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谈养生:节能养生》:第一章 依时而养:四季变化与节能养生

 

------第一章 依时而养:四季变化与节能养生------

杨力寄语:

我国传统的中医养生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学名家经验的结晶,而中医养生学所推崇的“顺应四时”,“回归自然”,“形神共养”,“动静结合”等养生原则方法时至今日也依然在被我们现代人所学习和利用。这其中“顺应四时”养生原则更是几乎每一位养生家都认同的重要原则,是健康长寿的法宝,也是节能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这几句话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说:一年中四季的阴阳划分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圣人所肯定和认同的,是世间一切生物生长衰老的关键和本质所在。可以说世间万物的生老病死的本原就在于四季的阴阳消长变化。而自然界四季节令变化的存在以及阴阳活动的规律,也就是生物界生长收藏的根本。如果不顾自然的客观规律,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根本,那么就必然会破坏其本性,伤害其关键。也就是说违背了按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来养生的话,肯定会因为动摇了养生的根本,破坏了养生的元气而没有效果,甚至于会对养生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掌握和坚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古代先贤无不言之凿凿的告诫后人四时养生是如何的重要。四时即四季,四时养生,也即指四季养生。具体地说就是指养生和治病首先都要明确一年的天气变化情况,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变化的规律,通过调养护理的方法,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化与人的生命活动可以称得上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年四季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中医学认为一年中阴阳的消长变化造成了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由春到夏是一个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才会春温,夏热;而由秋至冬则是一个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才有秋凉,冬寒。

事实上,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同时人体自身的生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如果四季更迭而人却不能够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适时的来改变的生活规律,调摄人体,使自身保持一种阴阳平衡、气血旺盛、脏腑协调、经络通畅的状态的话,那么其生命活动节律就会受到干扰,免疫力就会降低,那时候就算不病,也会因为体内阴阳失调而导致内部脏器功能的紊乱进而增加发生病变的可能性。

正所谓“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早在古代人们就根据四季气候的特点,总结出五脏调养法:“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春季是一年的开始,是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季节,故有“春生”之说。但春天又多干燥多风,此时人体的肝脏精气最旺,所以春季养生以养肝为第一要务。中医认为怒伤肝,所以在春季养生者应避免发怒,要把心中的不良清绪一扫而光,在大好的春光中感受和体味绿色带给我们的勃勃生机。

夏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天气开始变得炎热,阳气的充盈程度也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再加上雨水不断,所以很多植物都在夏季疯狂生长,故此有“夏长”之说。而此时烈日炎炎下高温的环境会使人体内的心旺。夏季,按照中医五行属火,正好与五脏中的心相对应,再加上阳气较为旺盛,所以易烦躁和患暑病。鉴于此,夏季静下来养心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节能养生中静养生的重要一环。

秋季是万物逐渐萧条的季节,同时也是收获的季节,故有“秋收”之说。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所以秋季养生应以养肺为主。同时随着气候变得干燥凉爽,再加上秋风萧瑟,落叶残花的肃杀景色,往往容易使人产生悲观消沉的念头,因此秋天易患疟疾、精神分裂症,所以秋季要注意调养精神,尤其是要做到心境平和,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这样才能节省身体内能量的储备,达到节能养生的效果。

冬季气候寒冷,寒风呼啸,万物都潜伏闭藏,故此有“冬藏”之说。冬季肾气内应而主藏,所以冬季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而由于肾旺,所以冬季人往往易患青光眼、脾胃虚等有症,且容易绝望。因此,冬季节能养生虽然具备客观上低温的有利条件,但也要注意调养精神,使自身内部的阴阳达到一种平衡协调的状态。

其实依时而养无疑是跟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思想相呼应的。它也在时刻提示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只有处处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安然生息”。

此外,我们在注意到四季变化与人体生理机能及养生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做到顺应四时的同时,如果能够再照顾到人体自身的生理节律,坚持静、慢、低温这三大节能养生原则,那么无疑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养生效果。这正如云门文偃禅师在其《禅诗》所说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的。因此,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注意保养阳气,而秋冬之时,则应保养阴气,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更迭要求我们在强调静、慢、低温这三大节能养生原则时,必须好要注意顺应四时的变化,无论在精神活动、起居作息还是饮食等方面都要依时进行适当的调节。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661773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1.春季节能养生------

