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外的我,想要用这种方式离母亲近一点

 

家乡的母亲,如候鸟般孤独的守卫着远方的子女。而远方的游子,又何尝不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每年的这个时候,无论是在身边还是在微信朋友圈,很多人会陆续谈起“母亲”这个话题。

而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我们为长期以来参与我们广西师大出版社微信公号互动的读者们送上了一份惊喜。我们征集了许多读者写给母亲的信件,并从中挑选了三十余封信件,我们将这些信件与一本适合母亲阅读的图书一同寄出,作为我们送给这些读者母亲的节日礼物。

与此同时,我们采访了很多读者与母亲之间的故事,还找到了一些年轻妈妈,听他们讲述为人母的感受。

经过精心打磨,我们终于完成了一份立体化呈现的全媒体内容产品——“和母亲说说心里话”。 在这份内容产品中,既有我们通过大量的采访所撰写的内容,也有来自读者们亲自写给母亲的信件原文,我们还邀请了部分读者通过音频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

除此之外,精选设计的主题海报、暖心十足的主题视频、还有可以在书中发现母爱痕迹的“主题书单”,我们希望用更加丰富的形态去将这个主题呈现出来。

向后台回复关键词“母亲”,即可获取专题页面的链接。你也可以长按本页面的任意二维码,识别后即可进入该专题页面。

在我们的这次活动中,许多参与活动的读者都是离家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无法陪伴在母亲的身边,令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们对母亲更加思念。家乡的母亲,如候鸟般孤独地守卫着远方的子女。远方的游子,又何尝不思念着自己的母亲?他们用自己力所能及的陪伴,在不同的相处方式里,去让母亲感受着千里之外的温情。

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一些在异乡打拼的读者与自己母亲之间的故事,并将其撰写成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活动主题视频

长按识别下方图中的二维码
即可进入活动专题页面
收听信件原文音频 观看活动暖心视频


漂泊在外的我,

想要用这种方式离母亲近一点

特约撰稿丨左婉鸣

乡关何处,何处又是故乡?

对很多年轻的心来说,故乡犹如一张又臭又长的裹脚布,被人弃之如敝履。而饮冰泣血的若干年后,我们却像一个遗老,在杯盏碰撞声中,陷入故乡回忆的泥淖里,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的方式,让在外漂泊的游子,向母亲倾诉自己长久以来的思念之情?

“生命之泉从她脸中划过/深谷马上变成了海洋/镜子里女儿的脸/发亮、光滑的芭蕉叶……”20岁的青空正在桂林一所高校读大二,临近母亲节了,在外求学的她,只有通过一首首小诗,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在教室自习的时候,青空偶然看到了广西师大出版社举办的“写给母亲的一封信”的活动,便想试着提笔给母亲写点什么,当作献给母亲的一份礼物。

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组织的这次活动中,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和青空一样,都是身在异乡读书、工作的游子,离开了母亲的身畔,绵延不绝的思念穿过每一个日夜。一封书信,是传递情感的另一种陪伴方式。

当下,很多年轻人并不善于对家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一位读者在信中写到:“或许我一辈子的性格就是如此,明明在表达我的爱,却非要拐弯抹角地绕一圈。”这句话被广西师大出版社用来当做这次活动主题海报的文案,令很多读者感同身受。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只有通过这样含蓄而又真挚的方式,才能向母亲勇敢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1

忆起和母亲的相处时光,作为一名军人,王上卿倍感珍惜:“她是我的恋人母亲,我们之间无话不谈。

“当初因为中考成绩不好,家里人就提议让我去当兵。”至今入伍六年的王上卿,提起当初和家人商议当兵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他告诉笔者:“母亲很支持我,当初觉得她很放心自己,后来才知道当兵以后,母亲每一天都在思念着我,担心当时十八岁的孩子照顾不好自己。”

青春年少,告别了家乡,从大连到广州,一场相隔千里的奔赴。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带着憧憬与梦想,穿上一身光荣的橄榄绿保家卫国,也就意味着离家乡愈来愈远,离亲人愈来愈远,唯有把热血和汗水挥洒在这片守卫着的土地。

