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乡韵 (王曙摄影散文之530)

 

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当年去西坑时记得还是用传统的相机拍摄,胶卷记录。照片的质量虽然不为上乘,现在翻阅起来却别有一番情趣涌上心头。这么多年过去,双潮一定变化万千,我一定再去看看。...



王曙摄影散文之530

身边的乡韵

  有时我们在喧嚣的城市里呆久了,繁重而杂乱的劳作使人倍感心身疲惫,总想找一处恬静,温馨,充满浓郁田园风情的地方,携家人孩子或与朋友为伍,到那里去放松被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挤压得变了形的神经,感受大自然的亲和,进行绿色充电,让孩子更多地学习久违了的三农知识。

在温州市鹿城辖区,离市中心约30公里的双潮乡就有这么一方净土。这里翠山环抱,绿水湉湉,小桥清泉,民居古朴,古木葱郁,明末清初时遗留至今的一条保护尚可的商业老街,千米之长的路边木屋店堂,铺面依旧,依稀可思当年繁华时期商贾云集的热闹景象。穿过乡镇的溪流一年四季不涸,孱孱清泉从西龙溪峡谷中流淌而出。顺着峡谷拾阶而上,一路听流水淙淙,清石板的山道婉娩屈曲,一座座的石桥横跨溪上,常年被流水洗刷成白色的巨石,嶙峋而卧,任凭想象成各种各样的动物猛兽,大小不一地静伏在溪中谷底。古道旁樟树、苦槠、落叶枫等参天而立,随着季节变化着色彩。也可以沿着平坦的水泥公路驱车而上,约4公里便可到达双潮乡的东坑和西坑村,如同两颗明珠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

就西坑而言,这是一座自然村落,显得格外古拙,几十户的山里人家,疏密有序地藏在杉树竹林中,露着一角青瓦石墙,幽静而神秘。村口边的小山上一株418年的马尾松,粗壮地屹立在蓝天下,迎送着过往客人。山包下便是当年瓯江古道上的一座高大的石拱桥,虽然如今道路已改,那桥的伟姿依旧,藤萝覆盖,碧翠倒挂在圆圆的桥孔上,抚摩着溪水,煞是好看。

走进村庄,在那古色古香的民居前,迎面扑来阵阵久违了的民俗气息确令人感温暖和亲切。石头砌的山墙,石头铺的路,石桌石凳和石臼,让人觉得和山里人一样地粗犷,厚道,淳朴,实实在在;那竹林中的羊肠小道,清凉悠然,颇有“曲径通幽”之灵气;窄窄的胡同,磨得发亮的石板路,能让人追忆起多少童年的欢乐,体验得到的人们祖祖辈辈所刻下了幸福与辛酸的痕迹。如果在村里留住一宿,便能品尝到农家饭菜:香喷喷的铁锅柴烧米饭、正宗的本地鸡、野山菇、草豆腐、霉干菜、刀豆干等等,那蔬菜都是从地里现摘现炒的,鲜美中带着淡淡的自然甜味,尽是一些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山村的夜格外宁静,偶尔的狗吠声伴随着蛙鸣和“纺织娘”的叫声犹如婉啭交响乐,而划破夜空的夜鹭的叫声,让人感到天穹的无垠与奥秘。在这里不需要闹钟叫醒,伴着五更鸡叫便可起床,踏着露水顺后山的石板路而上,整个山村尽收眼底。山岚轻绕,青瓦房上炊烟袅袅,朝霞倒映在已灌满水的层层梯田中,勤劳的山民驱牛犁田的吆喝声此起彼落。从竹林里流淌出来的新鲜空气,深深地吸一口,会感到油一般稠的氧气直沁肺底。

从后村顺小道上山,便会看到没被开发的原始森林和村民们培植的“红豆杉”园,杉苗长势兴旺,可千万别小看了 “红豆杉”,这是植物的活化石,可提炼一种抗癌的药物,据说“红豆杉”能分泌出一种益人健康的物质,悬浮在树林的空气中,经常在这种环境中活动的人能延年益寿。

西坑是鹿城区的后花园,是一处修心养性的好去处,相信每个人去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与感受。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有着强烈的往农村去的欲望,而农村里的人又往城市里跑,这是正常的生活与生理上的需求,这种移位和思迁正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理念和追求。那么,就利用你周末,迈开双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吧。

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当年去西坑时记得还是用传统的相机拍摄,胶卷记录。照片的质量虽然不为上乘,现在翻阅起来却别有一番情趣涌上心头。这么多年过去,双潮一定变化万千,我一定再去看看。

2017/3/17



漫步在幽竹曲径中,净化着心的世界。



静谧的小山村



这里也有吊脚楼



一勾家韵



长年累月被溪水冲刷的巨石已经泛白。



古朴的小石屋



靠山吃山



送饭的孩子



宁静的小院



弯曲的小路承载着春耕时节的忙碌。



肩挑背扛的传承,同样是山里人家的“非遗”。



蕴藏着一种和谐



平平淡淡的农家生活



琳琅满目的农家用具



温馨的土灶



一百多年的沉淀



村口的香樟树



从这里眺望小村庄,别有一番滋味。



沿溪而上便到了西坑村



我钟情于这样的石板路



耕天耘地



雨季的杰作


    关注 王曙摄影散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