杨力导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世间万物开始恢复生机与活力的季节,同时也是阴阳循环过程中阳长阴消的一个开始。正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万物生发,正是养阳的大好时机。而春令属木,肝胆应之,如果违背了春生之气,那么少阳之气不能生发,就会诱发肝气内郁之病。因此春季的养生之道以养肝为主。同时春季养生更需要节能,我国古代医典《黄帝内经》就有这样的建议: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以使志生,意即春季要早睡早起,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清晨起床后,可以松解衣扣,散披头发,放松身心,在庭院中缓行慢步,呼吸新鲜空气,使精神、情志、气血舒展畅达,生发不息。

此外,春季除了要慢步院中,以慢节能养生之外,养生还应该做到劳逸结合,静中有动,动归于静,这样才能更好的保养阳气,从而使人精力充沛,精神旺盛,健康长寿。

春季节能养生之睡眠篇

睡眠是人“以静养生”原则的一种实现方式

在古代,人们把睡眠与饮食看做是养生的两大重要因素。对于睡眠,古人认为其不仅可以养身,同时还可以养心。所谓的“卧,休也”便是这个道理。“休”意思就是休息,这既应该包括身体的,也同时包括心理的。休息睡觉的时候,身体和心理都由动态转入静态,自然有益于保养精气,节省不必要的能量浪费。所以其对养生来说十分重要、也非常有益。一般来说,睡眠好的人胃口通常也好,吃得好,消化好,那么自然容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从而保证生命的储备和健康。由此可见,睡眠无疑是“以静养生”原则的一种最简单易行,也是最高效的实现方式,而且也是我们节能养生中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春季睡眠的特点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气候逐渐变暖,冰雪开始消融,微风拂面,处处散发着生命复苏的气息。而此时气温升高又使人体的皮肤变得松弛,毛孔放大,揍理逐渐舒展,皮肤末梢的血液供应增多,从而改变了冬季皮肤血管因受到寒冷的刺激,血流量相应减少,而大脑和内脏的血液供应增加的状况。再加上人体循环系统功能的加强,汗腺分泌的增多,从而导致了人体各器官负荷的增加,进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些抑制作用,客观上就会产生了诸如镇静、催眠的效果。所以在春季,人往往会感到无精打采,昏沉欲睡,身体困乏,总是有一种懒洋洋,软绵绵的感觉,这就是“春困”现象。

由此我们可以说“春困”不是病,而只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但尽管“春困”并不直接威胁我们的健康,可是人困了就想睡觉,否则就会没有精神,自然也就会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如何克服“春困”,调整好睡眠对春季节能养生是极为重要的。

其实克服“春困”的最好方法就是保证好睡眠,顺应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早睡早起,适度睡眠”的春季养生原则。

一般来说成年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大约为7~8个小时,如果一个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7个小时,那么他就没有充足的能量储备,自然会感到困乏,没有精神。所以睡眠的时间不足也是不少人会有“春困”的感觉的原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睡眠可消除疲劳,为我们储备和节省生命的能量,对人体健康长寿大有裨益。但正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万事都要有一个“度”。睡得太多如同吃得太饱一样,同样有害健康。如果我们每天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那么不仅消除不了一天的疲劳,而且还会给人体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所以春季睡眠也要适度,以防过犹不及。

此外,保持居室内空气的新鲜流通,对于克服“春困”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春季睡眠先睡心

睡眠是节能养生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每个人在不自觉中所进行的节能养生的主要形式之一。

我们讲节能养生三大原则之一是要静,其不仅要形静,更重要的是要神静,心静,这也是静养生的真正精髓所在。睡眠前不要劳心劳肾、劳胃过度,做到节能睡眠。

既然睡眠属于以静养生,所以睡前调摄精神,平心静气是十分关键的。正所谓“睡眼先睡心”,只有心神宁静的进入睡眠状态才会有好的睡眠质量,达到好的睡眠效果。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睡前保健法供大家参考。