身为军人,常年驻扎部队,王上卿说自己前三年没有回过一次家,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彻底转变了观念。他在信里写道:“记得2012年的一天,在我妈的QQ空间里看到她写的日志,是从我当兵那天起就开始写了,才发现妈妈这么牵挂我。因为当时自己根本没感受到什么,爸妈也没表现出来,所以看到妈妈写的日志之后,自己也是难受了很久。”

王上卿想到2013年的端午节母亲来看自己的场景,仍旧心里发酸。母亲在前一天晚上给他打了电话,要来看自己,但是他因为那天要值班就拒绝了。“我没想到端午节那天妈妈会悄悄来看我,其实那时候她自己也要工作,放假了就想让她好好休息。那天我让战友把母亲接进来,回到屋子里和母亲对坐着,我脸不是脸的。”

王上卿告诉笔者,当时自己觉得当兵了就不用那么矫情,想着整天回家。那时候妈妈也有工作,不想让她太操劳,大老远奔波过来看望自己。他说,自己当时不懂事撒了小孩子气,对母亲表现得很冷淡。

母亲察觉出儿子情绪的变化,但还是从包里拿出了一大早煮的鸭蛋和粽子递给了他。母亲的关爱,让王上卿觉得有些惭愧,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了。可是母亲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时候不早了,我回去了。”

王上卿没有选择挽留母亲,因为值班的缘故,没办法送母亲出门岗,只能背着枪站在甲板上,目送着母亲离去的背影。看着母亲瘦弱的背影,想到她千里迢迢赶来只为匆匆见孩子一面,看看他过得好不好,而自己却没能好好地和她说说话,那一刻,铁血男儿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母爱是如此伟大,不图回报地爱着自己的孩子,无声的牵挂,是她对孩子表达的方式。

王上卿说,自己和母亲的关系胜过朋友,无话不谈,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和母亲唠到后半夜。他还打趣道:“每次妈妈生气了,都是我主动哄她开心,还把自己的工资卡上交给她。那次端午节之后,就和妈妈协调好了时间,没事来了就请她看电影吃个饭。”

2014年的时候,王上卿出差去了新加坡,在商场给母亲选了一件大衣。“当时觉得好久没给妈妈买衣服了,就想买件衣服给妈妈,但是又不知道她喜欢什么款式,就叫一位老班长帮我挑挑,我说嫂子能穿,我妈就能穿,我妈年轻。”后来回到家,看到母亲望儿心切的眼神,让王上卿终身难忘。

说到母亲节的打算,王上卿告诉笔者,他准备了两份礼物给母亲:“一份就是通过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活动寄信给母亲,还有一份就是自己也给母亲买了小礼物。”面对未来的憧憬,他表示,孩子越来越长大,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以后准备好好工作,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

军人的铁血刚强,为了保家卫国,面对母亲,则化作柔情万丈。

母爱无声,却铿锵有力。在我们得意时,骄傲地为孩子鼓掌;在我们失意时,微笑地站在我们身后坚定支持着。

母亲用一百分的包容和关爱,支持着自己并不完美的孩子。有了她的支持,无论外面风雨多大,一回头便是心安之处。

2

29岁的小鱼儿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每个工作日都在山里和小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

趁着母亲节快要来临之际,小鱼儿通过这次广西师大出版社举办的“写给母亲的一封信”活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之情:“感谢妈妈这么多年一直支持我这个不完美的小孩。

小鱼儿刚从县里调往乡下的第一年,由于水土不服,三天两头的皮肤过敏加感冒,让妈妈很心疼。小鱼儿说,当初妈妈也不是没有想过劝自己回家工作,但是后来慢慢适应了,妈妈就渐渐安下心来。

想起和妈妈相处的日子里,小鱼儿表现得很开心,她说:“青春期的时候比较叛逆,不爱听家长的话,我妈妈那段时间不会说限制我不能做什么,她都还挺支持我的想法,有时考试考不好了,就会安慰我说,下次继续努力,没什么好伤心的。”

