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翼民:马口铁皮饼干筒

 

江南有这样的习俗:上了年纪的人大多都备有一只饼干筒,用来储备干点心和炒货蜜饯之类的零食。时代不断变化,这样的习俗基本未变,偶尔去亲戚朋友家,都发现有这样的情状,不知不觉中我和妻子也升级为外公外婆级了,也进入了老人的行列,遂也分别拥有了饼干筒。不是赶时髦,而是确凿感觉到步入老年后嘴巴莫名变馋了,可能是生理因素吧,经常想弄些零食嚼嚼,让嘴巴闹猛闹猛,顿觉生活好生有滋有味啊。
孩提时最关注的物事之一要数老祖母的饼干筒了,记得她老人家的饼干筒呈长方体,很大很扎实,系马口铁皮制作,外观印着鲜亮的饼干图案,系儿辈特意去上海买的听头奶油饼干用余的饼干筒。揭开筒的方形外盖,里面还有个圆盖,圆盖揿得很紧密,即便如此,她的儿辈、即我的父辈还在饼干筒底层铺一层新鲜的“梗灰”(块形生石灰)作干燥剂之用,“梗灰”上敷一层透气性强的面筋纸,里面放的干点心之类就不会受潮。记得祖母爱吃的香脆饼,放数月依然又松又脆;还有瓜子、蚕豆和长生果(花生)凡放进饼干筒,皆香脆可嗑可剥。有些本来不脆的食物,如虾干牛肉干、放进饼干筒后反而变硬脆了,嚼之吃力。可祖母就喜欢硬脆的感觉。后来祖母牙齿渐渐稀松无力,可她依然喜欢嗑剥硬的炒货,还要时时跟小辈比牙口的嚼劲呢。譬如吃炒蚕豆,她非要自己嚼得嘎崩响,一边还问:“瞧,我的牙齿灵不灵光啊?”我父亲或伯父叔父就会笑着附和:“姆妈的牙齿实在灵光着呢,比我们都灵光,把饼干筒里的炒货嚼个遍也不会松动。”其实祖母晚年的时候,饼干筒里的食物大多都嚼不动了,便经常一把一把抓给孙辈吃了,再后来,食物越来越匮乏,她的饼干筒也日见寒碜,连饼干也时常断档啦。这当儿她便会把空荡荡的饼干筒敲得“咚咚”响,颇有些弹铗叹无鱼的冯谖做派,透出了几许的无奈。
及至我母亲晚年的时候,她的饼干筒明显比祖母那会儿的饼干筒丰盈多啦,是时代变丰盈的缘故,什么样的干点心和炒货蜜饯买不到?母亲常感恩于饼干筒的充裕,经常会给小辈叨念起祖母匮乏的饼干筒和临终想吃千层饼的情景。我们这一茬年龄的人都经历过,我们下一辈呢?哪晓得当初买什么食物都要票证哩,他们连票证也没有见过呢。最典型的是过年时苏州每人获发“七票”,可购“平价”的一只杏仁酥、一包麻酥糖、一包蛋黄花生、一块蜜糕、一包向日葵、一包芝麻糖、一包长生果。其中杏仁酥、麻酥糖和蜜糕还须“糕点券”充抵。(那时除粮票外,还有“糕点券”和“熟食券”等玩意)这些往事现在看来真像天方夜谭也。然而那时过年,父母他们的“七票”皆进了祖母的饼干筒。
如今,轮到我们步入老年了,世界变得愈来愈精彩,老年想吃什么有什么,其实也用不着饼干筒储备了,可因循着老的传统,女儿仍给我和妻子各备下了一只饼干筒,并非传统的饼干筒,而是韩国出品的乐扣乐扣储物箱,搭扣一扣,密不透气,放什么食物都不会受潮。女儿考虑到上了年纪的人嗑不动核桃榛子之类的坚果了,就专门买坚果的果仁:核桃仁、小核桃仁、碧根果仁、杏仁仁……又念及我患有糖尿病,就绝不给我买甜食;相反,我妻子喜食甜品,她的饼干筒就以甜点蜜饯领衔。我们俩的饼干筒可谓泾渭分明、各有千秋。过段日子,女儿会检查我们的饼干筒,测评什么样的零食尚受欢迎而减仓,就及时添仓;有些零食消费遇滞、甚而过了保质期,就及时清仓扔弃。我是个“做人家”朋友,最舍不得扔弃食物,就在女儿抽查之前来个转移了事,然而大多都会被她截获,仍坚决舍弃。比照曩时我祖母的饼干筒,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因此,不管怎么说,老人的饼干筒应是时代变化的写实,亦是儿女后辈孝心的一个检测吧。

(来源:新民晚报“夜光杯”2015-11-23)

上海纪实

华语文学网出版

《上海纪实》为专注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传记文学的电子期刊,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管主办,依托华语文学网不定期出版,其微信公众号内容亦由华语文学网负责推送。


    关注 上海纪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