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学习有感:向往已久,不虚此行

 

这里是传说中的神经介入培训的“新东方”,是我心中向往以久的学堂!...

点击「神经介入在线」可快速关注
望着,盼望着,终于赶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如期来到北京(帝都),参加中国卒中学会国际卒中介入培训学院举办的2017年神经介入高级取栓学习班 。这里是传说中的神经介入培训的“新东方”,是我心中向往以久的学堂!
学习有感 记于北京
杨新光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今天早上北京的天气格外清新,久违的蓝天白云,夹杂着清爽的冷风,使人时刻保持着清醒和斗志,催人奋进。

天气似乎与我印象中帝都灰蒙蒙的雾霾天气背道相驰,也许老天爷也被我们满怀的激情和满满的求知欲所打动,便格外开恩,让我们享受这久违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沐浴在神经介入的知识海洋中!

我作为学员,额外的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早早的来到学院,距离开会还有1个多小时。

ASIC取栓A组的丰富日程
然而居然有人更早的来到,他会是谁呢?

那就是国际神经介入大咖、深受老百姓以及医务人员喜爱的系列科普作品《熊猫医生》的创作者——大名鼎鼎的缪中荣教授!

他早早地来到学院是为准备今天给我们学员讲授的课程,足见他对课程培训的严谨和重视的专业态度!在此向他深深的致敬!

遇见早早到达学院的缪中荣教授
1


在与学院各位老师及工作人员轻松愉快的沟通交流中,于8:30准时盼来了取栓培训班第一节课程的到来。

首先由大家顶礼膜拜的缪教授开场,他讲述的内容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改变后的思考和探索》,这是近几年很热门的内容,微信圈、讨论群、各种大会小会均有不同范围的提及。

随着2015年关于前循环系统取栓五大临床试验结果的发布,神经介入从业人员都满怀热情的拥抱着神经介入取栓迟来的春天,全国上下各级医院只要有条件都如火如荼的开展此项目,出发点都是为了使更多的此类患者从中获益!然而在这项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作为神经介入大咖的缪教授看到了其背后更深的层次,他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授了对AIS血管内治疗的理解和思考。

他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下当前大背景以及我国各医疗机构中AIS的接诊流程、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如何提高技术,接下来他用较大的篇幅来介绍说明AIS病人介入治疗的选择为什么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患者,使用手中娴熟的技术,使患者在神经介入治疗中最大化获益是尤为重要的,而在这一环节中病人选择则是一个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夹杂几丝幽默的话语,使我们学员深刻铭记。他强调取栓治疗前一定要额外注重评估,不要从医生层面有导向性,也不要帮患者家属做决定,更不要对自我技术过度的自信(总结为三个"不要"),而是客观的跟着指南走,充分做好此类患者的术前评估,符合的大胆谨慎的操作,不符合的、不能使患者获益的,该拒绝就应严谨的拒绝!

缪教授的精彩开场
缪教授语录

做为一个神经介入医生,无论你的技术多么高超,影响力多么大,都要适时懂得放弃(通俗讲是"收手"很重要,不要过度追求神经影像学的完美),介入手术中不可预测的因素太多太多……因为病人利益大于一切。

这些朴素的语言中传达出神经介入治疗更深层次的意思,耐人寻味,对于一个国际神经介入的顶级高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2
既然AIS病人选择是关键,那就不得不提到ASPECTS的作用。接下来由廖晓凌老师专门讲解ASPECTS评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和评估。他从ASPECTS的产生背景、发展以及结合具体病例的评估和判断,使我们对此类评分有了更崭新、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核心是虽然ASPECTS评分的可靠性依赖于时间以及评分者,但更强调要结合病史整体把握,不要纠结具体分值,重点注重分值落在的区间,此为关键!

廖晓凌老师的精彩授课
王伊龙教授则讲述了急诊缺血性卒中的急诊流程改进,参照美国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强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合各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缩短流程,使急救的窗口前移,缩短DTN,让中国的AIS患者更大化的获益,减少残障!

而贾白雪老师讲授的侧支代偿的评估手段则与廖老师的ASPECTS评分前后呼应,都是针对缪教授提到的病人选择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段,核心是让小梗死病灶、大的半暗带的这类病人通过神经介入取栓等手段更大化获益!



王伊龙教授的精彩授课
贾白雪老师的精彩授课
最后莫大鹏老师讲解的课程内容是伴有颅内狭窄的AIS的介入治疗,虽目前无此类大宗的文献报道以及指南和专家共识,但他通过数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病例,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生动形象的使我们对此类病人的介入治疗方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核心是强调尽可能结合详细病史、全面评估分析发病机制、注重个体化治疗。最后通过让学员在各种取栓模拟器上结合课上内容具体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莫大鹏老师的精彩授课
在满满的收获中,我们结束了第一天的课程!

晚上回到酒店,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电脑桌前思考,白天的各位培训老师授课场景在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反复回放重播,整理听课读书笔记,对培训课程内容加以深化理解。

同时将自己在平时介入取栓工作中遇到疑惑、彷徨的地方,都结合病例记录下来,期待第二天课间抓紧时间向各位老师请教,时针不知不觉指向凌晨2点多,简单的洗了洗睡觉,养精蓄锐,以饱满的热情殷切的期盼第二天丰富的学术大餐!
3
第二天早上的天气依旧阳光明媚,早早来到培训学院,快速地找到了一个听课的好位置(抢占好高地),坐下来后与另一位早到的、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哥们交谈起各自介入心得、体会!