1.入睡前半小时应尽量少思少虑,放松心情,尽量做到摒弃一切杂念,静志宁心,保持一个自然的身心状态。

2.睡前可选择在室内缓步而行,这样既有利于身体血液的循环,也可舒缓心智。“入睡时行,绕室千步,始就枕……盖则神劳,劳则思息,动极而求静”。

3.睡前一定要洗面、泡脚,并按摩面部和搓脚心。脚上有几条阴阳经络经过,脚是人体几条重要阴阳经络的汇集点,很多重要的穴位都交错汇集在足部,所以用40多度,比体温稍高的热水泡脚,能刺激足部的穴位,推动全身的血气运行,宁心安神,对于消除一天的疲劳,帮助人们安然入睡有着很好的效果。

春季睡眠要顺时

春季睡眠节能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合理科学的安排和控制睡眠时间。最好的人睡时间是晚上10点到10点半之间,因为11点到1点是睡眠的高峰,在这段时间里熟睡,那么睡眠质量最高,也最容易达到节能养生的效果。此外春季午睡也必不可少,睡好午觉是以静养生的又一关键。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睡眠的时间,睡得太多,太少都不利于养生。成年人每天午睡半小时,一天保证7到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对抗“春困”,以静节能养生的最佳选择。

春季节能养生之精神调养篇

春季节能养生需重视精神调养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精神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不生病”。因此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仅是指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还要求精神和心理上保持健康。这和我们所提倡的节能养生中静心节能,静心保健的观点不谋而合。

以静养生或者说精神养生古来有之,“调神”、“怡神”、“修心”等词都是我国古代用来概括调养精神的词汇。而保持一种清静、乐观的心态,少欲寡思才能健康长寿的观点也被历代医家和养生家所证实和推崇。

事实上,精神养生就其本质来讲就是静养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节能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重视和发展精神养生,通过调节精神来节能保健无疑是一条正确而又十分有效的延年益寿途径。

因此春季节能养生不仅要随四季气候转变,增减衣服,调整生活起居,而且还要顺应春生来调整自己的精神情绪。只有人体的脏腑气血和精神活动都适应了春季的特点,那么我们才能保持一种神清气爽,体健身强的状态。对于这一点《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早有详细的记载和论述。其指出顺应四时之气调摄人体精神,可以使精神活动顺时而生长收藏,从而达到清静内守,百病不生的目的。反之,若逆时而动,不注意精神调节,则易伤五脏之气,进而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因此发病。

春季节能养生之精神调养的两大原则

春季节能养生有两个重要原则,其一是要戒怒养肝,其二要排解忧虑抑郁。

戒怒养肝

中医学认为五脏的精气是随季节更替变化的,春应于肝,就是说肝脏是与春季相应的,而同时肝脏精气在春季也是最旺的。因此春季养生要以养肝为第一要务,重在疏肝气,养肝血。

很多人都知道中医理论中有“怒伤肝”这种说法,怒可伤肝,大怒可能导致气逆,容易伤害肝脏,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昏厥。

春季气温回升,人的肝气旺盛而生发,这固然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但也容易导致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四肢抽动等人体肝旺过剩症状的出现。

中医认为肝气升发、肝气郁结都受人的情绪的影响。如果人的精神焕发,再加上过于劳累却又不加节制,那么肝气就会升发过重;同时春季经常出现的阴雨连绵的天气往往使人感到厌烦不安,这就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所以,春季人一定要注意对于肝脏的保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具体来说:春季养生先养肝,养肝首先要静心戒怒。人只有心平气和,肝气才会有升有节,从而避免肝气过盛或是肝气郁结的情况。其次,春季肝旺而脾弱,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养脾。因为脾的状态对于人体的消化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如果春天精神抑郁不振、往往容易腹胀腹痛。最后,养肝养脾都离不开养心,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人的精神。人只有心静神宜,才能心平气和,这样肝气才会平衡,脾胃才可安宁。

上面所说的心静,其实针对的是“在志为怒”,表现为稍受刺激则易怒,因此在精神修养上要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遇事戒怒。

所谓愤怒就是指当一个人的意愿或活动遭到挫折失败时而产生的一种勃发粗暴的情绪。“怒则气上”,意即愤怒可以导致肝气上逆,因此其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对人体的健康不利。针对“怒可伤肝”的观点,清代的养生家曹廷栋在其著作《老老恒言·戒怒》中有这样的论述:“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其意思就是说“怒”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为怒不仅伤肝,而且还可伤心、伤胃、伤脑,从而导致各种疾病,所以怒是所有人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养生一定要戒怒。

此外,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由于屡次被诸葛亮的计谋击败,吴国的大都督周瑜在暴怒下金创迸裂,最后吐血而死,这说明大怒、暴怒却可导致血随气逆,伤肝损身,如果不注意控制调节,则怒气填胸,伤心、伤胃、伤脑,严重者甚至会因怒丧命。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这是隋唐时期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对怒的看法。其明确指出了怒是养生大忌且是养生首忌的观点,把大怒列为三戒之首。

既然怒对人体有如此之大的危害,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戒怒”呢?

