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北斗照幽燕,杨六郎固守铁遂城

 

提起满门忠烈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想到数代“杨家将”以守土抗敌为己任,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传奇故事。...





被后世尊为三月桃花神的杨六郎
提起满门忠烈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想到数代“杨家将”以守土抗敌为己任,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传奇故事。

这些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杂剧、评书、小说中,其中为国戍边的杨六郎—— 杨业之子杨延昭——被塑造得生动传神, 呼之欲出。以其为主角的《六郎探母》《状元媒》《辕门斩子》《寇准背靴》等剧目更是流传至今,甚至成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创作源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杨六郎并不是杨业的第六子,他最初也并不叫杨延昭。北宋确有杨家将,不过官修史书对杨家功绩语焉不详,其事迹散见于《宋史》《辽史》《隆平集》《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史料。因此,要想了解历史上的杨六郎和杨家将,还要从“金刀无敌杨令公” 杨业说起。

杨业是山西太原人,其父杨信曾任后汉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杨信,本名杨弘信,后避宋太祖父亲赵弘殷讳改名为杨信,也有称之为杨宏信的。

杨业,原名杨崇贵,娶府州折德扆之女为妻,也就是佘太君的原型,这显然是强强联合的政治联姻。此后,杨业为避北汉帝刘崇讳,更名为杨重贵。任职期间, 他屡立战功,所向克捷,获得刘崇赐名刘继业,与其子同为“继”字辈。赵光义征北汉,北汉君臣归宋,宋太宗复其姓,改回了杨业,从此史书即称其为杨业。杨业入宋后屡立战功,被宋太宗委以重任,戍守代北防御契丹。

杨六郎是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他本叫杨延朗,杨延昭是他后来的名字。

原来,宋真宗在位时期,东封西祀, 大搞神道设教的愚民把戏,还认了个道家人物“赵玄朗”也就是财神赵公明做祖宗。于是,当时的人要避“玄”和“朗”的讳, 就连孔夫子那个“玄圣文宣王”的封号也因避讳而被改为“至圣文宣王”了。杨延朗自然不能例外,不得不更名为杨延昭。

据《宋史》记载,杨业有七个儿子, 分别为延昭、延玉、延浦、延训、延瓖、延贵、延彬。杨延昭是杨业长子,并非老六。而且, 七个儿子除杨延玉战死在朔州外,其余都得了善终,并无杨四郎流落番邦、杨五郎出家为僧的事情。

杨延昭(957—1014 年)出生在山西太原,幼年时沉默寡言,最大的乐趣是“戏为军阵”。杨业见了高兴道:“此儿类我!”

杨延昭15 岁时开始从军,追随父亲左右。在杨业的言传身教下,他很快成长起来,22 岁就担任扬武峪(今山西原平县境内)都巡检,成了杨业的得力助手。雍熙北伐,杨延昭追随父亲出征,在攻朔州的时候担任前锋。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一支流箭射穿了他的胳膊,他仍死战不退。此战过后,英勇善战的杨六郎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杨业死后,杨延昭迁为崇仪副使(从七品的武职)。

而后宋太宗北伐失利后,意识到无法依靠武力收复燕云故土,转而进入战略防御。他两次遣使赴辽求和,辽廷都不予理睬。于是直到宋太宗驾崩,宋廷都未能与辽国达成和平协议。辽也停止了对宋的军事行动,双方不战不和,形成了对峙局面。

在这种防御态势下,保州由于自西而北而东,易于步骑突入,自东而南的地很平坦,成为宋军防线的薄弱环节。

于是,为了防范辽军南侵,宋廷除了在镇州、定州、高阳关驻重军外,还沿袭五代旧制,在保州、广信军、安肃军等处设缘边都巡检司,以保州为治所,隶属定州路。宋廷设立保州缘边都巡检司,是为了方便居中调度沿边相邻州军的军队,所以保州缘边都巡检使虽然职务低微,责任却重大。因此,宋廷十分重视巡检司军官的选拔。杨延昭被任命为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完全是因为他追随父亲御边多年,经验丰富,朝廷十分认可其军事能力。此后, 杨延昭一直战斗于河北抗辽最前线,直至病逝。

辽铁甲重骑
辽统和十七年(999 年)九月,辽趁真宗新立,国内外矛盾加剧之机,集兵南侵。辽圣宗(972—1031 年) 与母亲萧太后(953—1009 年)亲自出征,圣宗的弟弟耶律隆庆率“数万”精骑为先锋,兵锋直指定州。不想却被击败,损兵2000余人,失战马500余匹。

辽兵受挫后,转而攻击杨延昭负责防守的遂城。遂城遗址位于今河北徐水县治安肃镇西北10 公里的遂城镇,正方形,残垣至今仍有2300 余米,高1.5—10 米、厚2—2.5 米。考古人员发现,遂城的形制比较特殊,在宋边的防城寨中可谓孤例,城垣外围设有护城河、护城堤三重。遂城虽然小,但城防设施较其他大城更为完备,这可能与杨延昭久处边关,对辽作战经验丰富有关。

辽军本以为遂城“城小无备”,此次攻击唾手可得,哪知却碰了钉子。杨延昭初到保州,就在今安新寨里村修筑了高台,专门侦察辽军动静。十月二十四日,辽军一出现在遂城郊野,宋军就知道了。

辽军逼近遂城时,城里守军严阵以待, 保持静默。等到辽军大部进入宋军弓弩砲石的射程后,杨延昭一声令下,宋军万箭齐发,砲石呼啸着从天而降,辽军顿时死伤无数。短暂慌乱后,辽军重新组织人马攻城。

由于杨延昭守御有方,辽军围困数天也无法攻克遂城。眼见遂城岿然不动,辽太后萧绰亲自擂鼓督战。辽军士气大振, 呐喊着向遂城发起了一波接一波攻势,遂城如滔天浊浪中的小舟。

见情势危急,杨延昭立即调集城中所有丁壮守城。当地丁壮在杨延昭的指挥下,迅速投入战斗,一时间, 城内城外喊杀声震天,箭如飞蝗。由于遂城军民一心、众志成城,辽军始终无法突破宋军城防。最后,辽军见己方伤亡惨重, 加上天色已黑,只好暂时收兵。

趁此良机,宋军立即抢修城防。恰好气温突降,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杨延昭灵机一动,令士兵“汲水灌城上”。

第二天,辽军又来攻城,发现本已千疮百孔的遂州城变成了一座坚实的冰城, 阳光下发着夺目的凛凛寒光。辽军的云梯根本无法搭在光滑的城墙上,砲石打在城墙上最多也就是留下一个白点。辽军如狗咬刺猬——无处下嘴,只好撤围而去。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019》
千年俄土恩怨——黑海与近东地区的地缘纷争

风帆战列线的血与火——第二次英荷海战简史

昙花一现的东方霸业——罗马皇帝图拉真的帕提亚战争

勃艮第公爵的野心——阿金库尔血战后的法国内乱

将星北斗照幽燕——历史上的杨六郎与杨家将

↓↓↓点击原文链接快速购买


    关注 战争事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