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拖堂""不能披头散发"成为全区教师规范,您对新规怎么看?

 

搜索“校长会”或“xiaozhangclub”关注我们!当别人还看不清未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实现教育梦想的计...



礼仪规范覆盖教师仪容、课堂方方面面

从“着装、仪容、仪态”“校园”“课堂”和“外事”四个方面对教师提出要求,对讲课规矩的设立多达13条;甚至,连拖堂都被列为“失礼”行为……

这样一些规范,来自于北京东城区在不久前发布的《东城区教师礼仪规范(试行)》(下简称《规范》),这是北京市城六区首个专门针对教师礼仪的规范,《规范》中的要求十分细致,连站、蹲的姿势都落在了白纸黑字上。

一字之差彰显不同教育理念

对于这个新规,很多老师认为,北京市东城区的这份礼仪规范,不仅给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传达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一位一线中学老师直言:“十几年前老师是点学生回答问题,现在是请学生回答问题,一字之差,却体现出不同的风貌。”

学生们最头痛的“拖堂”也被规范列为失礼行为。文汇中学党支部书记温玉清温玉清说:“每天每个班都会有学生代表给老师打分,其中一项就是是否拖堂。对于拖堂严重的老师,我们会在班里设‘提醒岗’。拖堂带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们希望老师利用课前时间,准备充分。”

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份规范涵盖教师在校园内日常行为的主要领域,涉及从个人习惯到校园工作规则,从学习生活到师生交往,从校园基本礼仪到外事礼仪等多个方面。
事实上,国家对“教师礼仪”早有规范
早在2008年,教育部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比如在《规范》在对“为人师表”中的规定中,就提出“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等内容,这些要求被各地教育部门结合当地教育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细则。

一些学校也把对教师们的礼仪要求写进校规里,还有些学校直接与奖惩制度挂钩。

比如 关于教师形象的规定:

《长春市中小学教职工奖惩暂行条例》里就规定:教师穿着打扮与教师职业不相称,经过批评教育不改的,学校将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上海虹口区一所小学的校规就规定:“凡女教师必须施淡妆才能上讲台。但不能化浓妆。”
教师讲究礼仪很重要也有必要


“礼”是尊重的内容,“仪”是尊重的形式。编写有“教师礼仪”相关书籍、央视百家讲坛礼仪课程主讲者金正昆教授这样解释礼仪:“礼”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我们通常说“礼多人不怪”,如果你重视别人,别人可能就重视你。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在人际交往中,尊重是前提,平等是基础。即便师生之间也是如此。

好教师的12种素质。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曾经花了40年的时间,收集了9万封学生所写的“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老师”的信,并从中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12种素质。这当中,教师的礼仪素质也位列其中。

可见,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礼仪修养。

教师形象也是学校形象。对学校而言,教师是学校软件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学校文化的主要创造者。这一职业特性就决定了,教师个体形象代表了学校的整体形象。良好的教师形象能作为学校一张良好的名片。

教师外在形象能形成教育力,能起到“境育”的作用,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尤其是对于喜欢和崇拜的老师,学生不仅会认真地学习该老师教给的所有内容,还会模仿老师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因此老师的知识、眼界、品格及一言一行等,都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能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在年龄越小的学生意识中,教师越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即使到了高年级,学生视野开阔了,与教师的关系也变得复杂了,但教师仍然是学生生活世界中的重要人物,教师形象仍然是许多学生模仿的榜样,仍然对学生的形象设计起着不容忽视的引导规范作用。

山东乐陵实验学校校长李升勇曾经在接受「校长会」采访时说道:“假如一个孩子喜欢老师,那么老师的服装、写字的姿势、说话的腔调等等一切动作,他都喜欢,你上什么课他都喜欢。反过来,他不喜欢一个老师,那你做什么他都感觉不舒服。这就是儿童。

我说老师一定要注意衣着。我们的老师之前不太注重衣着,认为校长怎么连这都管,有必要么?素面朝天我觉得没问题,但你面对学生,这就是一个教育责任的问题。而且小孩子年龄越小,唯美程度越高,对吗?老师换一件新衣服、一个新发型,他们太敏感了。老师的职业就决定了,你的衣着形象都是教育的一部分。这也是涵养的一部分。你说老师的衣着是小事吗?”
论争


有标杆价值

—— “教师礼仪规范”具有标杆价值。有人认为,这种规范不仅有助于师德建设,也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更是社会文明礼仪的一种标杆。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一位北京学生的家长说自己听说北京东城发布首个教师礼仪规范,不禁拍手叫好,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接触老师,从小对老师充满崇拜,并喜欢选择性地模仿老师。作为家长,有时候会发现孩子在家说话的语气有了新变化,细心一问,原来是班里来了位新老师,这样的变化有时候是可喜的。可有时候孩子突然说出个很不好听的词儿来,语气凶悍,这可能也是从老师那儿学来的。

——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学校里越来越多的老师懂礼守礼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懂礼守礼。

是否会让一些教师绑手绑脚?

——有网友说, 出台教师礼仪规范的初衷是好的,但教师礼仪规范矫枉不应过正,尤其在难以界定的领域。比如《礼仪规范》中要求“语调友好”,何谓语调友好,是轻声细语,还是激昂高亢?恐怕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作为个人习惯,有的教师习惯于语调激昂,声音响亮;有的教师说话柔声细语,温婉可人;甚至还有的教师对学生是“刀子嘴,豆腐心”,话虽难听,但却爱意满满,学生也能心领神会。

——也有网友说,现在,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行为多有约束,如果再出台这种规定,连教师一举手,一投足都严加限制,可能会导致一些教师在教育引导、教育管理、教育惩戒学生时手脚感觉绑手绑脚。懂礼易,守礼难:教师礼仪关键还是在落实

——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罗义安认为, 懂礼守礼,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教育的起点。教育是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穿着打扮,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但懂礼易,守礼难。守礼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礼仪规范既要落在白纸黑字上,更要落在广大教师的具体行为中。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统一的礼仪规范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突破教师“守礼难”这一难点,让礼仪规范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评教、量化考核等,都是惯常的做法。打破惯常做法,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做好“爱心文章”,让爱意和善意永驻教师的心房,才是突破教师“守礼难”的正确选择。
■ 各位老师和校长们 ■
您对这个新规的内容怎么看?
您的观点是什么?
欢迎给我们留言!
参考:

中国教育报《不准拖堂,不能披头散发……这个地方专门出台了这些教师礼仪规范,你怎么看?》

陈家昌《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形象》

杨思秋《教室礼仪规范与指导》

北京东城文明网《北京市东城区发布首个教师礼仪规范》



当别人还看不清未来的时候
我们已经有了实现教育梦想的计划
加入专业学校计划,我们一起创造教育未来!


光明日报《教育家》(强学研究版)完整策划并呈现了“专业学校改进计划”,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杂志。


    关注 校长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教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