在和笔者讲述的过程中,小鱼儿特别提到一件童年趣事,说自己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是初中那会儿,写的作文老被当作反面教材,批评说是天方夜谭:“当时在课堂上我内心挺受伤的,忍住没哭,回去就打电话给妈妈,一听到她声音就哭了,和她提起这件事,她却没有批评我,就说:我觉得这挺有想法,你别灰心,继续写,一篇不行写两篇,到时候我当你的听众,你读给我听。”

她说,从那天起,自己就开始坚持写作了。正是因为妈妈坚定不移的支持,才有了自己勇敢坚持的今天。

面对工作上的不如意,小鱼儿认为正是母亲的支持,给她打了一针强心剂:“记得第一年来到山区接手中班的孩子时,孩子的爷爷奶奶们觉得年轻的老师应该没什么经验,导致交给他们的一些任务都做的很敷衍,有时甚至不理睬我。这个时候自己当然就会很沮丧,回家的时候就和妈妈抱怨这个工作太累了,妈妈就会告诉我,‘没什么工作是不累的,山里这些可怜的娃儿,家庭也不完整,你回去对他们好点,你就是他们的半个妈。’她让我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克服,而不是知难而退。”

小鱼儿回忆道,妈妈的话给了她很大的鼓舞,后来在六一节目汇演的时候,让班里30个孩子全部上台表演,他们精彩的表现把家长们都震撼到了,从此家长们都对她刮目相看,还变得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

母亲的默默支持,成为在异地工作的小鱼儿坚持的力量,或许正如她在信中所言:感谢妈妈这么多年一直支持我这个不完美的小孩,才让我更加的坚强勇敢,更加的进步。就在母亲节前一天晚上,小鱼儿的母亲收到了女儿写给她的信和出版社寄来的书籍。小鱼儿欣喜地告诉笔者,妈妈很久没有收到信了,收到礼物的时候,她的眼眶还有些小湿热:“妈妈让我帮她转达:收到这份礼物很感动,真的太有心,太感动了,谢谢你们啦!妈妈还说让我抽空给她读书,感觉我们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了!”

隔着屏幕,我们都能体会到小鱼儿和母亲满满的幸福感,这也是这次活动想要传递的正能量吧:让在外打拼的孩子缓下脚步,静下心来,细品和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3

然而,不是每一位母亲,都用表扬的方式去鼓励孩子,有时候,她往往选择与之相反的严厉教诲,甚至是“毒舌”的指正。年少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不懂事而对母亲产生过一些埋怨,到了在外求学的年纪,似乎变得慢慢理解母亲的苦心。

他乡虽是一场漂泊,但是有了妈妈知心的陪伴,心灵便也温暖起来。

想到母亲,青空百感交集,更多的则是欣喜:“表达情感的动作很笨拙,却时时产生心灵的碰撞。她很懂我。

20岁的青空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离家去到桂林求学,用的她话来形容,就像是一场漂泊。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很多时候,妈妈的唠叨想要让青空逃避到一个无人的世外桃源。然而,经历了两年在外求学的日子,她变得开始理解母亲操劳的心。

母女之间相隔27岁的年龄差距,使得二人之间的代沟也不可避免。因为一件做家务的小事产生了分歧,两个倔性子的人不肯相让,唇枪舌战到最后,两个人都哭了。青空说,那天起,妈妈就变了,很多时候就任由自己去选择。

虽然有过争吵和摩擦,母亲依然牵挂着远在异乡的孩子。青空向笔者提起,自己在全民K歌录了一首英文歌,母亲一个中年人还会天天去听她唱歌,还会在下面评论点赞好听。她问妈妈:“你听得懂吗?”她妈妈特别自豪地说:“不懂,但是我只想听我女儿的声音!”

