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心理学》:序 要想了解一个人,请带他去饭局

 

------序 要想了解一个人,请带他去饭局------

我认识的一位成功企业家曾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最好带他去饭局!

对这句话,我十分赞同。确实如此,饭局是最考验人的地方。在觥筹交错间,一个人的品性和修为,都可以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从点菜到吃饭,从开始喝酒到饭后道别,这些过程中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性情。在餐桌上,他自然会脱下隐藏自己的外衣,将真实的一面暴露无遗。所以说,想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人,最好带他去饭局。

“人性解剖大师”鲁迅先生也说,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厨房。此言不虚,对于中国人来说,人生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餐桌(饭局)展开的,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在中国,结婚有饭局,升学有饭局,赔礼有饭局,开会有饭局,工作有饭局,升职有饭局……参加这些饭局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和自己有关的事情。在饭局里,可以谈公事,可以谈私事,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在饭局中完成的。

当然,什么样的人参加什么样的饭局也是有说法的。富人参加的饭局跟普通人参加的饭局当然不一样。从一个人经常参加何种饭局,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地位、兴趣、爱好,所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只需要观察他经常参加何种饭局即可!

中国人的饭局之道,其实就是中国人的人情之道。饭局就是一个社会身份认同体系,透过饭局,可以看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社会关系和交际规则。其实,饭局的关键处,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跟什么人吃。在饭局里,可以跟人联络感情,可以谈生意,所谓的人脉,所谓的圈子,所谓的资源、社会关系都可以从饭局中获取。

所以,我们要想了解一个人,就看他平时喜欢参加什么样的饭局,从中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朋友圈、交际圈!很多志同道合的人都喜欢搞饭局,一来促进感情,二来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跟企业家一起吃饭的肯定是经济、财富方面的人,跟作家一起吃饭的多是摇笔杆子的人,跟一帮狐朋狗友天天混饭吃的肯定是没有志向、没有追求的人。

饭局的妙处就在于“局”。一个完美的中国式饭局,有设局人、入局人、局托、陪客等众角色,有组织、有结交、有承诺……所以,处于什么样的饭局里,就能猜到这场饭局的目的,以及参加这些饭局的人的目的。

本书就是告诉你如何在饭局上看透人心,如何辨别谁真心谁假意,如何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以便对症下药解决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

另外,因为读心是相互的,在饭局上你也有可能被别人拿来研究,所以本书告诫读者,参加饭局时要注意隐藏自己,保证自己能看透别人,但尽量不要被对手看透,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饭局读心高手!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29789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饭局如戏台,人人各怀心事------

有人说,世上最累人的事情就是吃饭。

这话不假。

在中国,吃饭确实够累人的。同样是吃饭,外国人叫作“用餐”,中国人称为“饭局”,前者听上去没心没肺,后者听起来处处心机。

在国外,吃饭就是吃饭,有闲暇或者心情好的时候,不妨尽情享受美味,赶上时间紧,随便吃份工作餐,填饱肚子就算完事儿。中国的情形却大不相同,吃饭并不单单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或是味蕾的享受,而是一种精神和利益的双重需求。也就是说,吃饭是生活中的大事,更是工作中的大事,少了这顿饭,就少了许多人情,这顿饭吃不好,许多事也就办不成。正因为大家对饭局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和渴求,所以,这个饭吃起来并不轻松。

饭局如戏台。饭菜和酒水好比舞台设计,酒好菜好,舞台才显得耀眼华丽。参加饭局的各路人等,全部是演员,生旦净末丑各司其职,披挂整齐各就各位,单等锣鼓开敲,好戏就算开场。

在戏台上,有文角,有武行;有唱黑脸的,有唱红脸的;有捧哏的,也有逗哏的,这样的戏才热闹好看。在饭局上,大家看上去个个红光满面,其实各怀心事,各有所图:每个人都想借饭局这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渴望用手中的酒杯,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时候,一场看似平淡无奇的饭局,说不定正上演着一场“宫心计”。大家坐在一个席面上,夹的是同一个盘子里的菜,喝的是同一个瓶子里的酒,表面上说说笑笑,其实私底下,也许正在勾心斗角,甚至是“打打杀杀”,此情此景,饭局又变成了高手对决的竞技场。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经跟着朋友吃过一回“蹭边儿饭”。 这个饭在我看来是蹭边儿,在别人看来却是十足的饭局。

这场饭局的主人是我的朋友庄斌,他是某公司的财务主管,平时与一位副总走得比较近。如今,这位副总因故离职了,庄斌感觉孤立无援,心里空落落的;于是,他想请其他的中层吃顿饭,联络一下感情。抱着这个目的,庄斌在席上一副盛情相待的样子,一会儿和这个碰杯,一会儿给那个敬酒。酒过三巡,庄斌已经不胜酒力,把我拽起来,让我替他敬酒。我按照庄斌的指示,敬了一圈,感觉大家都很热情,心里很是羡慕庄斌的好人缘。

散席之后,我把心里的想法跟庄斌说了,夸赞他会社交,有人缘。没想到庄斌冷笑一声说:“什么好人缘?你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这帮人绝对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他们的城府都很深,心事也很重。”我表示不太理解,庄斌继续说:“这些人跟我的情分都一般。我请他们喝酒,他们不推托,是因为没必要得罪我。那个公关部经理老陈是个势利眼,今天他喝酒喝得最少,以前副总在的时候,他最爱跟我套近乎了,每次都不醉不归;现在副总走了,他就有点淡了,酒也不好好喝。那个管后勤的老刘,这两天正有事求我,不敢不喝。你看他醉了,其实是装出来给我看的……”

听庄斌这样一分析,我发现自己真是太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了。庄斌告诉我:“别以为吃饭的就是哥们儿,喝酒的就是朋友,这样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现在这社会,没有无缘无故的饭局,吃饭之前,你得先把这个局看透,再把吃饭的人研究透,要是一门心思都在吃上,那就成猪了!”一席话,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从那以后,我还真研究起饭局的问题了,这一研究不要紧,发现饭局真是最好的心理观察室。饭局之上,人人各怀心思。有些人本来心事重重,但到了席间,却强颜欢笑;有的人看上去兴致颇高,其实强打精神;有的人一脸憨态,其实胸有城府;有的人沉默不语,实则静待时机……总之,这场饭局看上去热热闹闹,可是细数大家的心态,却是五花八门,各有不同。

在经历过几场实战之后,我慢慢发现,饭局上最难应付的不是酒,而是形形色色喝酒的人。在中国式饭局里,有着很深的学问,也形成了许多不成文的潜规则,不亲身体会,是很难应对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饭局又是棋局,其中大有玄机,想要赢定这一局,要学会察言观色,从他们的举手投足中,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在饭局上,每个人都在企图掩藏自己的心事,如果你猜错了他们的心事,就会让饭局成了不可收拾的残局。所以,想要巧妙地破开这一局,就不要被那些表面的现象蒙住了眼睛,要学会深度挖掘,各个击破,努力使自己成为布局者,而不是一颗闲棋冷子。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29789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健康心理小说 《舌尖上的心理学》

作者:张兵
小说现有字数:15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2月21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舌尖上的心理学”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729789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