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第5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5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是《东坡乐府》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苏轼怀念弟弟苏辙的作品,这一点在词的小序中有明确说明:“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现在让我们先来读读全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好饮酒,但酒量似乎不大,因此常常大醉,在醉意中面对悬空的皓月,万里清光,诗人的心弦被拨动,仿佛从月色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从对月亮的咏叹中抒发了他对生命的感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对苍天的追问。诗人的心灵与天空中的明月产生了某种共鸣,但又有几分疑惑,“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出诗人的向往和迷茫。这是醉意,还是思想?总之,是一种对现世的否定。其实,把酒问月的情怀古已有之。例如,张若虚在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中就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而李白在《把酒问月》中也曾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如果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借助春江花月的绚烂景色表达了相思之苦,那么李白的《把酒问月》则表现了对无奈人生的感慨。

把酒问月之时,诗人心中的悲苦只能寄托于浊酒之中,在人生最愁苦时,常常会把酒而歌,长歌当哭,欲哭无泪,泪往心中流!面对皎洁的明月,思虑到人生无常,也只能把酒长歌了。这虽然略显悲观和消极,但却是人生的真实。

苏轼在大醉之中感触到了世事的艰难和人生的愁苦,禁不住“把酒问青天”。他在无限的激情中产生了对天上人间的向往。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完全表现出了词人对仕途的无奈和悲愤。但紧接着诗人似乎酒意全消,变得清醒起来,十分理智地意识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真是对人生的彻悟。对这句著名词句的感悟将在“高处不胜寒”一节中予以讨论。在这里,我们更关注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在深深的思念中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深切祝福。这是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普世的情怀,是祝愿天下人长命百岁,生活美好。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无论是阳光下,还是风雨里,都可以闪耀出~种读之即在的光荣了。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友情是一种浩荡宏大、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理解堤岸;而爱情则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忘情泪至潇洒的心灵照耀。”具有这种情怀的人,显然经历过重大的人生挫折,当他们的愿望与现实产生严重冲突时,便会把内心最美好的情感变为一声深深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已经远远超出了怀念古人、珍惜友情的范围,而进入了一种超然、豁达和澄澈的人生境界,让我们生活在现代的人从内心中也激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怀吧!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4886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6节独立小桥风满袖------

新月升起,河畔上的杨柳随风飘动,春目的夜晚,一人独处,愁绪萦怀。在晚风中,举头遥望林间明月,更添许多愁。在冬去春来时,惆怅的情绪弥漫心间,让人若有所失,而孤单的身影在林间碎月的掩映下更显落寞。

欧阳修的许多小令中都借明月来表达他的忧愁,在词中常常表现出浓浓的惆怅和萧瑟的情绪,读之令人备感清冷和伤感。著名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自不必说,而《玉楼春》则以裱艳清香的词句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寂,那是怅惘和忧郁的情愫,是寂寞和惆怅的心怀。让我们读读这首《玉楼春》吧:“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仔细品味词中的孤独、寂寞、黯淡和惆怅,便能感到忧郁袭心。“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可以想见清凉的月色笼罩着孤馆,而人已远去,一颗孤独的心只能在清冷的月色中独自咀嚼着无法摆脱的忧愁。然而,惆怅和寂寥不能永久在心,当新的春天来临时,虽然人已憔悴,平添新愁,但面对明月绿柳,词人终于走出了孤苦的心境。

徘徊,徘徊,在长满青草的河畔徘徊,当一座小桥映人眼帘时,词人孤独地走上小桥,在月色中伫立,而心绪也随之开朗,潇洒恣肆地“独立小桥”任由春“风满袖”。这已不是“泪湿春衫袖”的词人,他已不再感叹“唯有寂寥孤馆月”。

我每次读这首《蝶恋花》时,都会联想到雪景寒林、幽涧寒松的景色,在大自然中与天地为一,那不是简单的欣赏和感受,而巳进入无我之境。、现在让我们读读全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如果说词的上片还是充满惆怅的话,那么下片则已让人感到潇洒适意的魏晋之美。

“独立小桥风满袖”完全抛弃了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喟叹,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天地间展现着“风满袖”的潇洒,这时寂寞已经消散,孤独已成为享受。

欧阳修的这句著名词句与宋代山水画境和魏晋风度在骨髓中是完全一致的,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曾写道:“《世说》载东晋画家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水之美,顾云:‘干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等山水画境界的绝妙写照么?中国伟大的山水画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美的发现中了!而《世说》载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日:‘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这不又是元人山水花鸟……的画境吗?(中国南宗画派的精意在于表现一种潇洒胸襟,这也是晋人的流风余韵。)”在这段精辟的议论中,宗白华先生以宋元时期的美术作品与魏晋风度相比拟,见解极深。我们认为,用这段话来评价“独立小桥风满袖”也是极为恰当的。宗白华先生继续写道:“深于情者,不仅对宇宙人生体会到至深的无名的哀感,扩而充之,可以成为耶稣、释迦的悲天悯人;就是快乐的体验也是深入肺腑,惊心动魄;浅俗薄情的人,不仅不能深哀,且不知所谓真乐。”“晋人酷爱自己精神的自由,才能推己及物,有这意义伟大的动作。这种精神上的真自由、真解放,才能把我们的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会它的深沉的境地。”

“独立小桥风满袖”一扫沮丧和悲伤,表现出潇洒的意境和昂扬的生命意志,这是对消极情绪的颠覆,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失败后,不必叹息,不能颓废,而应以“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情怀和境界潇洒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给自己一颗宽广而自由的心。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94886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物励志小说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作者:何强
现有字数:17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0月2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94886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