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归精英”到“中国幼儿园之父”

 

我写下这些文字,不仅仅是纪念,更是为了传承。岁月长河奔腾向前,今天我们该如何做老师和家长呢?...

回国之路    
今天,许多中国的孩子在上蒙台梭利、华德福幼儿园,父母们也比较推崇这些源自西方的幼儿教育理念。早在二三十年代,有一位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他所创办的中国式实验幼儿园,其提出的“活教育”及家庭教育体系,与西方教育家相比,是毫不逊色的。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幼儿园之父”的陈鹤琴。明天,3月5日,就是陈鹤琴的生日,我想写篇文章,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荒者”。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按今天的眼光看来,陈鹤琴是名副其实的“海归精英”。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留学美国,先后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恰逢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美国招募教员,便毅然回国,决定将所学知识用于中国儿童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陈鹤琴自述《我的前半生》中,他写到自己的回国原因是受一位叫布克·华盛顿的黑人影响。这位美国黑人一生都在创办学校,让黑人的孩子学习、受教育。布克坚韧的办学意志深深地打动了陈鹤琴“我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认是高等人,我们该如何为国出力,改变这个民族呢?”
808天观察和记录       
“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9分,这个小孩子出生了。生后2秒开始大哭,10分钟后,也就是2点19分开始断断续续地哭。”出国一年后,陈鹤琴的长子出生了。这是陈鹤琴对长子陈一鸣刚出生情景的描述。在此后的808天里,陈鹤琴坚持每天对孩子进行观察,并用图片和照相的方式记录下来。

1924年,在“808天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陈鹤琴写成了《儿童心理之研究》,这是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专著。
长子出生两年后,陈家的第二个孩子陈一心诞生了。陈鹤琴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便和妻子一起进行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1924年,其著作《家庭教育》问世。这本书是陈鹤琴在自己对儿子几年的观察研究,同时吸取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写成的。文字非常鲜活,因为全部取材于生活实际,读起来非常亲切而有趣。

从1924年问世到今天,90多年的时间里,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再版十余次,目前仍是图书畅销榜的常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评论:“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我在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在家附近的心阅读社区图书馆偶然借得此书。细细读来,感觉到清风拂面,深入浅出,对自己实际育儿生活颇有指导性。

比如说,我们为人父母,尤其在孩子年幼时候,觉得和顽劣的孩子很难沟通。而陈鹤琴看来:“在教育者看来,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

举一例。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

“今天下午(1924年4月18日)我手里拿着一只照相机,叫我的妻子把我们的女儿秀霞放在摇椅里。预备要替她拍照的时候,一鸣就捷足先登,爬到椅子里去,也要我替他拍照,我再三劝告他,他总是不肯出来。后来,我笑嘻嘻地对他说:‘一鸣!你听着,我叫一,二,三;我叫三的时候,你就爬出来,爬得愈快愈好。’他看见我同他玩,也很高兴地答应我。歇了一歇,我就‘一,二,三’地叫起来,说道‘二’的时候,他一只脚踏在椅子的坐板上,两只手挨在椅子的边上,目光闪闪地朝我看着,等到我说到‘三’的时候,他就一跃而出,以显出他敏捷的样子”。

读到这里,相信读者朋友们会不禁莞尔。可爱的孩子,懂孩子的父亲!这就是家庭教育的艺术。
“活教育”探索       
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初回国的时候,当时的幼稚园外国化倾向很明显,学的是外国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管理严格。陈鹤琴痛心地说:“当时的幼儿园,是幼稚监狱”。1923年,在长子三岁的时候,陈鹤琴开始在自己家里招生学生,刚开始只有十来个孩子。这就是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前身。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节一节课地上,学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学。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他提倡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如年龄较小的儿童,我们叫他们采采花呀,种种树呀,举行短距离的远足会呀;年龄较大的儿童,我们叫他们采集标本,举行旅行等等游戏以增长他们的知识,以强健他们的身体,以愉快他们的精神,使他们无形中得到许多好处”。

陈鹤琴当年的学生在晚年回忆时仍然记忆深刻:“老师带我们去天文台,到鼓楼,去火车站看火车,去码头看轮船,教育内容是非常生动活泼的”。
一切为了儿童       
中国传统教育认为“师者为尊”,学生围着老师转。杜威有句名言:“儿童是太阳,我们应该围着儿童转。”陈鹤琴是杜威的学生,他继承和发扬了杜威的教育思想。

在他的幼稚园里,他提倡“大人跟孩子是平等的,老师应该蹲下来或者弯下腰和孩子说话”
他说:“游戏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工作,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晚上,他房间里的灯经常亮到了深夜,那是他亲自给孩子们设计玩具。

今天的南京鼓楼幼儿园,还保留了他当年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玩具。

他非常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做父母的和做老师的首先要培养小孩子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遇事才易于勇敢,我们看,那些身体弱的人,往往做事推诿,不敢放手做,自然更难于希望他勇敢了。”

他鼓励孩子们多到野外、户外去。陈家的七个孩子身体都非常好,晚年健康长寿。

他指出,儿童心理特点是:好游戏的、好奇的、好群的、好模仿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成功的、喜欢别人赞许的。
他告诉我们如何做父母:“当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做父母的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以作教育儿童的一种良好动机。”

陈鹤琴一生从事开创性的幼儿教育与实践。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编写了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他的所有教育研究成果全部来自自己一手的观察和体会。

晚年,陈鹤琴定居南京,最喜欢过的是“六一”。因为每到这一天,南京鼓楼幼儿园的孩子会到家里来看望他,和孩子们在一起,他感觉非常快乐。

1982年,90岁的陈鹤琴病逝。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写道“一切为了儿童”。

短暂的民国时代,大师荟萃。在教育领域,出现了四位大学者。陶行知是“乡村教育圣人”、晏阳初是“平民教育圣人”、黄炎培被称为“职业教育之父”,而陈鹤琴是名副其实的“儿童教育之父”。这四个教育大师的共同特点是“知行合一”,把平生所学投入到教育实践中。

我写下这些文字,不仅仅是纪念,更是为了传承。岁月长河奔腾向前,今天我们该如何做老师和家长呢?



育儿需要学习,读书重在分享。营未来决定建立“阅读会”社群,每日分享读书心得,推荐育儿书单,邀请大咖分享。关注“营未来”公众号,回复“阅读”,加入“营未来·阅读会”。


营未来,打造中国营地教育第一平台,发现、推荐和创造优秀的体验式素质教育项目,与孩子一起触摸幸福人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让孩子心动的营地活动!

↓↓↓


    关注 营未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