9:00准时拉开了第二天培训课程的序幕。第一位讲授课程的是美女孙瑄老师,据说她不但人美,介入操作技术更漂亮,见面后感觉:果如其人。

孙瑄老师讲授的课程内容是《急性血管开通治疗并发症——经验与教训之分享》,开篇时她就讲到作为一名神经介入医生,无论你的技术层次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在从事介入取栓过程中遇到并发症是在所难免的。

孙瑄老师将AIS治疗并发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出血、栓塞、夹层、没开通、血栓、恶性再通、无效再通等,将发生的原因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类:① 技术操作相关并发症;② 病倒选择相关并发症;③ 治疗方法不当所致相关并发症。同时结合自己的12个典型病例从不同角度一一展开回顾分析,毫无保留的、客观的指出问题所在点以及今后如何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或避免此类风险,使大家少走弯路,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作为介入取栓的医生都知道这一个个案例是多么珍贵的资料,但平素很少有人愿意拿出来与人分享!为她点赞!

孙瑄老师与我们热心互动
接下来出场的是郑华光老师,典型的儒雅学者带着金丝眼镜,目光中透露出睿智,他讲授的课程内容是《AIS血管再通的治疗进展》,他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从“Low  Dose、BAO桥接、醒后卒中”这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讲述。谈到如何把控溶栓时间窗时他强调:“溶栓不要单纯按时间来衡量,而是要深入到病理生理时间窗的层面,个体化区别对待,不要本本主义,僵化的套用指南,病人利益高于一切,让病人经过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获益!”真是句句经典!

儒雅学者郑华光老师
4


中午简短的进餐后,就开始了下午的课程学习。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是《AIS血管内治疗的操作技巧和基本原理》,授课老师是广大神经介入取栓医生们相当熟悉的高峰老师。

他是神经介入在线“峰回路转”栏目的作者,专栏的每篇文章都堪称经典又相当实用,据传闻他急诊取栓的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他首先从最基础的脑血管造影讲起,强调一定要重视取栓前完整、高效的脑血管造影评估,包括血管路径与条件等血管解剖结构、侧支代偿方面、病变血管的部位等,从蛛丝马迹中做出病因等术前初步判断,包括“预后如何”也要在心中大体有个评估。

“有时取栓后结果差,不一定是术者技术不好,而是判断上出了问题!”高峰老师结合DSA图片与大家互动,用通俗的语言解析学术,加强了学员们对术前造影评估的重视。紧接着讲到术前的器械准备,建议大家尽量使用平时自己最熟悉的微导丝、微导管,不要人云亦云,追求时髦、"高大上"的器械,急诊力求尽快开通血管,恢复灌注。

此外,高峰老师还重点讲解了当前主流的取栓技术——Solumbra技术操作各个环节的关键点,在特殊情况下可尝试另外几种补充取栓技术,但不推荐常规使用。高峰老师在讲授时会反复询问学员们是否理解和掌握,详细给每位学员答疑,将自己的技术倾囊而出、毫无保留,力求每位学员能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好的为AIS患者治疗。

高峰老师的经典课程
最后一位讲者是霍晓川老师,他的讲课内容是《急性缺血性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他精心准备的课件覆盖面广,涵盖AIS血管内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从流程体系到具体的某一操作、用药,每一个小节点都是在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展开,又将各个小节点以图表形式汇总成一个绝对的整体,搭建了当前AIS血管内治疗总框架!

霍晓川老师精心讲解
总之通过两天的培训学习,收获满满,真切感受到了各位培训老师学术的严谨和平易近人。

授课的每位老师都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绝活,同时又各有各的精采。他们是一个个知名的专家,一个个独立个性的鲜明个体,他们各有所长,同时他们又是卒中团队的一份子,在团队中他们团结互助、各尽所能。

他们开展培训血管内治疗培训班,毫无保留的传经授道,只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让AIS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获益最大!

向授课的全体老师以及工作人员辛勤的付出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恪守希波克拉底誓言,铭记各位老师的教育和技术指导,以您们为榜样,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这里是传说中的神经介入培训的“新东方”
是我心中向往以久的学堂
相信你来也定会感叹
果真不虚此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即可
CSA&TISC 与《中国卒中杂志》
 联合征文啦!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CSA)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2017 是脑血管病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希望大家积极发挥学术先锋作用,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中国脑血管病领域的大舞台上发出强有力的学术声音。

相关阅读

》邀 |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

》天坛周记 | 严重迂曲路径的左椎动脉V4段狭窄支架治疗一例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其预后的关系

》颈内动脉末端高负荷栓塞性病变取栓补充技术之二 ——有一种无奈可解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治疗:侧支循环vs时间窗

》近端大血管重度狭窄基础上闭塞导致近端栓塞两例

》喵主编寄语 | 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IA-CTO):通还是不通?

欢迎广大医生积极投稿,分享经典病例。

投稿邮箱:sjjrzx@hh-medic.com


    关注 神经介入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