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论一流学科的制度建设

 

点击“高校教育管理”关注哦作者简介:郭书剑,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王建华,教授、博导,从事高...



点击“高校教育管理”关注哦



作者简介:郭书剑,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王建华,教授、博导,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引用本文:郭书剑,王建华. 论一流学科的制度建设[J]. 高校教育管理, 2017, 11(2): 34-40.



(向上滑动启阅)

论一流学科的制度建设

一流学科建设的制度困境

某种意义上,国家层面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虽未正式启动,但已呈现出某种路径依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

当前各地方政府和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仍然“重资源投入、轻制度建设”,明显受到前期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思路和方案的影响。

长期以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比较注重学科评选、资金发放、周期检查评估等具体环节,而忽视制度建设对学科建设所起的根本作用。

我国大学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也与学科建设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我国一些高水平大学、学院、系或专业办得不好的根本原因不是缺钱,而是缺一套合理的制度。从“重点学科建设”到“一流学科建设”,绝不能只是换个名称而不换思路。一流学科建设仅仅增加投入是不够的,还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制度质量。

学院治理:一流学科建设的制度基础

一流学科建设要有一流的制度环境,一流制度环境的形成则取决于学院治理。

一流学科建设亟待良好的制度环境,这样才能吸引人才资源并挖掘其巨大潜力。

国一流学科所依赖的大学教师群落也正是不断受“共同治理”的制度文化吸引而逐渐壮大的。

制度认同是一流学科建设制度得以实施的基础,学院治理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主体达成落实学科建设规划、执行学科建设方案的共识。

学院治理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理念支撑,营造一流学者所需的学术氛围。

现代学院制度与一流学科建设

现代学院制度指的是能够合理协调大学与学院、学院内部各主体权益关系,以学院为中心、以学术为根本的制度体系。一是“学院自主”;二是学术为本;三是多元治理;四是依章运行。

为建成一流学科,我们需要从“两个前提,三个基本点”出发。

两个前提:一要完善和扩大学院自主权,使学院成为真正的办学“重心”;二要进一步理顺学院内部权力关系,提高并发挥学术权力与民主权力的地位和功用,采用“治理”方式建设学科。

三个基本点:首先,改革教师聘任制是建设现代学院制度的突破口;其次,建立现代学院制度还要改革院长选拔任用制度;最后,建设现代学院制度,要推进学院财务制度改革。

需指出的是,强调一流学科建设对于制度的依赖并非意味着对制度的“狂热”,而是为了避免“双一流”建设陷入重点学科和重点大学建设的“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的生成过程也可以被看作是决策范围的“收缩”过程,所以在行动或决策中引入外源性的替代方案就异常重要,在组织内部创造出能够容纳新思路,尤其是优质解决方案的氛围非常必要。在学院治理的框架下,无论是学校向学院转移权力,还是学院决策权向学术的回归,都是一种还权。“这样一种还权行动,看起来似乎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所必须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其实是应当打通的‘最初一公里’。”某种意义上,只有先把学院治理好了,办学理念真正回归了学术本身,现代大学制度与学院制度才能建立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


高校教育管理

#推送文章为作者主要观点摘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下载PDF全文阅读。

#欢迎转载、转发,单位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转载文章未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欢迎及时与编辑部联系。

#欢迎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并推荐给更多人,长按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微信号:gxjygl051184446013


    关注 高校教育管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