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食粮丨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无数种的可能

 

这次语无伦次的哲学解读,x0ax0a真的很牛逼。...





二十多年的人生岁月,再买这本书之前,才发现所谓的外国名著,我竟然只看过高尔基的《童年》。

恩,似乎有点羞耻。

羞耻归羞耻,但是问题不大,勤能补拙是良训,亡羊补牢不算晚。就像我姐说的一样,长得丑就要多读书,所以,我要励志做一个沉浸在浩瀚书海的丑逼。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丑到世界都在哭。

本来是想写写我的姐姐,又觉得看了这么一本不得了的哲学书,写个让别人看到一头雾水的深刻东西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所以,她就缓缓吧。

1.

这是一本语焉不详的书,真的是看到一脸懵逼,满头雾水。

“我没有尝过大地的盐,也没有尝过大海的盐。我原以为自己就是大地的盐,也曾害怕失去自己的咸味。”就像书中的这句话一样,悟性不透彻的人,根本看不懂这本书。

就像我一样。

模糊的意象和场景,抽象的人物,暧昧的情绪,分不清真实与历史,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从头到尾看完这一整本书,脑子里也只有几个模糊的词语:

睡眠,旅行,欲望。

之所以模糊,是因为“人间的食粮”恰恰就是人心底里最原始的声音:欲望。

天上的食粮,是宗教,是纯粹的精神世界;

人间的食粮,是欲望,是纯粹的感官世界。

就像大跃进的口号似的,他表达的简单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欲望是第一生产力。

它让人饥饿,也使人幸福。

所以,虽然强行秀逼格,

但是这也的的确确是一本畅快淋漓的书。

满眼都是蠢蠢欲动,读得内心亢奋,手指发烫。

这本书不是人生指南。

书里没有百转千回的故事,没有冷冽如刀的逻辑。

作者纪德本人甚至敬告读者:这是一本读完就可以丢掉的书。



2.

这大概是作者最让人欣赏的一点:他不愿用自己的逻辑绑架读者。

这本书你喜欢也好,唾弃也罢,我不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绑架你。

好为人师是一种病,许多人病入膏肓而不自知。所幸的是,纪德并不打算成为纪老师,他从不站在上帝视角上指点江山。他更像一个法师,不对,应该是巫师,毕竟他是外国人。

他会用辞藻和意象带领读者,因他的痛苦而痛苦,为他的彷徨而彷徨,想他所想,感受着他的欲望。

安德烈·纪德,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保护同性恋权益代表。代表作有小说《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散文诗集《人间食粮》。

纪德出生于巴黎,在法国北部省份诺曼底长大,十一岁时失去父亲,笃信宗教的母亲对他的管教十分严格。孤独的童年造就了他叛逆矛盾的气质。在纪德的一生中,他游历了阿尔及利亚、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乍得、刚果、苏联等国家,他把这些经历都写进了《人间食粮》里。

有人指责我自私,但我却要指责他们愚蠢。我立志不会爱上任何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但我深爱着感情、友情和爱情。当我对某一个人付出真情时,我不愿因此放弃对其他人所怀有的情感,我只想让自己经历每一次因缘际会,不愿意独占任何人的肉体或心灵。我是徜徉在天地间的流浪者,不会在任何地方停留。任何偏爱在我眼中都是不公平的,我想保留一切可能,我不会把自己献给任何一个人。不为任何人停留,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因为不想错过除此之外的无数种可能。
这是纪德的逻辑。

毫无理性的逻辑。

清空内心的欲望,追寻不可知的未来。



3.

