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的乱象:诗豪刘禹锡与八个皇帝

 

文/历史崔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是刘禹锡写的桃花诗,古代人写文章...





文/历史崔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是刘禹锡写的桃花诗,古代人写文章就是深奥,喜欢借物言志,全篇都是在写桃花如何好看,去看的人如何多,这本来是件喜庆的事情,问题出在了最后一句上,把自己的身份拔高了。

玄都观,是隋文帝杨坚规划建立大兴城也就是长安城前身的时候,为了风水方位,在长安城内建的一座道观,这里最著名的景色是三月道观里密密麻麻的桃花林。

刘禹锡在玄都观写了两首诗,诗里诗外透露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朝廷的讽刺,按照佛家的说法,是犯了嗔戒。

写完诗骂完人自己痛快了,但是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仕途就毁了。

为什么刘禹锡会这么傻,是不喜欢做大官吗,那为什么不去做一名隐士呢,其实年轻的刘禹锡有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王叔文:永贞革新的复盘步子迈大了

2、卖炭翁:永贞革新究竟革了谁的命

刘胜,是西汉汉景帝的儿子,这个人算是中国历史上因为生育能力被提到最多的王子,在东汉末年有个刘皇叔号称中山靖王的后代,中山靖王指的就是刘胜,跨度几百年到了唐朝,还有一位名人被挖出来也是中山靖王的子孙,这个人就是刘禹锡。

和刘备不同,刘禹锡的家庭情况要好的多,他既不需要买草席也不需要耕地,刘禹锡的家族于中产家庭,老爹叫刘绪在苏州做官,原本是河南洛阳人,因为安史之乱逃到了南方安家。



依靠长江天险,战火没有烧到南方,关中和北方大量人口逃难到这里,原本不大富裕人口稀少的南方迎来新的机遇,不仅发展了经济,文化产业也因为大量文人的涌入,出现了很多社会名人。

刘禹锡出生在公元772年,还是唐代宗的大历七年,在私塾里读了十年书,包括大量儒家以及诗歌方面的都有涉及,期间拜了两个老师傅,叫皎然和灵澈,有名的诗僧,皎然是湖州妙喜寺的主持,灵澈在绍兴的云门寺出家,只是三人的交流仅仅限于诗文创作。

或许跟着俩大师学一点佛理,此后刘禹锡过的也不会如此辛苦。

年轻的刘禹锡生活算是一帆风顺的,18岁进入长安洛阳,21岁考中进士,和他同一科考中进士的还有另一位大诗人柳宗元,不过这时候的两人也只是点头之交,不熟。

两年后因为父亲去世,刘禹锡丁忧回家了。

刘禹锡和柳宗元真正成为朋友,是在他30岁的时候,丁忧结束刘禹锡在老家待了5年,直到淮南节度使杜佑点了他的名,让刘禹锡在自己帐下当一名秘书,负责与京城的文件往来,又过两年去陕西渭南当了主簿。

渭南就在长安边上往来方便,两人年纪差不多都喜欢写诗,谈谈理想写写诗就走到了一起,直到公元805年的永贞革新,两人都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当时翰林院负责人王叔文相当看好刘禹锡。

几个30来岁的年轻人(古人30岁是可以自称老夫的不能算年轻,只是历史崔习惯按照现代的标准来判断也好理解)聚在一起,整体谈论的都是国家大事,改革方案,私下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称呼,管仲、诸葛亮等等。

这段时期应该是刘禹锡一生中最辉煌最难忘的时光,为国肆意挥洒才华,在看得见的未来也是前程似锦。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定格在公元805年的8月份,唐顺宗宣布退位儿子李纯为唐宪宗,权力移交政坛动荡,刘禹锡、柳宗元、王叔文、王伾等一行人全部被贬为司马,刘禹锡和柳宗元两人去了湖南。

算下来刘禹锡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四个皇帝,在湖南待了十年,815年中央终于想起了刘禹锡和柳宗元,允许他们回长安接收新的任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

客观上来讲,唐宪宗在皇帝的任期内做的比他老子要强,不仅改善了国家的财政,解决了军队的粮食危机,还集中力量打算统一分散出去的军镇,而当时曾经镇压改革的神策军大BOSS俱文珍还有二BOSS刘光琦因为不同原因都已经死了。

于是朝廷中就有一种声音,希望把参与了永贞革新的那些人给请回来,在国家机构里重新担任职位,为皇帝效力。

这理应是件高兴的事,然而刘禹锡把这个事给搞砸了。

当他经过洛阳来到长安,看着满街的灯红酒绿,看着大街上散步的美女,闻着酒馆里飘来的清香,刘禹锡内心太激动了,随手就在酒馆里写下了那首桃花诗,讽刺人模狗样的官员,能坐上现在的位置,都是因为自己不在京城。

他骂的是所有的官吏甚至还包括了皇帝,捅了这样的马蜂窝想升官是不可能的了,不能在长安待了继续外放,这次去的是广东。

接到命令后,刘禹锡打着酒嗝就上路了,同行的还有柳宗元,谁让两人是战友呢。

在广东又待了五年,好基友柳宗元去世刘禹锡也回了老家,因为他的母亲死了。

刘禹锡认为他的命运凄凉极了,有国不能报,有才华没办法施展,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很幸运,在被贬职业生涯暗淡的这些年里一直有人惦记着他,照顾他,前期是柳宗元,后期是裴度。

公元820年元和中兴的唐宪宗死了,他的儿子李恒继位成为唐穆宗,新皇登基就要启用一批新人,宰相裴度想起了刘禹锡推荐他去四川当了名刺史,当时的条件四川比广东要好的多。

刘禹锡在四川没有待完四年又要搬家了,为什么呢,因为老皇帝唐穆宗李恒被人刺杀,现在是他长子敬宗李湛的天下。

刘禹锡去了安徽,这一次屁股没有坐热就又要动身了。

裴度在朝廷斗争中站对了方向,拥立文宗李昂有功,重新进入了政事堂,刘禹锡作为名义上的嫡系当然得拉他一把,从安徽出来去了洛阳。

重新返回政治中心的刘禹锡,依旧没有管好自己的手,写了第二首桃花诗,好了继续搬吧,江苏、河南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换。

虽然刘禹锡嘴巴大了点,老喜欢骂人,但是一直在外面流浪还有国家养着,生活不能说富裕,至少温饱可以保证,而且去的地方因为人少风景确实很漂亮,刘禹锡也留下了相当多的好文章。



公元836年裴度成为政事堂老大担任中书令,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后第三次来到洛阳,这一次裴度对他也不抱什么希望了,给了他几个闲职,安心养老。

六十多岁的刘禹锡真的老了,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去愤世嫉俗写诗骂人了,在洛阳和老战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人爬爬山,聊聊天,回忆下曾经的年少轻狂。

公元842年刘禹锡去世,而这时的皇帝已经变成了唐武宗。

刘禹锡的一生从代宗到武宗总共经历了八位皇帝,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永贞革新后刘禹锡陷入了愤青状态,佛教里有个嗔戒,对违背自己心愿或想法的人或事产生怨恨的情绪。

要消除这样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宽容,熟悉自然规律,看淡生老病死。

看淡了一切,不能说刘禹锡就能改变命运,至少可以活得更快乐。

-------------完---------------

谢谢转载、分享

【中国历史名人】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历史崔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中国历史名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