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 人性与神性的拥抱:米开朗基罗的世界

 

一直折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创作高度。每每翻阅此类画册,那些栩栩如生、细微精致的人像素描及绘画,...



  

一直折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创作高度。每每翻阅此类画册,那些栩栩如生、细微精致的人像素描及绘画,让我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尤其雕塑作品,绝对是解剖实践与艺术匠心的高度结合。对与拉斐尔、达芬奇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的米开朗基罗及作品,心向之、神往之。

此次《神美·米开朗基罗大展》来沪,不犹豫,欣然往观。展览位于上海滨江大道的艺仓美术馆,一座现代风格的建筑。展厅分两层,一层展出米氏绘画、建筑作品,二层展出米氏雕塑作品。
米开朗基罗像(逝世后友人创作)

米开朗基罗( 1475 年~ 1564 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纪》(局部):创造“亚当”


湿壁绘画(局部)



酒神巴库斯



人体局部


大卫雕塑(原作翻模复制,全世界仅存三具)

置身巨型雕塑下,感觉它不再是一堆冰冷的石头。喷张的血管经脉、修长强健的肌肉骨骼,赫然宣告“准备战斗!”。完成《大卫》时,米开朗基罗仅26岁。



《大卫》头像,硕大的头颅,勇猛坚毅的眼神,无不在宣告一位王者的归来。



阶梯旁的圣母(约1493年),粗朴壮实的圣母,一反常规。



《圣殇》(1499)

《圣殇》(又称《哀悼基督》),被无数次运用于各类作品中。瘦削苍老的耶稣,年轻柔美的圣母,内里的悲怮愤懑,极为挑战观者神经。眼前,崇高的神性与最世俗的悲哀如此统一,要怎样的心路经历才可完成这么件动人心魄的作品?完成时,米开朗基罗仅二十多岁,无人相信这是他的作品,他不得不在圣母衣带上留下姓名。据研究称,这是他唯一一次在自己作品上题名。
建筑,是米氏的重要创作领域。图为米氏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剖解图。

人性之美与神性之美的拥抱,成就米开朗基罗世界级大师地位,为我们留下如此值得惊艳回味的瑰宝!情景再现、现场湿壁作画,是本次展览另一个亮点。策展人为数百年后的观众模拟大师当年创作的各类场景,好几拨幼、小学生看得滋滋有味了。

素描练习台



绘画室一角



湿壁画创作现场



雕凿工具



资料室&写作室

感叹之余,还是要说说观展遗憾。展品中除米大师的部分素描手稿、建筑设计稿为原件外,多为复制件,簇手若新,少了几分斑驳陆离的历史厚重感。想一睹原件风采,是不是该去趟佛罗伦萨?



市民在美术馆廊道上绘画

走出展馆,阳光明媚,春意融融,恬静惬意的假日。远望浦江、南浦大桥,稍稍平复下观展的激动。在不远处的“世博源”用了午餐,半日艺术之旅即告结束。有些意犹未尽,回家后,查了些资料,看到几条米大师语录,颇有感触,抄录几笔,作为本篇小文结尾。

我在大理石中看到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直至使他自由。

当我发现所有对于上帝的美好寄托都是虚渺的时候,我才开始认识到,其实世界上的希望都应在于我们自己。只有寄希望于自己,才是最为可靠和安全的。  

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  



《创世纪》壁画(网络载图)     西斯廷礼拜堂大厅天顶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的连续9幅宗教题材壁画。


    关注 说说听听走走看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