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九)︱写生,你关注的是什么?

 

对于我们来说,能量的真切和形象的不具体,才是我们体验的真实状态,我们对于形象的判断源于二维的图像记忆,沒有变化,也就不需要过程(时空),它只是我们身心经历的片刻投影,无论它们是具象还是抽象。...



┃微课堂


尚晓风泥塑心法高级研究班▲
┃课后随笔

做雕塑的动力来自对未知的(未来的)空间状态的好奇心,然后用材料的质感和存在对它的揭示,在这个过程中,触觉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它将心性的感悟物质化,使能量转化为空间形态,而视觉在这个过程中则是附从的,被动式的,它的作用是印证这个过程(通过光线),因此,所有雕塑的理念都应该是产生与这个过程之后。~触觉是联通心性和自然存在的桥梁,要保证它的畅通,就得每天动手做雕塑,而写生则是最有效的方式。

我在“泥塑心法”中讲到有关“测不准效应”的问题,即我们对形象判断越精准,我们对空间的感受越不具体,而雕塑的本质是空间经历,是依靠观者与作品之间空关系的变化来达成的(旋转),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形象的依赖越少,或者换句话说,我们越是能摆脱形象的束缚,我们对于空间的维度的感悟就越透彻,我们的雕塑语言也越丰富,所以无论我们的作品在形式上采用具象的或抽象的表达,雕塑家自身的空间体验以及造型判断一定是,也必须是一种抽象的状态,一种具体的抽象状态。

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将认知的过程看作是一种身体时空体验,而不是对于形象(或者形体)的视觉辨认(我们反而要尽量远离或者推迟这种辨认),雕塑语言的原创性的可能就在于这种对于视觉辨认的远离的能力。

雕塑的本质是身体的空间体验,所以雕塑的难度也是关于空间意识的,空间意识是一种抽象意识,它所包含的触觉感受不依赖视觉形象而成立,它是一种身体体验,因此更加符合雕塑的本质(人的时空经历),而触摸和抓握是人最直接主动的空间体验。

雕塑的本质不是感光视像,而是身体体验,不是形象传达,而是时空经历。



“观人如观花,用泥同笔墨”~当我们把直面自然的时候所获得的感悟以及心性的共震(一种即时的能量)通过我们的身体(手),传递给材料并且产生一种特殊的状态,就是在说雕塑的语言。这种特殊的状态并不需要与自然形态发生联系(或联想)来保有能量和穿透力,也不再需要对特定形象的辨识来获得雕塑语言的意味,但是由于我们很难进入并且保持这种特殊的状态,所以不能很准确掌握这种语言,还有就是,这种语言是在一种四维状态下产生的(时空经历),换句话说就是“身临其境”,当过程停止了,语言的传达也就固化了,这一点在书法上体现的十分清晰,它是一种身心与时空的交融,而我们看到的书法作品只是一种二维的投影,(当今多有画字者,皆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至于雕塑语言,是很难被普通人所理解的,因为他们一般来说不具备或者不关注空间体验和意味,只有将其固化为二图像(图片)或者卡通化(形象化)才能感觉到它的意义,或者通过某种限定的语言逻辑和审美样式及社会立场来判断(不是感悟)作品意图。这种方式作为对结果的审美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对待别人(前人)的工作大都采取这种方式。但是我们(雕塑家)对于自己的工作却不能采取这种态度,对于我们来说,能量的真切和形象的不具体,才是我们体验的真实状态,我们对于形象的判断源于二维的图像记忆,沒有变化,也就不需要过程(时空),它只是我们身心经历的片刻投影,无论它们是具象还是抽象。

(文/尚晓风)

欢迎关注Honeybee Art Studio
与一些热爱艺术的年轻艺术家,共同分享一些艺术资料,大家各抒己见,平等交流,制造纯学术的艺术氛围。Honeybee Art Studio将精心编辑每一篇文章,更好地建造属于年轻艺术家的艺术家园。

Honeybee Art Studio公众平台发布的任何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产权或版权均归属各自的创造者或业主。如果你拥有版权的信息资料显示在了Honeybee Art Studio公众平台中,且你并不喜欢这样,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Honeybee Art Studio


    关注 HoneybeeArtStudi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