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U•人物│马振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知方向而求索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戳上方关注南小农哦



初见马振川学长,个子很高,戴着一副无边框眼镜,温和、谦逊、儒雅。这是他来到南农的第八个年头,在这里他开始了学术生涯,收获了甜蜜爱情,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学术研究的传承


2017年1月13日,科学杂志Science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在线发表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团队关于作物疫病发生机制的突破性成果,该成果以我校植保学院马振川博士为第一作者、王源超教授为通讯作者,揭示了病原菌攻击宿主的全新致病机制“诱饵模式”(DECOY),为改良作物的持久抗病性提供了重要的新方向。

其实,关于作物疫病发生机制的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许多年,几代人都曾为这个课题注入过新的学术知识,早在2003年,王源超教授就已经着手于这一课题了,但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而被搁置。如今,这个课题的突破性成果能够在科研领域的领路者Science杂志上发表,是导师和几代人还有马振川自己最想看到的一幕,也是对他们研究者最大的肯定。在成绩取得的背后,既是几代人学术的传承,也是马振川个人努力的结果。
 实验室里的革命感情


当谈到如何协调工作与生活时,马振川博士说道,“自己的女朋友也是自己专业的嘛,平时工作的时候一起做实验,有时出去玩的时候,脑海中突然蹦出关于实验的新灵感新想法时,就会马上和女友讨论一下。我觉得科研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吧。”研究生面试时,马振川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另一半。“其实很多感情都是在科研实验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已经培养了很坚实的一种爱,一种革命情感。”此话说完,马振川已经笑容满面,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时间会给你答案
直到今年,马振川博士已经默默地做了八年的科研。最初两年,其他人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自己的课题却进展缓慢。一时间心里的着急和焦虑可想而知,但他知道科研欲速则不达,需要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2015年,马振川在《The plant cell》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分成果。此时的他已经拿到博士学位,可以离开学校开启下一段征程了,但他觉得自己的成果还可以继续挖掘,不舍得离开自己热爱的科研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后,第二部分成果登上了学术界的皇冠Science杂志。如果没有一直以来的坚守,又怎么会有最后丰硕的果实呢?
 掌好舵,方行船


每个人都知道目标很重要,却不知道如何和目标打交道,在马振川博士看来,“要经常给自己做一些计划,大到一年要完成哪几件大事,小到一个月一周的计划,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学长最遗憾的是因为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实验室里,没能将图书馆里的好书读一读,觉得自己对知识量的摄取还太少。所以,他希望大家能够早点找到自己的方向,早点努力。“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需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个过程有可能会很难受,但却不可或缺。”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复制,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他们的成功之道:坚守本心,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精彩回顾

01|携手共进,共创未来——南京农业大学校级学生组织大会成功举办

02|卫风|我说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03|《非凡任务》南农点映,抢票换票大宝典来啦

04|我们到底该不该跟直男(女)谈恋爱

05|帮推 | “春”暖花开,如何按耐蠢蠢欲动的心?


    关注 南农学生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