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古镇·凤凰于飞

 

今年,想给自己过一个与往年不同的生日,又或者说是为了不再像曾经那样,无比正式隆重地过这样一个本不应该如此重视的日子,我选择了出游。x0a目的地,凤凰古城。...

这是第九篇游言·系列文章
·于飞


我就先不吐槽有人把这块位于凤凰的碑文误认成什么了…
写有“凤凰于飞”的石碑


说起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有主打山脉的,有主打荒漠的,有主打丛林的,而对我而言,最有吸引力的,永远都是那些与“水”有关的,无论是海岸、河湾、湖泊,都是我相当青睐的出行地点。

三毛与荷西带给了许多人以沙漠情结,而我的这一份水源情结,我自己也说不清来历,也许是来自故乡,也许是来自前世。

每每听到海浪或是河流的汩汩水声,都感觉像是让我心安而神定的天籁。自然的声音往往是最不带褒贬、不带情绪的,可我却能从中听出柔软与坚守。也许是来自一份我自己的自作多情吧,海的宽广与河的绵延,放在人的性格品质里,我想应当指的是容人的胸怀,与追梦的坚守。

所谓“山川河流”,在我看来,前者象征浑厚与壮阔,后者则是象征绵延与温柔。
水车&水流&水珠


想给自己过一个与往年不同的生日,又或者说是为了不再像曾经那样,无比正式隆重地过这样一个本不应该如此重视的日子,我选择了出游。

依然是想去水边,于是这次思来想去,选择了凤凰古城,这是我懵懂儿时曾随父母踏足过的一方小小天地,如今我已二十,想去看看这座小镇的现状,像是还愿,又像是回溯往日云烟。

按照惯例,还是分几个片段,说一说我眼中的凤凰。
凤凰夜景(一)


一)关于吃食

记忆中我上次来到这里时,路边的小吃主打的是蚕蛹蝗虫之类的山间野味,如今前来,小吃风格倒是显得温柔亲民了不少。只是不知,究竟哪些才是所谓的“苗家特色”。

逛了一天半,印象最深的食物是竿子面、蒿菜粑、火参果、桐叶粑、竹筒饭和苗家香酥条。
提到的几种食物


竿子面的口感其实是湖南米粉的口感,应该也是用大米磨成的粉制成的,只是在其中加入了绿豆和艾蒿,所以呈现绿色,口感很不错,配上老板自己熬煮的牛肉汤,味道也不令人失望,只是不太辣,得另外加辣椒。顺便说一句,我觉得牛肉码里头的牛筋简直是点睛之笔。

蒿菜粑是由艾蒿之类的野菜和糯米粉一同制成的,其中夹着或甜或咸的馅料,甜馅一般是芝麻红豆白糖,咸馅一般是当地自己腌制的酸菜与肉沫一起炒制而成,我吃的是咸味儿馅的,味道也很有湘菜风格,应该是大众都能接受的款,而且价格也很亲民,一个巴掌大掂量着很瓷实的蒿菜粑只要三块钱。
三块钱卖给我一个蒿菜粑的阿姨


火参果我以前就听说过,貌似是黄瓜的近亲,因为闻起来的确挺像黄瓜的。是一种“偶像派”的水果,因为味道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好,味道只是在清香中略带点酸味儿而已。吃法是用吸管将里面的果肉戳散之后吸着吃,倒也是有些意思。
火参果如图


桐叶粑感觉就是缩小版的蒿菜粑,不过这次我吃的是甜馅的,芝麻白糖的馅料配着软和的蒿子面,果然这种口感的吃食,我还是更接受与甜味儿的搭配。

竹筒饭的话我吃了两种,大的和小的。大的竹筒饭是我第一天当午饭吃的苗家腊肉竹筒饭,里头除了腊肉和米饭以外啥也没有,竹子的香味儿也不浓,估计是循环利用的竹筒,不推荐吃。小号的竹筒饭里头是糯米和小块的腊肉,可能是因为这种小的竹筒不方便回收利用的原因,所以它的竹香味比较浓,如果想吃竹筒饭的话推荐这种小的。

苗家香酥条是我在上游的景区转悠的时候偶然遇见的小吃,口感有点像糯米条,不过比糯米粉炸的条要软很多,香香嫩嫩的,咬一口还能像吃马苏里拉芝士一样,拽出一长条的丝。据老板说是用葛根粉百合粉和米粉做成的,甜味的是蘸绿豆粉砂糖,咸的则是蘸椒盐。
用沱江里的小河虾炸成的虾饼,很新鲜


