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越听石川忠久先生演讲李白与杜甫的相遇

 

远来川越浮云白,听得高论意味长。...



川越听石川忠久先生演讲李白与杜甫的相遇

陈兴

日本诗友冢越邀请我去埼玉县汉诗联盟总会听著名汉学家石川忠久先生演讲李白与杜甫的相遇,我欣然前往。地点在川越。一个有江户古风的小古镇。

在此之前,我印象里的李白杜甫的相遇以为都是他们成名之后的事。其实不然。“石川观”的李杜相遇论,颇有意思。他笑着说,一说到李杜之相遇,就莫名兴奋起来了。

以下是我听演讲的一些笔记。

李白不是汉族。据说小时候出生在碎叶,即今阿克·贝希姆遗址,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马克市西南8公里处,楚河南岸。李白父亲,叫李客,客不是名字,有可能是胡人。李白据说4岁随父亲李客移居四川。至25岁离开四川,在四川20年,充分地接受了教育。

李白离开家乡,写了《峨眉山月歌》,之后不就应该立即写了《早发白帝城》。目前国内的公论是李白晚年流放遇赦返回家乡时写了《早发白帝城》。

然,石川先生注意到了,结合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之君,应是李白的在四川家乡的恋人。这样的话,就可以解释,早发白帝城里,第三句提到的,两岸猿声啼不住,里的猿啼,猿啼,在唐代,是表现悲伤的象征,如果遇到赦免极度兴奋,不应以猿啼入诗。

石川先生的观点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不是回家,相反是,大有“别了,家乡的恋人啊”这样的意思。至于千里江陵一日还,或许可以理解为,渡船在三峡来回摆渡,一天即可一次来回。

李白杜甫相差11岁。不是10岁,不是9岁,这是很微妙的,差11岁,就不容易产生文人相轻的事,对杜甫来说,李白是一位前辈。

李白是赐金放还,失意地离开长安时,当了3年的宫廷诗人。石川先生说,且可这么想像,在某次酒筵上,李白举杯饮酒,忽然注意到了坐在角落的一个年轻人,李白问旁人说,那个人是谁,旁人说,哦,那是杜审言之孙。李白说,啊,原来如此,是杜审言之孙啊。

为何李白会如此惊诧,那是因为李白感觉自己的遭遇与杜审言的遭遇类似。杜审言是则天武后时代的宫廷诗人,后失意被流放,此时刚被请出长安的李白,自然听到同命相连的杜审言名字,肯定会共鸣。好,且叫那位年轻人过来喝一杯。李白说。李杜或许就是这么认识的。

然而,杜甫得以认识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又以诗名而得到世界上最有权力的皇帝玄宗的召唤,出入得皇家宫廷深院,这应该是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得事情。自然杜甫会感到非常的荣幸。

李白赠孟浩然诗,称呼孟浩然为孟夫子,李白赠王昌龄诗,称呼王昌龄为龙标。然而杜甫赠李白诗,直接呼,白,白也诗无敌。可见李杜当年已跨越年龄成为了忘年之交。至少杜甫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李白写给杜甫诗很少。

石川先生说,有的人,有老人缘,爱与比自己年纪大的人交朋友,有的人,有年轻人缘,爱与晚辈交朋友。恰好李白是喜欢与年轻人交朋友,杜甫是爱与年长人交朋友,所以这又是一恰巧之处。

我随后,写了两首七绝。

埼玉汉诗联盟总会听石川忠久先生演讲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之相遇于筵席上得先生七绝并次韵

李杜诗篇万古光,至今百代尚留芳。

远来川越浮云白,听得高论意味长。

2016/6/5

再次石川忠久先生埼玉汉诗联盟总会席上所作七绝韵

李白杯中映月光,少陵诗带酒芬芳。

暂时相遇还分别,诗圣诗仙旅路长。

2016/6/7

原玉:石川忠久 诗

李杜高风千载光,由来谁有继其芳?

如今幸得尝余味,蓬岛后昆追慕长。



李白唯一存世真迹《上阳台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纸本,纵28.5cm,横38.1cm。草书5行,共25字。行草书。

释文: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 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

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见,与高适等结伴同游济源王屋山,登临王屋山华盖峰南麓的阳台宫后,写下此帖。

2016.7.8


    关注 陈兴诗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