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亚伟:从《树?我?》你会看到我的叛逆︳[我就这“漾"]

 

每当我面对或背对一棵树的时候,发现这棵树和我都有某种关系。...



[我就这“漾”]系列访谈,关注女性摄影艺术家。漾,通常用来形容水的样子,可以是一种形态,一种样貌,也可以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

豆亚伟《树?我?》,参展《漾——2016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女性摄影家群展》

*************************

豆亚伟是去年平遥大展期间正式认识的朋友,之前由另一位忘年交朱文霞大姐把她介绍给我,通过电话和零星的网络往来,我已经能感觉这位山东姑娘骨子里的倔强和独立。之后的交往也证明了我的判断,这也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

近年来,她去平遥、丽水、连州、北京、许村等地辗转游学,请教名家,勤奋地吸取养分,创作,成长,日趋成熟。

私下里,她很合群。朋友们都喜欢亲切地叫她“豆豆”,“豆芽”。

这次由我策展《漾——2016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女性摄影师群展》,将女性摄影师和她们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归结为一个字“漾”。漾,通常用来形容水的样子,可以是一种形态,一种样貌,也可以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

豆亚伟《树?我?》参展。我们就这次的作品和参展进行了简短的对话。谢谢豆豆。

以此作为[我就这“漾“] 系列开篇。

*************************

先看作品。

豆亚伟《树?我?》





















*************************

袁钦玲:是什么激发了你的作品《树?我?》的创作灵感?

豆亚伟:去年春天的某日,我、我先生和孩子一起在公园里玩,看到一棵倾斜的树,我先生说:“这棵树很特别,在这儿拍张照吧。”我用手机给他们爷俩拍了几张,递给我先生看。他说:“拍照的时候,不要让树从人的脖子这里斜着穿过,好像被抹了脖子。”我又给他俩重新拍了几张,想了想说:“多数摄影师在初学摄影的时候,都会被老师告诫‘给人拍照时,不要头上长棵树……’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不能‘头上长棵树’?为什么不能‘抹脖子’?艺术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呀!只要给出理由,这些禁忌都是可以被打破的呀!艺术的发展不就是在一次次否定中被不断推进的吗?”这个逆向思维让我一下找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

在此之后,每当我面对或背对一棵树的时候,发现这棵树和我都有某种关系。至于是哪种关系,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我感觉是这种关系,你可能感觉是那种关系,每个人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问了亲戚朋友们一些问题,为他们拍下了这组照片。

袁钦玲:《树?我?》主要想表达什么?希望带给观者怎样的体验?

豆亚伟:逆向思维。人的思维方式多种,比如: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等。一般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基本是正向思维,也就是顺着事物的发展往下想,逆向思维则是反过来想。当我们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时,会有更多的发现。大家看了我的这组作品以后,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启发?

袁钦玲:《树?我?》与你的个人经历有关系吗?如果有的话,能展开讲讲吗?

豆亚伟:它和我的性格思维方式有关。我的性格有些叛逆,常常伴随着质疑和反叛。大家会在我以后的作品看到这些特点。

袁钦玲:这次参加2016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女性摄影师群展,有何期待?

答: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多多支持啦!

*************************

*************************


豆亚伟
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山东济宁人
自由摄影师
《印记》系列参展2015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

展览:《漾——2016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女性摄影师群展》

策展人:袁钦玲

参展摄影师:(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霭欣  豆亚伟  何  青  李宏莹  刘慧颖  龙祎梦  孙一男  涂静怡

吴  莉  许  浩  杨  柳  一  米  尹  娜  张  艳  赵  月  郑美珍

展期:2016年9月19日-25日

地点:平遥古城·棉织厂·F展厅

前言

这是平遥大展第三次策划女性摄影师群展。

作品如其人。虽然与大部分参展摄影师素未谋面,在阅读她们作品的过程中、在关于展览的邮件微信往来中,我仍能感受到她们身上洋溢的独立、自信、笃定,关于生活,关于艺术。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中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实际上,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味道。这些女摄影师的作品,有的向外观物,有的向内观心,或者开阔深邃,或者率性自然,均表达独到,视角独特,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摄影,是她们对话和表达的有效媒介。

她们和她们的作品,让我想到一个汉字:漾。漾,通常用来形容水的样子,可以是一种形态,一种样貌,也可以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可意会,不可言传。

从中,或许也可传达出女性艺术家对于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实践演变的独特意义。

袁钦玲


    关注 元禾观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