中,当徐太浪终于有机会感受他父亲的青葱年代,也就从年轻的父亲身上看到了现实中的自己:同样追求速度、渴望认可。当我们在抱怨着自己的选择无法被父母理解时,我们有是否曾试图理解,他们自己生命中的凯旋时刻?

剧照
现在回想起《后会无期》,似乎最先跳入脑海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画面或场景,而是朴树《平凡之路》的旋律。彼时朴树沉寂十年,却因《后会无期》出山,影片上映前韩寒在其微博上发布电影主题曲《平凡之路》,一炮而红,瞬间勾起了无数文艺爱好者的好奇与期待,统统转化成了院线上6.5亿的票房成绩。

另外,同名主题曲也是对美国乡村民谣《The End of the World》的中文版翻唱。韩寒对old school和民谣的迷恋都延续到了《乘风破浪》,在两首插曲中表露了出来:一是1985年刘家昌作曲并与尤雅共同演唱的《在雨中》,另一首则是根据美国民谣《500 miles》改编、重新填词的歌曲。后者作为许多人的英文歌曲启蒙(至少对于笔者是的……暴露年龄咯?),原英文词曲本身就带着强烈的年代痕迹,诉说着火车将游子带到无名的远方。

片中,当董子健饰演的初代程序员小马离开小镇出门闯荡,他也不知道未来怎样,只知道那也许是一个不属于传呼机和录像厅的年代,只知道此刻绿皮火车轰隆,掠过窗外的一朵云,两朵云……自始至终,影片一边挥霍着相聚重逢、把酒言欢的喜悦,也在一边吐露着一次次离别的伤痛。《乘风破浪》的英文名名“Duckweed”(中文“浮萍”的意思),大概也就是在暗示着青春日子里这些没有缘由甚至莫名其妙的聚首与别离吧。
剧照
在《乘风破浪》中,韩寒精确找准了自己电影的定位,彻底甩掉了“文艺”的尾巴,踏踏实实地拍了一部商业类型片。虽然从叙事角度来看,细节雕琢得并不够精致,不少高潮的推进也都仍欠火候,但总体上还算吸取了《后会无期》剧作上的教训,通过偶尔闪出的金句、笑点、飞车和温情,赋予了影片更舒服的节奏感。你可以把它当怀旧青春片来看,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部贺岁喜剧来看,从亲情、友情和爱情三个维度,你都可以找到解读它的方式。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侯孝贤 | 大岛渚 | 园子温 | 滨口龙介 | 是枝裕和
于佩尔 | 阿克曼 | 迈克尔摩尔 | 成濑
赫尔佐格 | 伯格曼 | 玛伦阿德 | 祖拉斯基
王庆锵 | 奥森威尔斯 | 基顿
弗里茨朗 | 鲍勃迪伦 | 细田守 | 梅峰
再见瓦城 | 玛纳卡玛纳 | 伯格曼
春梦 | 小姐 | 恋人们 | 瓦伊达
宫崎骏 | 哈内克 | 戈达尔 | 路易·马勒
岩井俊二 | 大岛渚 | 今敏 | 原节子
乔治·米勒 | 是枝裕和 | 杜拉斯


    关注 深焦DeepFocu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