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拒绝帮领导“订盒饭”?

 

谈论90后,第一印象是什么?...







文 | 李昌禹

谈论90后,第一印象是什么?非主流?脑残?自我?抑或个性?独立?创新?

如同当年一批“叛逆”的80后横空出世引得社会舆论沸反盈天一样,随着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批年轻人走进社会大众视野,90后逐渐成为一种舆论关注的社会现象。

到底谁算真正的90后?

9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真实的面貌和舆论展现出来的面貌一样吗?细

究起来,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一个判断:个体千差万别,给整个群体贴任何标签都有夸大其词的嫌疑。

所以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90后最大的特色就是个体都有独特的个性,非要把他们刻画到一个脸谱里,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也有人认为,90后的年代划分并不恰当,90后应叫“95后”更准确些——中国在1998年前后告别了短缺经济,“95后”的童年生活处于商品相对丰富的年代,这造成了“95后”与1995之前的截然不同,而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影响看,1985年—1995年出生的一代反而更有相似性。

但这些似乎都无法阻止“90后”这一概念及相关话题的流行。

在网络媒体上,诸如“90后母亲吸毒孩子饿得吃纸”“90后毕业生两年换了7份工作”之类抓人眼球的新闻层出不穷。

甚至在一段时期内,90后常常被描述得像是外星物种,有研究者曾经统计,某网站2009年以“90后”为标题的新闻,发现明显偏向负面“荒唐事或不理性行为”的报道占53%,而明显偏向正面的报道只占7.51%。

近年来,这种现象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扭转,但90后在求职、创业、婚恋、消费等方面的一些言行却每每引发舆论热议。

更有媒体追问,90后,到底怎么了?

尽管以时代划分人群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时代造成的人的问题,似乎又有一定的客观性。

90后之所以会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个热门标签,引发众多舆论热点,无疑有其社会时代背景。我们看待90后现象,不妨把眼光放到这个时代背景中去考量。

我们在热议90后现象时,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为什么90后不愿意“订盒饭”?

近年来,在关于90后的讨论中,消费行为及由此产生的消费观无疑是一个较为惹眼的话题。

此前媒体渲染的“90后不买房”“90后挥金如土”可谓这些消费行为的极端。

但90后普遍有着天然的超前消费观念、更偏重于个性化消费却是普遍的共识。

90后成长的时代,恰好赶上消费主义兴起,他们是中国最先体会到消费文化魅力的一代人,这让他们很难在商品市场中保持“淡定”。

另一方面,比起上一代人,90后的家庭经济条件更为优渥,很少再受限于物质的匮乏与生存的压力,他们的消费需求自然沿着马斯洛需求层次上升,更在意尊重和自我实现。

这种消费观念在中国当下或许还很新鲜,但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看,在世界上已并不稀奇,甚至早已成为一种潮流。

舆论对于90后消费观念的批判,毋宁说是在社会剧烈变迁中,对于这种新消费观念的担忧与恐慌情绪的反映。

与90后的消费行为同样备受社会舆论瞩目的,还有90后迥异的职场行为。

随着90后步入职场,90后闪辞、90后工作不靠谱、90后难管理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在被媒体称为“90后入职元年”的2012年,一则“90后实习生拒帮老师订盒饭”的帖子曾引发热议,事情的经过是在一次策划会上,部门主任对一名90后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很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而最近,一则《一张图看懂70后80后90后的区别》的帖子火遍网络,其中一条区别就是:“70后是加班狂,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

似乎步入职场的90后总给人一种任性、自我的感觉,以致有人感慨,“遇到90后,我十几年的管理经验要清零了!”

同样,90后创业近年来也引起舆论热议,但与对90后工作态度的批判相比,舆论对90后创业却追捧有加,尤其是在互联网和创意文化产业等领域,90后创业者们展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

有行业报告分析,当今中国的创意文化产业中,80%以上的从业者为90后,尤其是在动漫、游戏产业,90后成为绝对主力。

张天一用互联网思维卖米粉,郭列用脸萌霸占了朋友圈头像……来势汹汹的90后创业者们的创新打法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却往往能收到“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效果。

90后的职场行为和创业奇迹看似是两个极端,但其实却展现了他们相同的职场观:你若端着,我就无感。

比起上一代人,90后更不愿意盲目听从领导的安排,更渴望靠自己的能力去打破不合情理的规则。

这代人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更想去做酷的、好玩的事情。

如果说上一代人在职场中所处的社会规则是金字塔式,即年龄更大、经验更丰富者占据更顶层的位置,那么90后们正在让管理规则变得更扁平化和自由化:

许多90后创业者的公司没有办公区的隔板,没有老板的封闭办公室,也没有条条框框“一本正经”的制度——他们会根据贡献值,用文化标签、兴趣喜好,构建一种全新的“秩序”。

90后不仅是一代人,更是一种价值观

不少青年问题研究专家用“自我”或“自我表现”来概括90后的特点。

中国青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邓希泉认为,90后的“自我表现”特征,并不是一种负面的社会标签,而是90后进入相对丰裕社会必然出现的社会事实。

这是发达国家进入丰裕社会后必然出现的优先价值观转换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体现。

有人认为,90后这种对“自我”的张扬其实代表的是新时代下崇尚多元的价值观。

从80后的“叛逆”到90后的“自我”,代际更替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表现”意识从觉醒到张扬的过程。伴随并影响这一过程的,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

90后身上崇尚自由、多元、个性化的精神来自自身的文化脐带,并将影响一生。而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转变终将通过这种代际更替来实现。

因此,90后代表的其实不是一代人,而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思维习惯,而我们在对90后做出一番品评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感悟一个新时代。

审视后辈几乎是人类处理复杂代际关系的共同手段,在美国也曾经有过“婴儿潮世代”“X一代”“Y一代”的讨论。

只是我们在审视90后这一群体的同时也不要忘记:90后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群体,这群看起来都一样的人,其内部千差万别。

90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更不是几个被热炒的人物,而是一种开放性的思考心智。

不管怎样,这个横跨近10年时间长度的人群,正在为这个时代提供更多元的、同时也需要仔细分辨的声音,以及众声喧哗背后那令人期待的可能性。



僧妞有话说:

每一代都成长,都伴随着上一辈人的批判。

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张狂自我。

但是除了文章里提到的90后典型,

其实还有更多的人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完成自己手里的工作。

每天坐一两个小时的车到公司,经常加班至深夜。

起床时太阳还没升起,下班时太阳早已落下。

但我们并没有抱怨,也没有随便撂挑子。

就像《欢乐颂》里的关雎尔,拿着微薄的薪水争取在大城市扎下根。

我们追求平等但不抗拒规则,即使再辛苦也能当个乐观的段子手。

追求生活品质是对自己的负责任,可我们也知道理财的重要性。

没有谁能断定90后是怎样的一代人,但10年之后会看到,

我们能比父辈们做的更好。

● ● ●
关于作者
李昌禹
原标题:品评90后,就是感悟新时代
本文
来自《人民日报》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据说用手机找实习

一定要点阅读原文


    关注 实习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