“我流下了眼泪,因为再也无话可说。”

面对生活的切肤之痛,实在无话可说。语言浅薄苍白,是所有误会的根源。纪德写出了这样一本书,他说,这是一本关于逃避和解脱的书。当一本书被写出来,出版发行,文字就已经像婴儿出生一样,与作者脱离了关系。他不再能左右它的命运。只能被解读,被解释,被误读。我们要做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和作者一起走完这一段路,就像梅纳克带领着他,他又带领着纳桑奈尔一样,平起平坐,同吃同住,那才是对人间食粮最刻骨铭心的感知,那才是切肤之痛的灼烧与震撼。

“最初那段令人困惑又心醉神迷的日子已经过去——在遇见梅纳克之前——那是一段焦虑等待的时期,仿佛穿越泥泞沼泽。我整日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睡再多觉也无济于事。吃完饭,我倒头就睡;一直睡着,醒来的时候却觉得更加倦怠,精神也迟钝而麻木,仿佛要变成一只休眠的蛹。生命在隐秘中活动;蛰伏在运作,未知事物在创生,艰难地分娩;我在半睡眠的状态中等待;我静静地睡着,仿佛虫蛹一般;我任由新的生命在我身上悄然成形,那将是新生的我,与现在的我大相径庭。光线仿佛透过层层碧波和树影才落在我身上;我感觉浑浑噩噩,麻木不仁,仿佛喝醉了酒,又好像深度昏迷。”

曾经和书里的开头部分一样,因为不知道如何度过日复一日的生活,只好选择不负责任地沉睡。看着天黑到天亮,在凌晨五点头疼欲裂地躺在床铺上,强迫自己睡着,希望不再醒来。睁眼的时候,窗外是沉沉的暮色。那样昼夜颠倒的日子,实在让人绝望。

所以选择出发上路,走向随便什么远方。

梅纳克、纳桑奈尔……他们是谁?

是你,也是我。

他们不是某一个人,他们是某一类人。

梅纳克,纳桑奈尔。书中出现了无数次的名字,也是被作者呼唤最多次的人,但他们不是人物,没有形象,只是作者臆想出来的。

梅纳克,“我”,纳桑奈尔,这三个人构成了一个轮回:

梅纳克唤醒“我”的流浪之心,点燃了“我”心中的火苗,然后独自离开;现在“我”也与当初的梅纳克一样,点燃了纳桑奈尔的火种,等待着他长出翅膀,然后看着他走向辽阔原野,明白生活的无数种可能。

用浪子的逻辑绑架少年,拆毁常规生活构筑起的三观。没有陪伴,没有相守,没有承诺。因为他们都清楚,每一段相遇都是一场因缘,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都只能在身边一起走完某一段路。

“你曾经等待着我,而我却浑然不觉。”

我们都曾经这样等待着一个人,不知道对方是否也同样等待着自己。在等待中沉默,孤独和欲望消耗了我们所有的精力。

爱而不得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孤独的人,然而看到作者这样说出我们心里的话,就像在漫长黑夜里见到倏忽而过的一道星光。



4

“丢掉我的书吧。你得告诉自己,生活有千百种可能,这本书仅仅描述了其中一种。你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如果一件事别人能和你做得一样好,那你就别做了;如果一件事别人能和你说得一样好,那你就别说了;如果一件事别人能和你写得一样好,那你就别写了。

你只需要专注于非你不可的事物,然后迫不及待地,耐心地,将自己塑造成天地万物中那个不可取代的人。”

这是整本书里我觉得唯一不迷惑的地方,甚至能感觉到共鸣。

其实无非就是说,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拥有无数种可能。

《人间食粮》告诉我们,不论走到大陆尽头,还是走到空中花园,走过北极圈内的不冻港,走过赤日炎炎的热带沙漠,其实走到哪里其实都是这个世界。

我们仍将日复一日地面对生活。

“我们的生活就像玻璃杯里的冰水,高烧的病人焦渴难耐,将凝结着水珠的玻璃杯捧在手中,他将冰水一饮而尽,明知道应该等一等再慢慢喝下,但就是无法将玻璃杯从唇边移开。这水越是清凉,身体就越发滚烫。”

在现实生活中疲于奔命的人,会在《人间食粮》里看到所希望的诗和远方;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甚至米字路口上的人,会在《人间食粮》里看到内心深处不愿示人的自己;

经历过无数次选择和成败的人,读完《人间食粮》,大概只有会心一笑。

不要同情。

我想我们都会是想要经历跌宕起伏的一生吧。

我们终究要继续前行。


    关注 璞墨西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