顺便说一句,当地的很多小吃商贩对游客都是随口喊价的,关于这个,我遇到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桐叶粑和小竹筒饭我是在同一家店买的,不过我是先买了竹筒饭一边吃一边逛,逛完回来之后再买的桐叶粑,在我买竹筒饭的时候老板告诉我竹筒饭桐叶粑都是四块钱一个,但是等我回来买桐叶粑,递给她五元钱的时候她告诉我,“一个五块钱,你这个钱正好”,我问她:“之前不是说四块吗?”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那既然跟你说过四块,就找你一块钱咯”,说着,摸出一张一块钱钞票递给了我。

在老板那一个不好意思的笑容里,我原本有些升起的火气,忽然就消下去了。

其中的羞赧,歉意,以及这么一方靠旅游业发展生存的土地上,劳动人民的生活挣取,就这么打消了我所有的负面情绪,脸上只剩一个平淡的笑容,作为谅解的回报。

我现在想起这件事,也并没有任何恶感,只是作为一次有意思的经历,与你们分享而已。
苗家的劳动妇女们

(小锤锤捶你胸口嗷)


二)关于客栈

我去的时候由于是淡季,所以客栈民宿的价格都不算太贵。

我因为这次去是当做“度假”的,所以很奢侈地订了一间临江、带阳台和吊椅,可以欣赏江景的房间,全天热水、独卫、电吹风、一次性洗漱用品、消毒拖鞋、电热水壶一类的用品也很完备齐全。但由于是下游,又是旅游淡季,所以房价也就是一百出头,并不太贵。

午后坐在阳台的吊椅上,摇摇晃晃地听着耳畔沱江的水声,手中捧着kindle安静慵懒地看会儿书,真的是相当闲适悠然的体验。我以前非常喜欢“画船听雨眠”的意境,在这样一个午后,似乎也感受得八九不离十了。
阳台上的吊椅,简直不要太享受


听老板说,这样一间房在旅游旺季,标价应该会要到三四百,不过毕竟一年也就指着旺季的几个月挣一点儿钱,这般价格,倒也并不奇怪,并不无理。

在第一天下午我回客栈时,正好遇见老板和前台阿姨等几个人一起围坐在楼下喝茶,老板邀请我一同喝点茶聊聊天,于是我也就在楼下茶桌前坐了一会儿,跟他们聊了聊。

老板是江苏人,我们喝的茶听说也是江苏那边的好茶,入口清苦,但是回味相当清冽香醇,我这样一个外行人都喝得出其中的品质。可惜没有特意去记,现在已经不记得茶名了。
凤凰夜景(二)


老板说起网上有些旅客的要求,也是一脸的无奈,前台阿姨更是表示面对有些游客的要求,真的有点想发火:“今天有几个人订了特惠房,到店以后竟然要求说想住临江房,还说要不然就给差评。”其实我在网上订这家旅馆之前,也的确看到过这种评语,“前台阿姨人很好,我们订的是特价房,阿姨看楼上临江房没人住,就免费帮我们升级到了临江房。”这些人自然是幸运的,阿姨的确也是个很好说话的人,但这些“幸运”的待遇,似乎并不应该是旅客自己来提的吧。

说起来,还是店家与旅客相对心理位置的问题,我记得我当时说了一句老板和前台阿姨都很同意的话,“顾客的确可以是上帝,但是这个上帝的位置应该是商家给你的,而不是你自己给自己的。”

比较永远都是相对的,旅游心态和消费心态,有时太过偏向消费者一边,其实也不好。
有情调的小巷


三)关于水乡建筑与景区

我想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在第一眼看到古城全貌时,都一定是惊艳的。
修了很久才弄出来的全景图

(并不是拿手机拍的那种糙图哦)


虽说如今凤凰的“现代化”与“产业化”备受诟病,但古城的风貌终究还是为改变太多的。产业化能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住宿体验和游览体验,我倒是觉得无可厚非,毕竟晚上拍的夜景还是挺好看的。

这样一座靠着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水边城镇,我认为其中居民不必为了所谓的“保护古貌”,而放弃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至于如何改善、如何产业化、如何保护古城,都应当是政府操心的事情,我一个小小的游客,说多了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连绵的吊脚楼,楼顶飞檐,青石板路,水中游船的船夫偶尔会唱起船歌。从中能依稀看见《边城》里的影子,这里似乎一直在改变着,但有些东西沉淀在血脉与地域里,从不曾改变。
古镇风光


说起景区,我并没有买所谓“凤凰九景”的套票,尽管我带了学生证,可以买优惠票。

一看到“九景”,就想到鲁迅先生那篇《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十景病”在中国人的旅游传统里,似乎从未改变过,莫名其妙生出一股无名的叹惋,于是打消了买票的念头。

