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态生活】玉米糊糊

 

达拉特文化精英沙龙 做一个精神丰沛、心灵富足的人;做一个和灵魂对话,与思想共鸣的人。和我们,一起倾听生命的声...



达拉特文化精英沙龙 

做一个精神丰沛、心灵富足的人;做一个和灵魂对话,与思想共鸣的人。和我们,一起倾听生命的声音!
作者简介



刘平,女,一个林业工作者。喜欢绿色,喜欢做梦,喜欢把心事写成故事。从事林业工作20年来,风里来,雨里去,行走在大山和荒漠,硬是把一个温柔我,磨练成铮铮铁骨的“女汉子”。
玉米糊糊
 
勤俭的婆婆今年种了些甜玉米,吃到秋天的时候,地里还剩余一些,但已经老熟了,只好掰回来。看着这些金灿灿的玉米,婆婆突然决定要把他们磨成玉米面,做玉米糊糊给我们吃。而吃惯了“精米洋面”的我们却对此不屑一顾。

玉米面在婆婆的坚持下磨了回来。上个星期六晚上,婆婆要给我们做一顿玉米糊糊。我当时就想,小时候妈妈喂猪用的饲料就是玉米糊,而今却要忆苦思甜,当即表示不饿,儿子也微蹙着眉头说:“再没有别的了?”婆婆只是微笑,似乎执意要我们尝一尝玉米糊的味道。只见婆婆舀了半锅水,在等水开的时候,将多半碗玉米面用冷水调开。水很快就开了,婆婆调小火。一边将调好的生玉米稀缓缓地倒入锅里,一边拿勺子在锅里不停地搅动,锅里的玉米稀变得粘稠了,颜色也变得黄而晶莹透亮起来,且不断地“呼吐呼吐”的冒着泡。这时,婆婆的勺子以顺时针方向加快了搅动的速度。



看着婆婆这熟练地的做饭样子,我想到了婆婆遭受的苦楚。婆婆姊妹七个,她是老大,下边有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所以婆婆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小时候,弟弟妹妹在尽情玩耍的时候,婆婆作为家中的老大,不得不帮着姥姥干家务,到地里挖野菜,喂猪......等到长大了,有了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作为民办教师的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和辛苦,才有了今天正式的退休。大半辈子了,从没有因为喜欢一件衣服而欣然出钱;大半辈子了,小时候为弟妹,成家后为孩子,老了还要惦记孙子;大半辈子了,她始终以一个坚强女人的形象面对子女和亲人。可我知道,婆婆心里压着痛,压着苦,压着满满的艰辛。公公去世那年,婆婆四十三岁。痛失丈夫,心里的孤单、寂寞、痛苦、无助强压心底。她没有痛哭流涕,而以她坚强倔强性格,单薄的身体支撑起一个家。凭着微薄工资,还把一儿一女都送出去念大学,那是怎样的一份坚韧和刚强。有时婆婆的精打细算,说实话我是敬佩的。所以婆婆勤俭“抠门”的习惯,我是理解的。毕竟她有一段艰辛的过往,有一段的含泪故事。婆婆话少,也从不流泪。不是她没有感情,只是这份感情都深深地埋在了心底。曾经听到她在梦中哭诉,原来泪都流在了自己的心里......

“可以吃了!”婆婆的声音将我从回忆中拉回。我揉揉潮湿的眼眶,我定睛一看,桌上已经放着四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糊和一叠刚出锅的烙饼。我和儿子自然都是拿起烙饼,却见婆婆已经开吃了。那玉米糊不是特别稀,用筷子也能夹起,婆婆吃得很香。我看着有些眼馋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打算尝一尝。端起碗,觉得太多了,又倒入锅里一些。我拿起筷子,夹起的玉米糊,慢慢地送入口中,初入口时觉得淡而无味,甚至有些粗糙之感(尽管婆婆将玉米面已经加的非常细了),但咀嚼后就觉得甜而香。我一口接一口地吃着,并在一旁催促儿子赶紧尝一口。儿子在我的怂恿下,夹起一口放在嘴里,却被烫坏了。婆婆这才笑着说:“吃玉米糊是有方法的。”她教我们用筷子沿着碗边慢慢地刮,玉米糊最上面的一层凉的快,这样一层接一层的吃,就不会那么烫了。照着婆婆说的试了试,果然不那么烫了。很快的,我那小半碗玉米糊吃完了,似乎不过瘾,又在锅里舀了半碗,此时婆婆又教我往碗里倒些菜汁,说这样吃起来更有味道。听婆婆的,我也把调菜的汤汁倒入碗里一些,确实又是另一番味道。

吃完了,才发觉自己满头大汗,浑身顿时舒展开来,那种舒服甚至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我想我记住了这碗玉米糊,且今生不会忘记。



主办单位:

内蒙古达拉特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好古学堂

主编:

九曲黄河



欢迎关注达拉特文化精英沙龙微信平台,这里会给你一个独特的视角看世界,这里会给你开启诗意生活的金钥匙。  [/b]
本文系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于达拉特文化精英沙龙微信平台。



本期编辑:侯娇

作品投递邮箱:

1037508164@qq.com

微信号 :dqhgxt000

联系电话:18947765050



    关注 达拉特文化精英沙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