1.养性避怒。大家都知道很多时候一个有修养或者说是有着良好性格的人相比常人来说更不容易动怒。因此,平时加强思想上的修养,注意修身养性,遇事自然就不会轻易恼怒

2.意识控制,以“理”制怒。当你遇到可怒之事,怒从心头起,将要和人吵架的时候,就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做到理性思考,克服情感上的冲动,避免情绪不致过激。比如可以试想吵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进一步激化和扩大矛盾,或者多想想怒对身心的危害等,自然可以缓解愤怒的情绪,然后再慢慢的自行排解。生活中,我们不妨在自己的床头或案头上写着“制怒”“、息怒”“、遇事不怒”等警言来时刻提醒自己,如此可能会使你在愤怒时可以保持冷静,常常会收到很好的戒怒效果。

3.疏泄愤怒。如果一件令人气愤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不妨采用疏泄的方式把积聚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一些诸如向亲友诉说,写日记等适当的方式、正当的途径和渠道宣泄出去,以免使愤怒进一步加剧或是强压在心头憋出病来。相信只要能够疏导宣泄得当,那么你就会很快的恢复心理平衡,从此事中摆脱出来,重新找到快乐的感觉。

4.转移视线缓解愤怒。科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大脑就会形成一个强烈的兴奋灶,而一旦转移了导致愤怒的刺激物,那么在大脑皮层就建立另一个兴奋灶,从而可以削弱与抵消此前发怒的兴奋灶。因此发怒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唱歌、听音乐等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又能舒缓神经的事情来做,这样就改变人的思考关注点,从而使人少受不良刺激的因素的影响。此外,离开愤怒的环境,也可以让人眼不见心不烦,进而缓解人的情绪,使人慢慢的从愤怒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总之,春季节能养生必须戒怒养肝,只有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才能达到以静节能,以静养生的效果。

排解忧虑抑郁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负担与人体的能量消耗是成正比的,所以一个人的心理负担越小则消耗的体能越少。因此我们可以说过度的抑郁、忧虑、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会使体能过度消耗,不利于节能养生。此外研究还发现长期情志抑郁可造成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失调,进而增加人体能量的消耗,所以排解忧虑抑郁是春季节能养生的一大原则。

中医认为“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难经》),而且肝主疏泄,藏血,有保证全身气血顺畅运行,贮藏血液和调节人体血量分布的功能。五脏之中肝属木,应于春。而肝的生理特性也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生长、生发的特性。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肝气之升发,就如同树木的伸展一样,柔和舒畅,既不抑郁,也不亢奋,而是以冲和条达为顺,肝气的升发条达,则气血流通。而人若抑郁,则肝难以条达,必然会加重肝和身体其他器官的负担,增加消耗,不利于节能养生。

《红炉点雪》说:“夫气贵舒而不贵郁,舒则周身畅利,郁则百脉违和。”所以说春季节能养生,抑郁是大敌之一。

西方心理学家贝克就列出了一系列容易导致抑郁的心态表,他认为抑郁者多有如下几种心态。如由于曾经历过失败和不顺心的事,就认为祸不单行;视物时过于简单的划分,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稍遇挫折就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将一事无成;处事悲观,思考时只看事物消极方面;盲目猜忌,未经核实就猜测别人对自己歧视,看不起,总是无限的放大了自己的缺点,从而导致过于低估自己的力量,且常常感到好像自己做错了事或是做了什么坏事;严重自卑,总是不自觉地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行;不能准确地评价自己能力等。

针对抑郁,在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主张可以通过情境发泄,如观看足球赛、斗牛赛、拳击、赛车等来设置和提供情境,使人置身于技击搏斗中来发泄其内心的压抑情绪。此外,贝克也给出了防治抑郁的三种方法。

