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汕头小公园

 

“小公园就像一本写不完的书”。...

欢迎关注鹅渡河
时间匆匆
人来人往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文字不能浮躁
对不起,这里没有鸡汤
不仅是地标,更是城市的意象


导言

恩格斯曾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提及:

汕头是远东唯一一个有点商业意义的城市。

小公园见证了这个百年商埠的繁华与过往

全国最大的放射状分布骑楼群  可寻的民国痕迹

几代传承的美食  美食之中有以此为生的笃定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地标 更是一个城市意象

记忆  历史  文化  乃至每个人的生活点滴

都在这意象之中  偶然间 也有我的童年

PS:

后台回复 小公园美食 可以获得相关店铺推荐;

后台回复 夜色小公园 可以看到精彩夜景



我出生在潮州,也在潮州长大。在外出读大学之前,我的成长的绝大部分记忆片段都被“潮州”所标记着。不过一提到汕头的小公园,它虽存在于另外一座城市之中,却在我记忆的画板上清晰如昨,如同置于一堆写意画乃至抽象画中的摄影作品一样。

她是我童年中珍贵的色彩,像春暖时的蓝天那样明亮,像冬日里的暖阳那般温暖。

7路公交车  来源:网络


家中有一台药材粉碎机,时不时会被较硬的药材弄断了齿轮,那时候,父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到汕头来买配件。如果在周末,我肯定要跟着。这是难得的一次来到“外面的世界”的机会。父亲会带着我在县城搭乘7路公交车,它的终点站便是汕头小公园。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潮州汕头两市之间唯一的跨市公交路线。

如果看到那个街心亭,我便知道小公园到了。那是一个普通的不大的八角亭,在亭的四周,放射状地划出几条街道,两边破旧的骑楼林立(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是骑楼),俨然就是老城区,俗称“四永一升平”。

父亲会说,“四永一升平,这里很有银”,汕头开埠后就是从这里开始繁荣起来。我只是静静看着两边的商铺,似乎不像昔日繁华。父亲常常会带着我走过金凤坛,那是一处在十字路中间的交通环岛地标,取形于汕头的市花——金凤花。在喷水池的中央,五个硕大的金色球顶在长柱子上,象征花蕊。第一眼看到它们的时候,我便叫它们为“五颗牛肉丸”。有一家鲜榨竹甘蔗的店成为必经的地方,父亲便会买一杯给我。那时,这个也算是少有的事物,尤其是在乡下。往往办完事情便到中午,我们又会走回来小公园。因为这里有各种传承美食的店,许多店一干就是几代人,几十年的工艺,并以此为生。
左:金凤坛  来源:网络;右:101公交站牌  摄影:源河


我对一家卖各种潮汕小吃的店印象很深[1],门面不大,但是地道,那里的“肖米[2]”是我的最爱。有一次还无意间经过“老妈宫”,看到了传说中的“老妈宫粽球”。这是汕头非常有名的小吃。俗话说,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3]。就是说这里的粽球用料讲究,绝非俗物,要细细品尝才知道其中不同。就这样在小公园,和父亲一起意外地吃到“老妈宫粽球”。

在小公园还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那日吃完午饭,在小公园等7路公交车打算回来。看到站牌那里有一辆101路公交车可以去澄海。父子俩一嘀咕,好像没有去过澄海,然后不知道怎么就做了决定,一起坐上了101路公交车,摇了了三十来个站,怕再坐下去太荒僻,便在澄海总站下车。一下车没有多久,便大雨倾盆,好一会儿都不见停。然后,父子俩又坐上另一辆101路公交车,开始了摇起回程那三十来个站。
左上:飘香小食店  左下:无米粿;右上:粿汁;右下:炒粿  摄影:均为源河


小时候真没有外出去过什么地方,果真“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我想可能连数百里也是谈不上。汕头的小公园或许那时便代表着对外面的向往,同它作为开埠城市所难以掩盖的对世界的向往一样。

难以置信的,这样一个本来应该不相干的地方,却这么长时间都在标定着我的儿时乃至少年的时光。这是我和父亲在外面共同经历着的最为具体的时光,具体到如同那骑楼上多彩的琉璃瓦,映着夕阳的光,闪闪生辉。哪怕现在也是,之前便有听说小公园在重修复原,那时并没有放在心上,印象中也没有得到什么提示,但是我对这个事情却记得很牢。昨天刚从广州回来,今天便专程来看看她。
 
