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感三十二——《夜盗珍妃墓》观感

 

最近看什么电影都挺累的,进入瓶颈期了。古人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我能做的就是坚持,善始善终,我打算先写一百篇影视观感,不管有没有人看,先完成它,是对自己有个交代。...

选择电影是一件有点困难的事情,好多电影名字根本引不起兴趣,有兴趣的又怕看完了写不出东西来,大名鼎鼎的电影给人压力太大,默默无闻的电影很无聊。看过的电影不想再看第二遍,看一部没看过的电影太麻烦,我也不知道看电影是不是有意义的,就好比人经常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也得活着。

这次我要看《夜盗珍妃墓》,八十年代末的片子,在中国电影史上有一定地位。和今年大火的IP剧《盗墓笔记》甚至是我喜欢的而且口碑也不错的《鬼吹灯》不同,这部片子有浓重的现实主义风格,片子中的恐怖惊悚元素充满生活气氛,所以更加可怕。据说尺度挺大的,现在基本都是删减版。



比如以前翻拍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后来因为过于恐怖怕引起观众反感就停播了。我记得小时候有段时间天天追剧,突然有一天下午不播了,我还很奇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很多影视作品没有现在这么多特效手段,但是观影体验很强烈,很多高度还原历史场景(实景拍摄)的戏给人的代入感越强。

电影讲述清末民初,六个目的各不相同的盗墓者、高阎王一伙土匪、满清遗老、京城镖师、西陵护卫队、以及看陵老人等各路人马围绕着盗宝、护宝、寻宝、夺宝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不过我不太推荐这部电影,看不太懂,没在盗墓情节上故弄玄虚,倒是表现了很多人情世故。

几个盗墓贼进入珍妃墓之后的表现手法十分写实啊,因为导演用了好几分钟的时间拍盗墓贼怎么打砸棺椁,一件一件拿陪葬品,给了珍妃尸体的脸大量特写,我看得有点无语,比拍点活见鬼的戏还可怕。盗墓贼连夜分赃为平均不惜把金如意砸断,其中一个盗贼觉得分赃不均早留了一手,再次偷偷下墓盗宝被同伙捉住。同伙看在他家有老人的份上放他一马,让他拿着赃物远走高飞,盗墓贼感激万分,临走时提醒到同伙们都已变心,要早些铲草除根不留后患。



电影中间穿插了一些清宫戏,比如慈禧赐死珍妃,梦见珍妃前来索命等等,片中演员和历史人物都挺像的,看着格外吓人。当时还能拍个恐怖盗墓题材的电影,现在限制的好严,也不知道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当年片中的演员陈宝国、雷恪生、杜志国、杨立新、娟子(《还珠格格》里的令妃娘娘)等都好年轻,八十年代的导演演员搞艺术创作的时候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演员还讲究体验生活,拍片子讲究个镜头运用。不过呢,也有一些略显浮夸的表演模式,比如一激动手里的杯子就摔碎了,一哭一笑略有点戏曲表演节奏。现在影视剧大量翻拍,就在现有的几个影视城拍,要么自己搭个棚,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配音演员,好多演员哭不会哭笑不会笑的,还当主演呢。



八十年代的女演员各有各的美,美出了自己独特的气质,不像现在女演员各种整容,流行什么都穿什么,都一个模样。

其实我说这话挺不负责任的,我不是搞影视评论的,我就是说说我的观影感受而已。我很难从某些很具有先锋意义的影视剧作品发现它们的意义,就好比现在影视剧泛滥,人们一样找不到它们存在的意义。

这部电影分了上下两集,下集无论如何都看不明白了,不想看了,很显然这片以珍妃墓中的珍宝为线索,讲在战乱年代各方势力为了把珍宝据为己有的事,最后盗墓贼被斩首示众,盗墓贼掘人坟墓,有损阴德,是万万做不得的事情。有些图片尺度太大,有点惊悚,我就没选,万一把我举报了就不好了。

最近看什么电影都挺累的,进入瓶颈期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谁知西去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