1.当心情不舒畅或是情绪难以自制时,可以用笔记录下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的消极念头,最好能够在纸上消灭它,切不可让它存留在自己的头脑中。

2.“每日三省吾身”,可以用上面的心态表来和自己做一个比较,这样就能够找出不足,防止抑郁。

3.抵制虚假的、使人抑郁的思想,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春季节能养生要做到以静为先,静慢结合。精神上要使志生,保持精神愉快,气血调畅,制怒而不可抑情。

春季节能养生之运动篇

春练之散步

春季节能养生,春练不可少。身轻气爽的去公园、河边、湖畔、或乡村小路散步,是简单易行且实用的节能养生的重要方式。在我国散步健身的方法已有了十分悠久的历史。通过闲散从容和缓的行走,以及四肢自然而协调的动作,可使情绪轻松畅达,让人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志而益五脏。所以坚持散步的习惯可以健身强体,延年益寿。

散步是指闲散、从容地行走。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没事常走路,不用进药铺。”而且历代养生家们也多认为“百练不如一走”,所以散步可以说是我国的传统健身方法之一。

散步养生的功效

散步是一种典型的慢养生方式。要想通过散步达到节能养生的效果,就需要注意散步的一些要领。

首先,散步前要调节身心,调匀呼吸,只有全身自然放松,然后再从容散步,才能保证动作自然协调,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达到锻炼肌肉和关节的目的。

其次,散步时,要注意散步的速度。若快步散步,即每分钟约行120步左右。那么如能长期坚持不懈,则可兴奋大脑,振奋精神,有利于锻炼下肢。但要注意的是快步并不等于疾走,所谓“快”只是比缓步的步履速度要稍快点儿,散步总的原则还是以慢缓为主。

如果人散步时每分钟约行70步左右则称缓步。缓步对于年老体弱者尤为适用。因为其可使人的稳定情绪,消除疲劳,而且还能健脾胃、助消化。

很多人散步时喜欢走走停停,步速不定,快慢相间,行走一段,休息一下,继而再走,或快走一程后,再缓步走一段,总之因其自由不拘束,随性而为,所以人们形象的称之为逍遥步。用这种方式散步对于病后需要康复者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散步时,宜从容和缓,不可匆忙,始终保持一种悠闲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步履轻松,闲庭信步,方可调达平和周身气血、使百脉流通。

最后,散步须注意量力而为,要循序渐进,做到形劳而不倦。否则会过劳耗气伤形,过度耗损生命的能量,不仅达不到散步的目的,而且还会损身伤神。

散步的时间

春天是万物争荣的季节,人亦应随春生之势而动,因此春季的清晨进行散步是适应时令的最好养生法。春季的清晨空气清新,早晨起床后,到庭院之中,或公园小路,或林荫大道,或河边,湖畔等宁静之地散步,即可以舒活筋骨,又可以精气宁神,以静养生。

此外食后散步有利于健康。《老老恒言》里说:“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意思就是说饭后散步能健脾消食,延年益寿。

散步的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散步对人有着积极的保健作用。

1.散步能够松驰神经,稳定情绪,调节和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扩张全身小血管。

2.散步会带动全身血液、骨骼、肌肉、韧带都活动起来,能使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神经系统皆处于一种活跃状态中,从而达到调节内脏功能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的目的。

3.现代运动医学认为,“散步出智慧”,这是因为步行,散步能使身体逐渐发热,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增加大脑的供氧量,提高思维能力,是智力劳动的良好催化剂。此外据研究散步还可防老年痴呆。

杨力提示:

春季节能养生要注意家庭居室的绿化。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如果能常在绿色的环境中生活,那么人体皮肤的温度可降低1~2.2摄氏度,而脉搏则每分钟可以减少4~8次。这些无疑都有益于我们通过低温和慢来节能养生。

此外居室内如果植有绿色植物,还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过滤吸收滞留在空气中的大量尘埃,以及紫外线和其他有害的放射性物质,保护眼睛,消除噪音,从而起到改善和调节人的嗅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的灵敏性,以及人体其他生理功能的作用。

最后,室内绿化还对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生活在绿色中不仅可以让我们血流缓慢、呼吸均匀,而且还能保持心情舒畅,节能养生。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661773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健康心理小说 《杨力谈养生:节能养生》

作者:杨力
小说现有字数:15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2月2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杨力谈养生:节能养生”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661773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