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白之少年游——唐代诗性纪实

 

小说家最不缺的就是想象。张大春把李白的诗具象化了,李白之为李白,传闻中李白从何而来,师从何人,是谁造就了这样一个天上来之人?此书便是张大春给出的一个绝妙的答案。...





刚读完第一卷《少年游》,激动不能自持。原来传记竟然还可以这么写,铺陈了李白所附着的俗世背景,杂糅了李白诗文中的乱奇怪象,让人怀疑,也许作者张大春的野心并不仅仅在于一篇人物传记?但却是是一篇费了力气的传记。

初读简直昏昏欲睡。还是在租处的灯光下,房顶悬的大灯坏了,开了亮的炫目的床头灯。看了不到十页,便读不下去了。主人公迟迟不至,成片累牍地介绍唐代风物人情,道士和尚乃至于李氏王朝宫闱秘闻,简直成了《大唐风情录》。书柜里又太多书等着看,便搁置了此书。
搁置之后,却成了一件心事。一直有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完的习惯,不管此书多无聊乏味,不然就成了一个牵挂。从看书初试便带着好奇,此书妙处在哪里,看着无趣也许是还没有发现趣处,也许多看一页,就会发现此书的妙处?终于硬着头皮看了下去,也似乎终于看懂了。
太白诗文虽已传千古,但其本人事迹却已不可考。历代正史仅记录皇室族人与名臣忠将,诗人们只存在文人们的传闻戏说中。传记本身即不存在便无法求实,如果拘泥于流传下来的传闻,那这个传记便只能牵强附会了。初看简介,此书居然分了三卷,每卷几十万字,合起来小百万字,便惊奇,李白的故事竟然能写满百万字?怕是凑字数!但深入看去,就明白了,作者着笔处却并非生硬还原历史,如太白那些若天上来的诗文一样,作者把人物传记当成了传奇来写,与太白那些诗文一脉相承。以李白诗的气质写传李白的传记,此书令人拍案之处便在此了。
小说家最不缺的就是想象。张大春把李白的诗具象化了,李白之为李白,传闻中李白从何而来,师从何人,是谁造就了这样一个天上来之人?此书便是张大春给出的一个绝妙的答案。
但惊喜不止于此。李白诗文气质过于飘渺不可寻,传记如果真写成那些,便不能称之为传记了。张大春先铺了一层厚重的底子,唐代大时代的政治人文背景与写实的俗世烟火气,再渲染不着调、却被当做真事记录的异闻传奇,少年李白便从此间缓慢走来了。李白的一生离不开诗,对诗的探讨便一直穿插其中,且有许多让人惊异的观点,如“…诗,从而也就凭借着格律,打开了王谢家的大门,成为一种福缘广被的布施,救拔能文之士,脱离白身。那么,一条拔人出于泥淖的绳索,又怎能偏视之、鄙夷之为束缚之物呢?”读来,简直让人有身心通透哇凉之感。
传记的语言也是一个亮点,带着典雅的白话文气质,让人很容易陷入李唐时代的语境。


    关注 琐碎收藏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