骑楼老街   来源:网络


骑楼上开启的窗台不见了窗页,依稀可辨的装饰细节,野草占据了屋顶,我穿过这片骑楼群,感觉像是穿过斑驳的时光。那些斑驳的光辉,在远处汇成一个闪闪发光的点,那便是在街心的“中山纪念亭”,也是我所认为的小公园的化身。她像一个古朴的女子,身着一袭崭新的衣裳。我想象着一个从古代穿越而来的女子,面对如今的车水马龙,她在街心驻足,该是怎么样的一方惊慌失措。

棕红色的柚木,笔直的承重柱等距拉开,绿色的琉璃瓦,小鸟借停在上面,似乎还有鸟叫;立童柱结构的重檐,全榫卯结木构,显得身轻如燕,飞檐轻扬,仿佛插入蓝天,檐脊上的装饰犹如卷起的云,更像从海上吹来的浪花。虽然说这是一座常见的石基八角三重檐的木亭,但一百多年走来,她几代更迭,不变的是三代企业家对这座城市独特的情结,无论是早期的街心公园,还是现在的“中山纪念亭”,她对这里的贡献从来没有间断。她连接着每一个抑或徜徉而过抑或在这里生活若久的人,他们身上的光阴相互靠拢,有了具体的联结点,不再形同陌路。她不仅是这里的地标,也是记录人们生活气息的时光机。


修复后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  摄影:源河


我想我曾经肯定不止一次绕着这个亭走过一周又一周,或者和现在一样多次抬头凝望她。回望身后,有许多少女在自拍或合照,孩子们抱着石狮,玩着石阶两边滑梯,这是特有的三五成群的欢乐,那些老人在晒太阳,有一个阿叔居然在摩托车上直接睡着,情侣们在亭里私语,那些行人过客,有些店铺排起长龙,我仿佛看到小公园一下子奔跑了起来,从旧时光里跑入到人们现在的生活之中。

“小公园就像一本写不完的书”。那些山花残留的装饰在书写着一段段少人知的故事,谁家闺秀在窗台凝望的神情,或许就这样被某个痴情人用记忆写进来。我想,这本书里有着许多人的童年,有着家族的兴衰,有着那个被叫作故乡的记忆。她早已突破了地标的属性,而作为城市的一个意象而存在,这个意象,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是关于时间的,也是关于记忆的。那是在人们“脑海中将其抽象为一种连贯可理解的形态”,那是“能够唤起观察者脑海中强烈的图像”,她的存在使得这个城市具体可读真实可感。

在潮汕著名建筑师纪传英的眼中:“保护小公园不是单一保护建筑物,而是保护汕头开埠史,包括汕头文化史。如果毁掉,完全能重建,且可以建得相当漂亮,但已经完全没有那些东西。”所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每一个城市再也找不出差别,除了建造一栋栋越来越高的大厦。我想这便是小公园之所以让无数人牵挂之所在,虽然时间最后还是会一间间将其推倒,但是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城市意象。
  左:局部窗台;右:百货大楼 来源:网络
我还一直闪过一个关于小公园的片段。那是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我和父亲在小公园等不到车,走出来好久,也没有遇见往返潮州两地运营的车,突然这里变得不再熟悉,担心回不了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一辆车停下来让我们上车。我们心里如同抓住稻草一样……

其实我不能确定这是真实的片段的还是梦中的片段,但是它确确实实就是记忆的片段。或许对于很多在外的人来说,小公园便是这样的一个真实的存在也在梦中的存在。这个意象,有太多太多要去解读的信息。

于丁酉元宵

作者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特表感谢

[1]应该就是“飘香小食店”

[2] 肖米,一种潮汕小吃,类似烧卖,用鲜肉和鲜笋做馅料;

实际有可能最爱的是笋粿,同样有鲜笋做馅料,记不清了

[3] 因这个小吃而流传的一句俗语,源于店里的一块牌匾写着“食定正知”

左:局部窗台;右:百货大楼 来源:网络

原创文学:让文字找到心灵的位置

总第030期2017年第5期  文化原点




欢迎关注  鹅渡河

文化原点  文学悠悠
读书笔记  我笔我心

每个人都想  从这里到那里


微信ID:AEDUHE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鹅渡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