母亲的话让青空倍受感动,身在异乡的孤独感因为有了母亲的关注和牵挂,也渐渐稀释了许多。愈发长大,就会体谅母亲的不易。换一个角度和立场去看待母亲的举动,而非服从,是双方之间的互相理解。

她告诉笔者,最近在和母亲谈到考研的事情:“我妈说去就去呗,可是我很担心面试,我妈就说了一句:我就知道你!你在生人面前就紧张得语无伦次,胆子小的很。她叫我多出去走走,接触多点人,练肥胆量。那时我心情不是很好,还是答应了她,说自己试一试。”后来的青空,想起这件事,发现母亲其实很懂她,那种心灵碰撞的感觉让她觉得格外的美好。

青空在信中写道,最近的一次体检,母亲拿着化验单哭了。青空很揪心,她明白母亲不是害怕病痛,而是害怕衰老,害怕孤独,害怕被时光所抛弃。她说,想要安慰母亲,可是却不善于表达。为了让母亲宽心,就想在母亲节之际,通过师大出版社寄一封信给母亲,想对她说:“你还有我呢,我并不害怕你的衰老。

想到母亲即将收到孩子写下的信,青空告诉笔者:“也许妈妈看过之后很可能会哭吧,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把自己写的东西给她看,自己也不善于表达柔情的一面,这次写信给她也算是给她的一份小惊喜吧!”

4

有人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强。

曾经的天真少女,变成了坚强的母亲,用她并不宽厚的臂膀,为我们遮风避雨;以她瘦弱的双肩,为我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一百对子女与母亲之间,或许有一百种不同的爱的表达,然而妈妈永远是孩子温暖的依靠。

如今已嫁作人妻的小果说道:“去年年初母亲和弟弟回家乡城市,我才觉得自己又有家了。

已经怀有8个月身孕的小果,已经是位准妈妈了。说到怀孕前后的变化,她的心立刻柔软了起来。“怀孕前,会不理解母亲唠叨背后的关心,觉得她格局不够大,每天只关心我们吃得好不好之类的小事。怀孕后,能体谅母亲心里只装着孩子的衣食住行,因为除了生活上的这些,她能帮上忙,工作人际方面,她已有心无力。”

小果说,结婚后没有和妈妈一起住,但好在都是同一个城市,每周都可以回妈妈那边。她感慨道:“有妈的地方就是家啊!

母亲如水的温柔,润物细无声。小果对笔者谈到了未来的规划,表示以后有了孩子,就在母亲家坐月子,宝宝交给母亲带。母亲总是会心疼自己的女儿,让女儿吃得健康,不要太胖,担心宝宝太重,生孩子的时候遭罪。先生和婆婆就希望让她吃多一些,想让宝宝胖乎乎的。“妈妈真的很伟大,好不容易把我们拉扯长大,又要开始操劳第三代了。”

似乎每位母亲的心都安置着一根特殊的雷达,能探测到孩子情绪的高低。

小果说,平时不在母亲身边,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不想徒添她的烦恼。当和先生发生争执的时候,不会告诉她,但是母亲依然能够从她的语气和表情,去识别她内心的好坏。

嫁出去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相反的,她永远是母亲心底的牵挂。如大地一般的母亲用她毕生的忍耐和宽容,只为了自己的女儿在婆家能够生活如意。在对笔者的讲述过程中,小果特别提到:“有次旅行想带母亲出去走走,先生没和我商量,直接邀请了家里其他人,忘了邀请我母亲,我俩后来就发生了争执。事后母亲来劝慰,说是自己不爱出游。之后,每次我们提议去周边游玩的时候,她就借口冬天太冷、夏天太晒、春秋天犯困,各种理由拒绝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唯有母爱,才能如此的无私伟大吧。

小果说,希望母亲不要再那么操劳,好好照顾自己,就是最大的宽慰。她表示,在母亲节那天,会带母亲去外面吃午餐,然后一起泡泡温泉:“她喜欢泡温泉,我们也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母女二人相处的美好时光。”

5伟大的母爱,跨过了千山万水,可是我们却似乎忽略了,母亲也时刻需要着我们的关爱。当我们展翅高飞,却忘了母亲最平凡、最普通的恐惧——恐惧失去所爱。

“不知不觉把他乡,当作了故乡。只是偶尔难过时,不经意遥望远方。”一首《异乡人》,唱着异乡游子的歌,寻着远乡孤旅的梦:多少年轻人走出僻壤的故乡,只为在灯火阑珊处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在上海打拼七年的萌儿,无不心酸地叹息道:“妈妈说我们都像离了巢的鸟儿,希望多个了解我们的渠道。

