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严寒站稳脚跟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1960年,松辽会战刚进入6月,会战工委就开始考虑队伍如何过冬的问题了。

那时,大庆的冬天...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960年,松辽会战刚进入6月,会战工委就开始考虑队伍如何过冬的问题了。






那时,大庆的冬天最冷时可达到零下40摄氏度。一到冬天,当地老百姓都在家里猫冬,所谓“三九、四九,棒打不走”。在如此严寒的地区,如果没有防御手段,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工作和生活的。当时,有人主张在入冬前,把队伍和设备撤到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等来年春天再上来。如果这样做,会战的有效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就会使会战变成拉锯战、消耗战。为早日把油田拿下来,会战领导研究决定:这次会战只许上,不许下!只许前进,不许后退!


然而,不许后退,就必须得有遮风避寒的住处。会战工委发现,当地居民住的“干打垒”土房子,冬暖夏凉,而且施工简单,易于搭建。于是会战工委就作出决定,迅速在油田掀起一个建“干打垒”的热潮,打响了“过冬突击战”。上至部长,下至工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当时会战不能停,“干打垒”也不能停,所有的人都是下了班就卷起袖子动手挖土打夯,挑水和泥,脱坯抹墙,一起建房子,整个油田都干得热火朝天。经过120天的日夜奋战,全油田共完成了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在荒原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批新的村落,当年就实现了“人进屋、机进房、菜进窖、车进库”的目标。
“干打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体现了白手起家、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当时建造30万平方米干打垒只用投资900万元,如果建成砖瓦结构的房屋,大约需要6000万元。大庆人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为国家节省了半个多亿的资金。后来在新华社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看到了‘干打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延安窑洞;来到大庆,就像回到了战争年代的延安。”

就这样,大庆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建起了一栋栋为会战队伍御寒取暖的“干打垒”,实现了会战工委提出的“会战只许上,不许下!只许前进,不许后退!”的口号,从此会战队伍战胜了严寒,站稳了脚跟,为拿下大油田抢得了先机,加快了进程。

本期编辑:徐庚


    关注 三矿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