我想去的只有其中的两三个景点,只打算花一天到处看看,为什么,又凭什么要我花九个景点的钱呢,摊手。

况且我还发现,在我自己随性闲逛的一天里,经过了那所谓的“九景”,而我一点儿想进去看看的欲望都没有。

想想进去以后要“浪费”的时间,就宁可自己在古城里多瞎逛会儿了。
古镇酒吧墙外的装饰


四)关于沱江与游船

去之前就有同学劝我,“千万不要坐船,划不来。”

网上攻略里也都说,坐船的确是没必要的事情。

嗯,我也的确没坐船,在江边走走停停观赏江景是更好的游览选择。
沱江泊船


看着那一条条纤瘦的木船,不知为什么就忽然想起了傩送和翠翠。

“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有多少身影随着江水般的岁月一去不返,是他人,还是自我。

破碎在粼粼波光里的身影,像极了那溃散在过往之间的我们。
夜景,游人


《边城》之所以是美的,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因为书中所谓“悠游牧歌式”的水乡情境,甚至也不仅仅是翠翠身边那干净到极致的爱情,或者说那双清澈如小鹿的眸子。书中的大美,其实更存在于那最后一句的期待里。

“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正因为明白了追不回的注定,对于未知的未来反而会充满希冀与感激。

一如生命里来来去去的种种际遇,相聚不过是点缀的和弦,分别才是萦绕不绝的旋律。
路上偶遇的劳动者


我一直觉得,有些情景在文本中营造出来之后,任何现实都无法将其表达圆满,倒不如沉浸于想象得好。

就像这眼中和镜头里看似闲静而美的江水与行船,却总觉得少了点向往之中的神韵。

五)关于沈、黄两位先生

由于自身尚且才疏学浅,关于沈从文、黄永玉两位先生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我不想、也不够资格妄自评价,只是想说一句,我对两位先生,是抱有极高的青睐与崇敬的。

能够在字里行间独创一个片面而完整的世界的人,敢于放下身段与羁绊对所谓“规矩”说不的人,是值得这一份青睐与崇敬的。

不过我在这里更想说的,是我走在凤凰的路上,轻轻抚摸着那块黄永玉先生所写的石板时,心里所想的事情。
黄永玉先生题字的石板

其上讲述了一个故事


也许每一个前来这里游玩,又看过《边城》的游客,都会下意识的在这里寻找茶峒的影子。其实这里并非那个书中的世界,但是同属湘西,于是人们也相信,这里也应当有那般闲静和美的氛围。

而游人们对于湘西的这般期待,我想是沈从文先生和黄永玉先生之前并为料到,但却又很欣慰能够看到的。

我感到的是一种想要为家乡做些什么,以及问自己还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再到问自己究竟要为了什么而活的心态。

人生来就是要陷入无数种纠结之中的吧,我最终还是这么觉得。
凤凰夜景(三)


六)关于身为游客的感受

这里的夜景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看,酒吧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喧嚷,小吃店老板还是一如既往的精明,只是我,已经长大到可以独自前来旅游了。
凤凰的雕像,我以前似乎没见过它


每次跟不同的老板说起“我十年前曾经来过这里”,心里都一阵复杂。

人生有几个十年,这句话说起来容易。

路上遇见了许多动物,有关在笼子里的,也有放养在街道上,或是圈养在家里的。
一天半的时间里“偶遇”了许多次的朋友们
“最熟悉的陌生人”
很遗憾的是没有给我住的旅馆旁边那家咖啡店里的猫拍张照,那是一只左眼失明的灰色短毛猫,胖胖的,脾气很好,喜欢坐在咖啡店门口吹风扇太阳,你如果去摸它的头,它会安静地把头低下来让你摸。

那一瞬间的信任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在家里养只乖乖的猫。

我也想。

街上还偶遇了另外的几只猫,这几只倒是拍了照。
右下角那只猫死活不肯看镜头

我也很绝望啊摊手


湘西的春天已经来了,第一天天气好的时候,出去拍到了许多好看的山花。
古镇山花(一)


离开的那天下着小雨,却也不如长沙那般凌冽无情,像是要折断所有行人所举着的伞骨。

山水之间的春雨,它只是淅淅沥沥的下着,像是呢喃,像是在迎送着什么,其中有着一种不舍,还有这一种恍如隔世般的解脱。
古镇山花(二)


就这样离开吧,不必再等待了。走的时候,我这样想着。

在这待了一天多,我却已经渐渐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选择那生命中看似最令人难受的别离了。

人生明明应该有那么多种可能性,我们又何必偏安一隅。
2017.3.13


    关注 畅所卮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