萌儿来自山西一个普通的六口之家,是四姐弟里的老大。谈起这次写信给妈妈的事,她表示这并不是第一次写信给妈妈了:“很早以前我们就已经有这样的沟通方式,那个时候我觉得特自豪,毕竟不是每个妈妈都会有回信的勇气和文采。”

她说,妈妈的性子比较文艺,喜欢摘抄美文,自己也是随她。以前大家脾气都很倔,吵架之后,萌儿就会写信给母亲抱怨,母亲也很及时地回信,通过这样的书信交流,慢慢形成家里一种沟通的方式。

谈到长大后的改变,她向笔者提到,家里依旧保持写信的习惯,只是更多的表达对母亲感谢。萌儿说:“因为彼此都知道分寸了,可能我也知道就是事实在哪里停下,妈妈也会顾忌我的感受。加上自己是最大的孩子,妈妈会什么事情都和我说,我们之间的关系没什么上下级之分,还蛮平等的。”

说到这,萌儿解释道:“从某一方面来说我觉得,我妈她其实有点依赖我。”

四个孩子长大了,渐渐地都往更高更远的地方去追逐。原本热热闹闹的六口之家,变成了冷冷清清的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弟弟。想到这些,萌儿觉得很无奈,也很不舍。

“我和妹妹现在在上海打拼,另一个妹妹去了天津,妈妈就很害怕失去我们。这样的变化让妈妈措手不及,我担心她受不了寂寞,也会很担心她的身体,但是常年在外,没法在她身边陪伴,最多的安慰也只是语言安慰,只能叫她多注意身体,及时去医院体检之类的。”

沉舟侧畔,千帆;病树前头,春木。我们常常用新生初诞连接两端,然而流逝失去也是一样。

事物尚且如此,何况是鲜活的人呢?

我们都坐在时间的快车上,自己在成长和茁壮,母亲却在不断地衰老。有多无力就有多不舍。

想起母亲害怕孤独的无力感,萌儿觉得既心疼又很无措:“我从2010年来到上海读书,当初自己之所以狠下心来坚持在上海,就是希望能够再往前一步,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也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要面临同样艰难的选择。”

父母和孩子的相处,其实就是一个目送的过程,但至今,很多家长没有做好这样的心理建设。她说:“其实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我妈很伟大的一点。她可能知道自己将面临的是什么,但是她没有阻止我选择我想要的路。从她内心当然希望我们留在山西、留在她身边,但她还是尊重了我们。”

身为母亲,她不一定拥有太大的格局,或者认清现实的远见,她只是单纯地爱着自己的孩子,所以选择成全孩子想要的自由。

萌儿告诉笔者,这次给母亲写下这封信,除了表达对母亲的情感之外,也算是正式和她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其实我觉得妈妈看完我这次写给她的信,她心里应该会酸酸的。我觉得对她来说,我像是揭开了一个伤口,告诉她儿女离巢是一个必须认清的现实。或许她以前还隐隐抱着一些幻想,觉得我可能会回到她身边。但是,我现在把话说的这么明白,妈妈可能会有点难过。”

说完这番话,她长长叹了一口气,却仍不失所望地微笑着:“希望自己继续努力,未来能够可以经常带家人一起去玩吧。”

6

故乡的炊烟,渐渐地隐没在林宇高楼和车水马龙里,我们只能山远水长地想念着。外出求学、工作,与母亲短短几日相聚,而后又要踏上远方的列车。异乡人躲在这飞驰的巨兽里,奔赴下一个目的地,而这凶猛怪兽发出“轰隆轰隆”的叫嚣声,企图吓唬等待他归来的双亲。“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透过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领略一帧帧孩子和母亲的温情故事。在他们各式各样的相处模式里,我们能够看到自己与母亲相处的影子,从而更好地审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搭建一座亲密的心灵沟通的桥梁。

始终相信,哪怕漂泊在外,只要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心灵的归宿。
长按识别下方图中的二维码
即可进入活动专题页面
收听信件原文音频 观看活动暖心视频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677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进入专题页


    关注 广西师大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